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菊华  马飞 《金属热处理》1996,(5):20-22,26
对高速钢的复相热处理工艺参数、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可以显著提高高速钢的抗弯强度、挠度及高速钢冷挤压凸模的使用寿命。提出了Ms点以下复相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采用了A-Q-A(Austempering-quenching-austempering)和A-Q-T(Austempering-quenching-tempering)的复相热处理工艺来提高冷作模具钢DC53的韧性,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DC53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热处理工艺(淬火-高温回火,Q-T)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Q-A和A-Q-T试样均得到下贝氏体/马氏体(LB/M)的复相组织,并且残留奥氏体(AR)的含量分别为21.7%和16.5%,A-Q-A和A-Q-T试样的硬度分别为59.6 HRC和59.9 HRC,略低于Q-T试样的62.3 HRC,但是这两种工艺的冲击吸收能量分别为84.9 J和87.3 J,远高于Q-T试样的35.6 J,其原因是复相组织引起的细晶强化、形变强化以及AR的增多。因此,LB/M复相热处理工艺实现了优异的强韧性配合,使DC53钢可以用在存在冲击的服役环境中。  相似文献   

3.
循环热处理工艺对双态复相γ—TiAl基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验证明均匀的结晶粒双态复相组织γ-TiAl基合金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常用的获得这种组织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在α γ相区循环热处理获得的。但是以往的循环热处理工艺具有难控制,易出现裂纹,不能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缺陷。本文采用风冷循环热处理工艺,解决了这些问题,获得了晶粒直径为20μm左右的复相双态TiAl合金,并研究了循环热处理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化。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材料的均匀性和等轴性有较大的改观。通过改变循环热处理温度以及时间,还可以获得含有不同体积分数片层晶粒的双态组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下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热处理工艺对Cr12钢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Cr12钢于1030℃加热奥氏体化,在280℃等温1~4h,获得不同百分比的下贝氏体/马氏体组织,测定相应的耐磨性及冲击韧性,并与常规热处理的Cr12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7%~10%贝氏体/马氏体复相显微组织能赋予Cr12钢以良好的韧性与耐磨性配合。本文对这种复相组织进行了分析及讨论。自行车把节头的凸袋模系Cr12钢制的冷镦模,采用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热处理工艺代替常规的分级淬火,其使用寿命可提高3~4倍,现已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
以国外同类产品为参考,采用复相处理以及局部感应淬火等多种热处理工艺,研究了42CrMo钢截齿的硬度、冲击吸收能量,并表征了微观组织、断口形貌等,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相热处理工艺的组织均为下贝氏体/马氏体(LB/M)以及少量残留奥氏体(RA),晶粒更细小且LB具有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比淬火和低温回火(Q-T)工艺的冲击吸收能量更高;局部感应淬火工艺不但冲击吸收能量和齿头硬度最高,而且实现了齿头硬、齿柄软的轴向硬度分布,利于延长服役寿命;Q-T工艺处理后的试样冲击断口呈解理脆断形貌,复相处理的试样呈准解理断裂形貌,局部感应淬火处理的冲击试样呈韧性断裂形貌,得益于调质态(Q&T)组织的优良力学性能。试验数据表明,调质和局部感应淬火的热处理工艺更适合用于硬基材作业的截齿产品。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贝氏体氏/马氏体复相热处理工艺对Cr12钢显微组织与性能影响。Cr12钢于1030℃加热奥氏体化,并在280℃等温1~4/小时,获得了不同百分比的下贝氏体/马氏体组织,测定相应的耐磨性及冲击韧性,并与常规热处理的Cr12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7~10%贝氏体/马民体复相显微组织能赋予Cr12钢以良好的韧性与耐磨性配合。本文对这种复相组织进行了分析及讨论。自行车把节头的凸袋模系Cr12钢制的冷镦模,采用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热处理工艺代替常规的分级淬火.使其寿命可提高3~4倍,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已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空冷贝氏体/马氏体复相耐磨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所设计的耐磨钢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均得到了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780℃球化退火×3h,炉冷+920℃×1h,砂冷+500℃回火×1h,空冷的热处理制度可使材料获得最佳的综合性能,其冲击韧度均值为12 J/cm2,硬度值可达到51 HRC,并且耐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高强度结构钢复相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了40CrNiMoA钢的等温淬火和亚温淬火复相热处理工艺。通过调整工艺参数,获得孙同组织体积比的M-B和M-F复相组织。结果表明,具有2.05%F-97.95%M亚温淬火组织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邢军柏  王强 《热加工工艺》2006,35(9):12-13,16
