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四氧化三铁磁性微粒的表面有机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四氧化三铁溶胶,利用油酸对纳米粒子体进行表面改性和萃取实验,获得油酸包覆的四氧化三铁微粒。采用FT—IR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改性后的纳米粉体进行结构和形貌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油酸与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间存在化学键结合。油酸对纳米四氧化三铁微粒进行改性,并且对纳米粒子进行包覆,使外表面形成保护层阻止粒子团聚,改性后的四氧化三铁微粒与有机物具有良好的相溶性,采用表面改性显著改善了纳米四氧化三铁微粒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2.
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纳米四氧化三铁在磁性材料、多功能材料、催化材料以及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对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制备方法如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水热与溶剂热法、热分解法、静电纺丝法等做了介绍。分析了各种纳米四氧化三铁材料的形态如纳米颗粒、纳米棒、纳米线、纳米膜、杂化、核壳结构纳米晶等的适用领域。总结了各种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优缺点并结合作者课题组在纳米四氧化三铁制备方面的研究工作,对纳米四氧化三铁的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制备特殊形貌的纳米四氧化三铁材料、减少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团聚和氧化、多种制备方法的结合以及如何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张赛  周艺峰 《精细化工》2012,29(6):545-548,553
在超声辅助无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采用氧化共沉淀和化学共沉淀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通过XRD、FTIR、SEM和TEM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晶形结构,粒径约为7 nm。通过正交实验证明了超声时间是影响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粒径的主要因素;而Fe2+与Fe3+的摩尔比是影响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粒径的次要因素。用柠檬酸对四氧化三铁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环境友好型水基磁流体;磁性结果显示,其矫顽力及剩磁均很低,表现出较好的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硅烷偶联剂种类和用量以及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对纳米四氧化三铁/NR复合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可有效地对纳米四氧化三铁表面进行改性;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偶联剂Si69的改性效果较好,增强了纳米四氧化三铁/NR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促进了纳米四氧化三铁粒子在NR中分散,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当偶联剂Si69用量为2.25份时,纳米四氧化三铁/NR复合材料的综合物理性能最好.与机械共混法和磁流体-凝胶法相比,乳液共凝法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NR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采用均匀沉淀方法制备了活性炭/四氧化三铁(AC/ Fe3O4)粒子和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CNTs/Fe3O4)粒子两种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以及热重分析(TGA)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粒子纯度高、大小均匀,粒径在40~100 nm;CNTs/Fe3O4中的四氧化三铁粒子粒径较AC/Fe3O4中的更小;经过超声波作用后CNTs/Fe3O4的稳定性较好,而AC/Fe3O4的稳定性很差;两种复合材料均能改善镧镁镍合金的放电比容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混合碱媒介法(CHM)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探索了制备工艺,通过SEM、XRD、TEM表征方法研究了实验合成条件对四氧化三铁纳米产物的形貌和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酞氟铁为原料用混合碱法可制得粒度均匀、粒径范围在100-200nm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所制备的样品具有粒径小、粒度均匀、分散性较好的特点,是性能优良的磁性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制备一种以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为壳、聚苯乙烯为核的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并有望应用于磁稳定流化床反应器,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包覆聚苯乙烯的磁性微球。运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热失重(TGA)等测试手段,分析并表征了磁性聚苯乙烯微球的形貌特征、粒径、磁学性能及四氧化三铁包覆量。实验结果表明,所得磁性聚苯乙烯粒子为球状微球,粒径为150~200 μm且分布较窄;磁性聚苯乙烯微球的四氧化三铁包覆量达到7.81%(质量分数),最高饱和磁化强度为3.97 A·m2/kg。  相似文献   

8.
在浸没式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以氨水为沉淀剂,用七水合硫酸亚铁和六水合三氯化铁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四氧化三铁粒子。考察了搅拌转速、亚铁与三价铁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溶液pH对所得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分散性和粒径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制得的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撞击流反应器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粒子的最佳工艺条件:亚铁与三价铁物质的量比为1 ∶1,反应温度为40 ℃,搅拌转速为1 600 r/min,以氨水作沉淀剂,最佳pH控制在11.0左右。在上述条件下,可以制备出分散性好、纯度高、平均粒径为10 nm的四氧化三铁粒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掺杂钴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原子吸收光谱对产物的形貌及元素含量进行分析,讨论了掺杂后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形貌的改变及其掺杂效率,这对于纳米材料的掺杂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建友  王元有 《现代化工》2014,34(10):88-90
用乳化交联法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金雀异黄素包裹在明胶内部制成金雀异黄素的靶向明胶微球。通过正交实验找出了明胶包裹药物靶向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微粒进行了形貌表征,微球粒径在1μm左右;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红外光谱表征,确定粒子中包裹了金雀异黄素和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用强振动磁力计对其磁性进行测定,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微粒的包裹率和载药率分别达4.10%和1.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