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建筑与文学     
作为艺术,建筑的物质性最强,文学的精神性最强。它们各自难于表达的往往对方最为擅长,所以二者虽隔行却不应隔山。建筑与文学乍看似互不相干,但是仔细琢磨却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  相似文献   

2.
建筑作为文化的遗存,与民族文化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借助文学的描述和方案的记载流传于后世者堪为主导。本文在建筑中的诗情画意,礼乐思想,阴阳思维,碑碣匾联,宗教,仪式,发展变革等进行了初步分析,阐述了建筑,文化文学三者的关系,以祈其对建筑创作思路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王国涛  陈绍山 《中外建筑》2003,(5):50-50,69
建筑形象是通过各种几何形体造型、空间和环境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一定的审美情感的物化形态,其表现为直接形象。主要特点是:其一是表现艺术。建筑形象主要是各种几何形体,类似抽象雕塑,它缺乏完整的叙事描写的能力,不大可能直接反映具体思想,通过形体与空间的组合,或借助隐喻象征手法,可以赋予建筑以雄伟、华丽、典雅、轻快等艺术气氛和美学意境的目的,间接地表现特定的时代、民族、地区的艺术特征,建筑师个人意识和创作思想。我国古代有“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说法。西方从古希腊起就流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观点。可见…  相似文献   

4.
建筑与文学     
马识途 《四川建筑》1994,14(1):17-19
建筑和文学的问题,我以为,实质上就是建筑与美学的问题。因为一切文学和艺术就是追求美,表现美、作为物质生产的建筑和精神生产的文学发生关系,其契合点就在美的追求和美的表现。一个建筑,一群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布局,除开要讲求便利于人们的居住、生活和工作,要讲求以最少的物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外,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实用和经济外,还要叫人们往起来在精神上感到舒服。因此,任何一个在头脑的建筑师,都知道要使自己的设计不特尽善,还要尽美,要使人们居住起来,在视觉和精神上感受到一种很好的精神享…  相似文献   

5.
侯幼彬 《华中建筑》1995,13(3):39-43,50
文章论述了建筑艺术与文学艺术的关系,并试图以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建筑采用“建筑与文学的焊接”的意境鉴赏方式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文学与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以后,日本就有了两个金阁寺,一个是文学的,一个是建筑的.文学的一个是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根据原来独一无二的古金阁寺被一和尚烧毁的真实故事写就的;建筑的一个是在原址上重建的新金阁寺.三岛的小说很忠实地记述了那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件:一个口吃的和尚最终受不了金阁的(建筑)美对他构成的使他总是相形见绌的压迫,不得不一把火把这座建筑点了.纵火的理论是和尚在法庭上坦白的,使原来不理解他的公众愕然之后更不理解他了.三岛自然除外,在小说的结尾,他让那和尚爬上寺后的山,在那儿再点燃一根火柴,抽上一支烟,第一次体验一下轻松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张抗抗 《建筑创作》2004,(3):126-126
语言的表述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字字句句,垒起故事的房屋。自秦朝统一文字之后,各地的方言依然顽固地各行其是,虽同文而不同音,但终有文字可作凭据。就像建筑材料的更新,无论材质如何不同,世界各地都可通用。进入现代社会,建筑语言的词库不断被扩充,“外来语”的介入,更丰富了语  相似文献   

8.
郑时龄教授最近以“全球化给中国建筑带来了什么 ?”为题谈了 3个对发展中国建筑有启发性的观点 :①碰撞的今天 ,追溯的今天 ;②理念可交汇 ,更多是争论 ;③文化的灵魂是个性 ,国际化在于多样化。我以为这 3个观点也基本上符合刚刚闭幕的第二届“建筑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的中心议题。中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 ,我们不该忘了建筑师 ,也不该忽视正在为宣传建筑师及其作品而忙碌的作家。守望家园 ,以人为本的创作 ,是“建筑与文学”视野中的新价值观。2 0 0 2年 9月 14日~ 16日在杭州西子宾馆举行了第二届“建筑与文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建…  相似文献   