提出了用硅锰等元素低合金化、金属型浇注后采用特殊热处理工艺获得贝氏体/马氏体(B/M)复相组织的耐磨灰铸铁的方法,并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对热处理前后各组织形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用硅锰等元素低合金化、金属型浇注后采用特殊热处理工艺获得贝氏体/马氏体(B/M)复相组织的耐磨灰铸铁的方法,并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对热处理前后各组织形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对钢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参量(奥氏体晶粒大小、奥氏体分解产物的组织类型、塑性第二捆的形貌或分布、位错组态等)之间关系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并持续地进行研究、探索通过热处理途径来调整与控制淬火钢的组织参量以达到强韧性最佳配合的可能性,力图材料的性能潜力得到更臻于完善地发挥,终于成功地发展了多种善斌热处理工艺新技术,而且对各种复相组织在改善强韧性的机制亦有了较深入的理解。钢的复相热处理工艺技术、操作简便、效益卓著、或许是热处理工艺现代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国内材料科学工作者对此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TiN复相夹杂物是造成S355J2G3+B钢锻件低温冲击不合格的原因。通过改变热处理工艺,优化组织状态,能够弥补TiN复相夹杂物所造成的低温冲击损失。  相似文献   

13.
采用马氏体一贝氏体复相热处理研究了3Cr2W8V钢强韧化工艺,并作了理论分析。将试验结果用于铝合金压铸模,显著提高了耐磨性、抗热疲劳性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碳Si-Mn系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比较不同热处理工艺(正火+回火,等温淬火+回火)后的组织和性能,以探索适宜的热处理工艺,并进行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复相钢最佳的热处理方案及相应的性能为950℃×1 h正火+250℃×2.5 h回火,洛氏硬度为51.7 HRC,冲击韧度αK为20.6 J/cm2,抗拉强度为1731.7 MPa;950℃×1 h奥氏体化+320℃×1h等温淬火+250℃×2.5 h回火,洛氏硬度为50.8 HRC,冲击韧度αK为20.9 J/cm2,抗拉强度为1508.0 MPa。干摩擦或油润滑条件下,复相钢均有较好的耐磨性能,相比而言,正火+回火的复相钢耐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热处理研究了3Cr2W8V钢韧化工艺,并作了理论分析,将试验结果用于铝合金压铸模,显著提高了耐磨性,抗热疲劳性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蔡擎  杨哿  黄文华 《铸造技术》2007,28(10):1318-1320
通过力学性能的测定和金相组织的观察,对微合金抗磨钢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结果表明:采用控铸控冷复合热处理工艺不仅可以使微合金抗磨钢的硬度达到HRC50以上,冲击韧度在10-20J/cm^2之间,得到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而且还能减化工序、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张炜  胥洲  高东宏  柳超 《金属热处理》2020,45(2):100-104
研究了淬火回火和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对51CrV4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淬火回火的传统热处理工艺相比,51CrV4钢等温淬火热处理后显微组织为下贝氏体+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断裂韧性及疲劳极限分别提高14%、24%、34%和15%,获得高强度、高塑性和高韧性的综合力学性能,以及优良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循环热处理工艺,获得了复相双态γ-TiAl基合金。研究了循环热处理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化,测试了室温拉伸性能,对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循环热处理,可以获得晶粒尺度在20μm的均匀复相双态组织,室温拉伸塑性可达2.6%;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材料的均匀性和等轴性有较大的改观,室温拉伸塑性、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了重载冷挤压模具钢—W18Cr4V、LM2、65Nb和W9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LM2冷作模具钢,经部分等温淬火加高温回火处理后其强韧性较好,耐磨性较高。据此,选用LM2钢制造重载冷挤压模,通过复相处理得M/B下复相组织,可使模具寿命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覆砂金属型铸造工艺,水玻璃水溶液淬火介质试制了一种贝氏体复相球墨铸铁材质。经热处理后磨球可获得针状贝氏体+少许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织,该复相组织心表硬度值相差不超过2.0HRC,硬度值在55~58 HRC之间,冲击韧性可达21~23 J/cm2,是一种理想的磨球用耐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