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试图运用现代类型学方法论,从文化的“表面形式”及“类型”进而扩而展之的三个层面:物态层面,制度层面,心态层面综合系统地解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2.
孙楠  张墨研 《中国园林》2020,36(11):111
“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与“走出去”战略紧密相关,而“走出去”战略本身又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出发”相关,其中既有经济上的投资与合作,又有文化上的交流与互通。而园林本身作为“文化综合体”天然地具有综合性的优势,因此,中国园林“走出去”已经引起新时期中国园林人的重视。实际上,日本园林的海外修建与传播史远较我国久远,且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口碑。这些实绩与其将园林输出有机寓于国家文化战略之中的认识,与其具体实践过程中所不断形成的历史性经验等有关。通过文献与实地踏勘相结合,将这些方面的“他山之石”内容加以研究、提炼,指出日本园林“走出去”的成功除特定历史因素之外,从战略到战术层面均有值得我国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顾凯 《室内设计》2017,(2):27-31
“法”与“式”是中国传统园林及 叠山设计营造研究的重要命题,二者分属 不同层面,又关系密切。对叠山之“法”,需 从历史风格角度认识动势叠山与画意叠山的 差别,以及从实践营造角度认识物态与过程 中的各种类型之“法”,研究中可借鉴“类型 学”的方法。对叠山之“式”,要认识到“有 法无式”的特定内涵与历史现实中“式”的 明确存在及其一定的合理意义,并且在与 “法”的关联中、合目的性的灵活运用中加以 深入理解,“模式语言”的方法可以用于总 结与实践的关联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祥平 《中国园林》1995,11(3):20-23
“园”是早期含义是非农耕公地,秦汉时期已有“私园”、但直到北魏仍存在大量非农耕的“公园”,“园”的休娱功能在早期与公地上的植物相关,到六朝则家居农耕相关;并开始与“林”连用-“林”相关于非农耕的植被,近代的“园林”是一个二字词而不是两个一字词的连用,初期只是“公园”与“路树”的简称。  相似文献   

5.
人地关系视角下中国传统园林的“天人合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和谐论”与中国传统园林折射“天人合一”思想在思维方式与路径依赖上耦合。以此为研究对象,以人地关系为全新视角,分析得出“虽尤人做,宛自天开”是对“天人合一”的最好阐释。通过比较,在思想层面、系统层面与实践层面启示我们要将中国传统园林优秀文化和全新的人地关系理论结合起来,塑造理想的人居环境,为解决PRED问题提供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张卫 《中外建筑》1996,(2):25-27
文人园林是中国古代由文人士大夫开拓经营,设计创造,欣赏作用的一种园林类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人园林反映出其“主人”-文士附层的特点,体现了文士阶层与中国古代以“儒,道,佛”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思想体系的密切关系,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创造了世界园林史上独特的园林风格,为我们今天的建筑理论和建筑创作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岭南士人的群体性格探索明清岭南士人园林的理景 艺术特征。从设计营造层面对岭南传统士人宅园的布局、掇山、置石、 理水、借景、装饰等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岭南士人园林"空间融透、 庭庭印和”、"掇山置石、余情丘壑”、"规则水形、内隐自然”、 "园景因借、情景合一”和"纳福世俗,中西合璧”的理景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李雅婷  邱坚珍 《风景园林》2023,30(4):130-136
【目的】月是中国园林中最常见也最深入人心的景观意象之一,以光景为研究视角,从构成要素、构景特征和营造手法逐层分析,可探寻中国传统园林月色光景构景价值。【方法】基于光景学的理论框架,通过搜集整理园记、绘画、诗作等资料,对中国传统园林中月色光景的构景模式进行解析。【结果】总结了“空山对月”“水中月”“高台望月”“横斜带月”和“掬水月在手”5类经典的月色光景构景范式;从月色光景的人、光、环境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入手,概括出“移世界的视觉效果”“月相变化的时空体验”“仰观俯察的空间层次”,以及“多维度的感官渲染”4种构景特征,并从中归纳月色光景主要的营造方式。【结论】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月色光景的营造不限于对亮度、照度和舒适度等的物理层面上的追求,而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文化语境以及场域中人的思想感知。可为中国传统园林的月景营造研究及现代园林的光景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宇政 《山西建筑》2003,29(7):291-292
针对中西方文化及历史发展,介绍了中西园林的重“意”和重“形”的园林特色,阐述了中国传统园林重“意”重文化语义和个人意兴的特点,提出了继承传统文化,营造现代式“小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园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 下我国举办的园林展中的地方展园是探索中国传统造园传承和 创新的重要平台。第十三届徐州园博会温州园的设计从“师法 地域特征”和“一园双境”2个层面进行了传统造园的“微创 新”探索。设计截取温州楠溪江乡村景观的一个片段进行提炼 和重构,营造具有野逸之气的山水园林空间,使游客能够在咫 尺之间身临其境地体验永嘉山水的诗情画意和温州发展的未来 之态。最后,以此展园的营造为契机思考了中国传统园林回归 本源进行传承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封云 《华中建筑》1997,15(4):95-97
文章描述了“曲”在造园艺术中的多种妙用,并充分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之“曲”的审美情绪。  相似文献   

