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富碳含钛碳化硅纤维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聚硅烷(PS),聚氯乙烯(PVC)和钛酸四丁酯(Ti(OBu)4)合成含碳量不同的聚钛碳硅烷(PTC)先驱体,经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高温烧成制备出具有较好工艺性能和电阻率为10^3Ω.cm~10^0Ω.cm的富碳含钛碳化硅纤维(Si-Ti-C-O纤维)。运用IR、GPC、VPO待分析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富碳PTC先驱体的合成,讨论了含碳量对纤维的制备工艺及纤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玲姚日生  邓胜松 《功能材料》2007,38(A07):2450-2452
首先采用聚合法制备右旋糖苷基钛酸酯Dex-OTi,然后再通过热解右旋糖苷基钛酸酯中的葡聚糖制备碳负载型纳米TiO2。利用DSC、FTIR、XRD及TEM等手段对其热稳定性、结构、晶型以及粒子大小等进行了分析和表征。通过FTIR分析可得目标产物中含有锐钛矿型TiO2,由TEM可看出TiO2纳米粒子大小均一,尺寸范围为100nm以内。  相似文献   

3.
一种具有稳定富碳表层的SiC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饱和烃不熔化处理后的聚碳硅烷(PCS)纤维经高温烧成可制得一种新型的SiC纤维,纤维的抗张强度达2.5~2.8GPa,氧含量4wt%~6wt%,电阻率仅为0.5Ω·cm左右,大大低于采用传统空气不熔化方法得到的SiC纤维.研究表明:该纤维表面存在厚度约50nm的富碳层,并且在Ar气中进行高温热处理后,表面富碳层结构无明显变化.与日本通用级SiC纤维Nicalon NL202 相比,纤维的耐热性提高200~300℃.纤维具有低电阻率稳定性,从室温到1600℃,其电阻率始终保持在0.4~0.8Ω·cm.  相似文献   

4.
碳纳米纤维制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唐元洪  裴立宅  郭池 《材料导报》2004,18(Z2):102-105
讨论了碳纳米纤维与碳纳米管的本质区别;介绍了多种碳纳米纤维制备的研究方法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碳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同时讨论了影响气相生长碳纳米纤维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5.
羟基磷灰石(HA)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吸引力的骨组织替代材料,与纯HA相比,碳磷灰石(CHA)在化学组成上更接近于人骨和牙齿等硬组织,且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更高的骨传导性,因此有望成为新型的骨组织替代材料.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碳磷灰石的研究,主要介绍了CHA中碳酸根的取代类型、机理及制备方法,碳酸根的取代对HA结构及各方面性能的影响,以及碳酸根含量的测定等,并指出仿生法合成CHA及其复合材料是最新的研究热点,也是今后骨植入材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碳纳米纤维储氢性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1,他引:25  
用自行研制的碳纳米纤维在特制的不锈钢高压回路中进行了吸附储氢的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经适当处理的碳纳米纤维的储氢能力最高可达到9.99W/%为目前常用的储合金LaNi的7倍,显示出 大应用前景。碳纳米纤维储氢机理尚有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碳纳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详细介绍了碳纳米纤维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基体法、喷淋法、气相流动催化法及静电纺丝法等,并比较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在军工领域的应用,展望了碳纳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利用自行研发的实验装置制备出性能优良的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并用吸碘值和吸苯量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经测试,所制得的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达到1856.34 m2/g,对碘和苯的吸附能力分别为1678.23 mg/g、68.49%,孔径和孔容分别为0.725 nm、0.58 mL/g.  相似文献   