9.
郑启颖 《陕西建材》2002,16(7):52-54
通过对建筑与文化之关系的探讨,阐明文学对建筑师,建筑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与建筑自古以来密不可分,建筑是文学的形象与体现,文学刻划着建筑的风采,可谓建筑之装璜,为建筑增添着光辉。本文就文学与建筑的相融性加之漫谈。  相似文献   

11.
金磊  左东明  李沉 《建筑创作》2002,(11):66-70
提起杭州,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西湖,联想到那青山绿水、烟雨濛濛的景色,诸多的文化景点和美丽的传说。2002年9月14~16日,坐落于西湖南岸的杭州西子宾馆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师和作家,他们共聚一堂,参加第二届“建筑与文学”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与建筑     
许殇 《现代装饰》2012,(5):128-129
在中国古代,相当一部分建筑文化,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的建筑文化,被文学意向所控制。一篇《桃花源记》几乎代表了中国文人的理想环境观念,每个读书人都在梦中追寻自己心中的桃花源;而“竹林七贤”的典故更加具体,虽然对中国古建筑本体影响不大,却影响了后世文人的环境经营理念和园林设计方法。具体到每个文人设计自己的房屋,脑子里不是南山,就是竹篱,几平都陷入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模式中。《兰亭集序》无疑能更好的说明文学对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艺术 ,建筑的物质性最强而文学的精神性最强 ,彼此强烈互补又相互关联。文学对于建筑的设计与研究、建筑的欣赏和评论至关重要 ,同时也是优秀建筑师的必备修养之一 ;美好的建筑空间环境能陶冶性情启发灵感。因此 ,建筑与文学的相互关注与渗透对于建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筑作为文化的遗存,历史的石器,它与民族文化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表现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其中如文学著作、历史遗存、民族习俗、社会现象、大地建设等等,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借请于文学的描述和文学的记载流传于后世者堪为主导,故文学作品的发生发展是与民族文化的形式相伴生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就中国而论,文学作品,广义地讲,它是各种学深思想理念的表现;狭义地说,它是社会各阶层内心世界的外在表述。春秋有诸子百家,后人按各家学说加以分类,分为儒、道、墨、阴阳、法、纵横、农、名、杂、小…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与建筑     
1956年以后.日本就有了两个金阁寺.一个是文学的.一个是建筑的。文学的一个是三岛由纪夫小说《金阁寺》,根据原来独一无二的古金阁寺被一和尚烧毁的真实故事写就的。建筑的一个是在原址上重建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新金阁寺。  相似文献   

16.
孙茜 《安徽建筑》2006,13(2):17-18
文化、文学在建筑空间塑造过程中起着灵魂的作用,作者阐述了自己关于文化、文学之于建筑的理解,并试图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解释建筑的方法,以此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建筑设计,借此给建筑设计者以启发,指出注重文化内涵的设计方法是当代建筑设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郑启颖 《工业建筑》2002,32(2):78-80
通过对建筑与文学之关系的探讨 ,阐明文学对于建筑师、建筑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门窗》2014,(10)
我国建筑历史蔓延上千年,各类悠美的建筑物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虽然某些已经逐渐老化,失去了最初的风采,但我们依然能从其残存的轮廓中看出其最初的风采。比如我国的圆明园,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毁之一旦,已经无法将其最初的风采真实复原,但是从其残存的遗迹中,我们可以发挥想象的翅膀,并串联其当时的文化背景,并加上文学的羽翼,从而联想出一个诗意的建筑空间环境,还原当时震撼人心的风采。由此可见,对于建筑空间塑造而言,如能加上文化与文学,那么就会使得此建筑的拥有了灵魂,成为了灵动在我们生活中最唯美的画卷。基于此,本文从文化·文学·建筑的角度探讨了建筑的诗意空间塑造,试图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构我国建筑的空间塑造,希望对我国建筑设计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建筑,作为一种巨大的物质产品,它具有实用的功能性,同时作为一个精神产品,它具有审美的艺术性,这已是早为中外建筑历史所验证的不争的事实。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是按照美的法则来创造一切事物的。而作为社会历史时代文明的综合结晶——建筑来讲,就更是这样。建筑是科技精神和艺术精神的高度结合。建筑艺术是一种永恒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特色环境艺术创意方面的文化内涵,从空间形态整体性,历史文化重要性、环境艺术现代性、人文活动多样性等方面介绍了特色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