12.
壹对芬兰夫妇非常崇尚东方文化。有一回,我们谈到中国古典园艺,他们不知道盆景的培植方法;只是喜爱那些奇妙而独具魅力的盆景植物。我告诉他们盆景植物的特别形态是在人工的作用下经过长时间的“扭曲“育植才得到的结果。他们很吃惊,难以理解和想象。“那是很惨忍的。”他们的回答让我这个东方人有点不知所措。只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中国的盆栽术与妇女缠足是异曲同工还是同一层面上的问题。 对于芬兰人来说构成大自然的元素伴随他们生命的整个过程,他们的姓氏就是阅读自然的索引。即使是没有机会去看芬兰无边的森林与大湖,只…  相似文献   

13.
毛华松  李越  王飞 《中国园林》2020,36(10):127
宋代是文人园林定型的关键阶段。揭示宋代园林生 活、空间组织变迁及其时代特征,是理解文人园林审美的重 要基础。以宋代典型的园林活动“西园雅集”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历代西园雅集图文解读,提取“观书”“作画”“抚 琴”“题石”“说经”5类诗情画意园林活动和相应场景要 素、组织方式等共性图像符号。进而纵向对照西汉至唐代知名 的雅集活动模式,归纳了西园雅集在活动人群上的儒道释兼 容、活动类型上的诗画禅意、空间上的集群串联式结构、审美 上的主客体融合等文人园林雅集特征。对理解园林活动对中国 园林空间组织变迁上的影响,有着积极的理论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韦金笙 《中国园林》1994,10(2):54-60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西汉就已构筑宫苑“钓台”,清乾隆盛基曾隆誉“扬州园林甲天下”,保存至今并经修复的名园,被园林界公认为“可视为江南园林代表作品”。本文综合有关资料探讨扬州园林兴衰史,给中国园林史增添一页资料。  相似文献   

15.
潘琤 《山西建筑》2006,32(11):340-341
指出了园林中的“娱人”功能往往是通过“叙事”获得的,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叙事”与“抒情”,从而为园林、建筑创作实践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以利于以开放的心态思考园林、建筑的结构、空间、序列等一系列基本要素的营造。  相似文献   

16.
与天对话:略析中国园林的传统文化基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蔚  史箴 《新建筑》1997,(2):46-48
在中国传统的自然观中,“天地”概念有着特定的哲学含意,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文化与密切相关。结合上述重要文化背景,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济南园林建设中提高生态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永 《中国园林》1994,10(3):54-56,53
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科学的发展,提出了“园林生态”,“城市森林化”等新的规划思想。在目前我国完全按需要大面积建设发展城市绿化,实现“城市森林化”达到完整的园林生态的理想要求,不是短时期能够达到的目标。更重要的是从现实出发,自觉地以“园林生态”的理论来高度认识和确实指导当前的园林绿化工作,努力提高园林生态效益,具体地注意发展中小型公共绿地。抓住“面”上的绿化努力提高绿地率。见缝插绿,大搞垂直绿化。抓紧建  相似文献   

18.
“春”是希望的象征”。“春园”意在表达对日本人民的“春”的祝福,同时主日本人民领略到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春园”以植物造园为主,形成“春园”八景,并妙选历代咏春诗词名篇点景,融园林、诗歌、书法为一体,是在植物造园中融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王澍和业余建筑工作室的理论文章和设计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如画”观念进行解读,重点关注设计方法层面,同时对其美学追求和价值关怀做延伸讨论。分析通过“理型”实现“如山”的“自然几何”和通过“观法”实现“如画”的“自然叙事”的途径,认为“园林的方法”在山水画和建筑之间充当了转换的媒介。文章指出王澍实现与自然相似的“山水世界”的核心是制造差异,其贡献在于建筑语言探索方面的原创性。  相似文献   

20.
徽州古典园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浪  吴诗华 《中国园林》1996,12(4):19-21
徽州古典园林的研究安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张浪吴诗华徽州位于皖南,居中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林木密茂,山青水秀,风景如画。这里民风古朴,物产富饶,旅游资源丰富,有黄山、白岳、新安江、青弋江等名山大川。元代汤显祖曾赞咏道:“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