9.
碳/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自行设计、制造的三步电沉积装置,并就连续三步电沉积工艺加真空热压的方法制备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热压参数及纤维比对碳/铜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郭振华  刘波 《功能材料》2007,38(A09):3458-3461
利用ACC-Ⅱ高温坩埚电阻炉将一定量的白云石与粉煤灰相混合,经高温熔化、拉丝等工艺进行制备白云石/粉煤灰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形貌和特性进行研究,并讨论白云石含量对粉煤灰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2%~28%(质量分数)的白云石和粉煤灰混合在高温熔化下,可形成新网状结构的硅酸盐功能材料。并且白云石能够改变粉煤灰纤维的结构、化学组成及性质,使粉煤灰纤维的化学耐久性、柔韧性和耐热强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电阻率可调的Si—Ti—C—O纤维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Ti(OBu)4与低分子量聚硅烷为原料合成不同含钛量的聚钛碳硅烷,经熔融纺丝、空气不熔化及高温烧结等工艺,制备出了电阻率为106~103Ω·cm的Si-Ti-C-O纤维。通过IR、GPC、VPO、XPS等分析手段,系统地研究了钛含量对纤维的制备、结构及其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谢天时  端小平  李光 《材料导报》2012,26(12):97-100
聚丙烯腈(PAN)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膜的结构和尺寸可由两组分比例和分子量调整.以PAN为碳前驱体,PMMA为热分解聚合物,并控制m(PAN)/m(PMMA)为30/70和70/30,通过湿法纺丝制备了PAN/PMMA共混纤维.以m(PAN)/m(PMMA)为30/70和70/30的共混纤维为原丝经碳化后获得了纳米碳纤维(CNFs)和多孔碳纤维(PCFs).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所得CNFs和PCFs的形貌,发现单根CNFs的直径为50~150nm,RCFs中孔的直径为0.1~1μm.由CNFs和PCFs的拉曼光谱分析了不同碳化温度对CNFs和PCFs石墨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碳化  相似文献   

13.
孟庆杰  张兴祥 《材料导报》2007,21(F05):83-87
碳纳米管是由单层或多层石墨片卷曲而成的无缝纳米级管状壳层结构。扼要介绍了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纤维的合成方法及近几年来国内外制备的各种碳纳米管产品。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纤维由于其优良的力学、电学特性可以制成气体吸附体、生物模板、传动装置、增强复合体、催化剂载体、探测器、传感器、纳米反应器等产品,在航空、能源、医药、化学等技术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微螺旋炭纤维结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辉  寇开昌  张教强 《材料导报》2007,21(5):118-120,128
微螺旋炭纤维因其特殊的三维手性结构,具有多种优异性能.综述了微螺旋炭纤维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吸波性能和储气性能,并展望了螺旋炭纤维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总结了螺旋炭纤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热氧化镀铜碳纤维,在碳纤维上制备了CuO纳米线。利用热重分析研究了镀铜碳纤维的热氧化过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退火温度、时间以及碳纤维对CuO纳米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uO纳米线为单斜型单晶结构,在碳纤维上制备CuO纳米线的最佳条件为400℃退火2h。并讨论了CuO纳米线在碳纤维上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16.
以丙烯为碳源, FeCl3·6H2O为催化剂,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碳毡和不同密度的C/C复合材料上原位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s) , 并以含原位生长VGCFs的碳毡和不同密度的C/C复合材料为基体制备VGCFs-C/C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压力、基体密度对VGCFs生长情况的影响, 借助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观察原位生长VGCFs的形貌及基体原位生长VGCFs后热解炭形貌的变化, 并对比研究了C/C复合材料和VGCFs-C/C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压力为3700 Pa, 基体密度低的情况更有利于VGCFs的生长; 原位生长的VGCFs改变了纤维表面热解炭的沉积形貌, 使得热解炭和碳纤维的结合面之间形成具有铆钉作用的球状结构, 增强了界面结合力, 从而提高了原位生长的高VGCFs含量样品的弯曲强度。  相似文献   

17.
先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丙烯腈(PAN)、聚乙烯醇(PV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基高分子纤维,然后将其碳化制备出不同碳源的多孔碳纤维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N2吸脱附分析仪等手段表征了碳纤维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PAN基碳纤维的比表面积最大(113.5 m2/g)、微孔较多,对刚果红的吸附量最大(560.2 g/kg)。根据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线的分析结果,碳纤维对刚果红的吸附属单层吸附。结果还表明,温度越高材料的吸附速率越高但是吸附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在酸性条件下PVA基碳纤维保持较高的吸附活性,而PAN基碳纤维则与之相反;刚果红水溶液的pH值对PVP基碳纤维吸附活性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使用CVD技术提高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密度是很困难的,因为它很难使反应气体完全渗入到基体里面,这是由于“瓶颈”效应所致,即CVD过程阻塞了基体表面的小气孔,进而封闭了通向大气孔的入口,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位控CVD(PCCVD),来克服上述通过控制反应气体通道位置试样的加热位置,从而达到控制沉积位置,使沉积界面始终处于开孔状态,使用PCCVD技术制造的C/SiC复合材料,实际密度可达到其理论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混法制备了炭纤维(CFs)/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导电复合材料。扫描电镜(SEM)图像表明,CFs表面含有少量的残留催化剂;拉曼光谱可看出CFs结构的有序性较低和石墨化程度较低;X射线衍射(XRD)显示,CFs存在石墨(002)和(100)面的特征衍射峰;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说明CFs表面存在炭和氧两主要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