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蔓延高温合成β-SiC超细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将Si和炭黑合成β-SiC超细粉,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产物β-SiC纯度高、比表面积较大,原料粒度、混合方式、充填密度、升温速度等对β-SiC的纯度和比表面积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溶胶—凝胶法制备SiC—AlN复合超细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溶胶-凝胶碳热氮化法在1550-1650℃,50min下制得平均粒径为0.2μm左右的SiC-AlN复合超细粉末,粉末烧结性能良好,在较低合成温度下(1550-1600℃),粉末中出现晶须。本研究还探讨了粉末氮化合成条件对粉末颗粒及物相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溶胶-凝胶碳热氮化法在1550~1650℃,50min下制得平均粒径为0.2μm左右的SiC-AIN复合超细粉末,粉末烧结性能良好;在较低合成温度下(1550~1600℃),粉末中出现晶须。本研究还探讨了粉末氨化合成条件对粉末颗粒及物相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预热自蔓延合成SiC粉末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预热SHS法合成SiC粉末所需的最低预热温度及产物粒度与反应物原始粒度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发现合成的SiC粉末的粒度与Si粉粒度无关,在此基础上对SiC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在通氮气情况下,预热SHS-SiC反应中有一个β-Si3N4的生成过程,但生成的β-Si3N4在反应的高温下又很快分解  相似文献   

5.
对预热SHS法合成SiC粉末所需的最低预热温度及产物粒度与反应物始粒度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发现合成的SiC粉末的粒度与Si粉粒度无关,在此基础上对SiC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在通氮气情况下,预热SHS-SiC反应中有一个β-Si3N4的生成过程,但生成的β-Si3N4在反应的高温下又很快分解。  相似文献   

6.
SiC有极好的热机械和化学性能,通常用来制备SiC材料的结合剂是:粘土-莫来石、非氧化物和利用SiC的再结晶,SiC与莫来石的反应是整个粘土碳氮共渗反应的最后阶段。通过这个反应产生了Si-Al-O-N系统中的β-赛隆和氧氮化合物。本文使用天然矿物如粘土和滑石,研究SiC材料中β-赛隆和Si3N4结合剂的形成。试验先将SiC-粘土混合物在1000kg/cm^2压力下成型,试样在流动的N2气中,于14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工艺参数对镀层成份的影响及热处理方式对Ni-W-SiC复合镀层组织结构、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沉积工艺,可得到含Ni50~55%、W42~45.4%、SiC3.0~7.6%的复合镀层.NiWSiC复合镀层在镀态时为非晶态,经500℃热处理1h或氮碳共渗后,镀层已晶化,产生了镍固溶体和少量的-FeNi相,经氮碳共渗后还有WC和WN相.SiC微粒的加入显著地提高了Ni-W合金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经氮碳共渗后的复合镀层,其硬度和耐磨性优于其它镀层.  相似文献   

8.
电沉积Ni-W-SiC复合镀层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讨论了工艺参数对镀层成份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热处理对Ni-W-SiC复合镀层组织、结构、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沉积工艺可得到含Ni50%~55%、W42%~45.4%和SiC3%~7.6%的复合镀层。Ni-W-SiC复合镀层在镀态时为非晶态,经500℃×1h或氮、碳共渗后,镀层已晶化,产生了镍固溶体和少量的γ-(FeNi)相,经氮、碳共渗后,还有WC相和Ni_4w相。SiC微粒的加入,显著地增加了Ni-W合金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经氨、碳共渗后的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优于其他镀层。  相似文献   

9.
碳热合成Si3N4粉工艺中的热力学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丘泰  何旭初 《硅酸盐学报》1995,23(5):539-544
通过SiO2-C-N2系统的热力学计算,表明碳热合成Si3N4粉温度应控制在1350 ̄1370℃。气体分压变化对Si3N4粉的合成影响较大。应控制SiO分压为10^-6 ̄10^6.5MPa,CO分压低于10^-3Mpa,O2分压低于10^22MPa。N2分压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合成温度。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粘土矿物合成Sialon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宏泉 《中国陶瓷》1998,34(1):16-19
本文以高岭土、蒙脱石、叶腊石为原料,将粘土矿物与碳混合,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在N2气氛1400°C下,经4h碳热还原氮化合成Sialon,产物经XRD、XPS、EPMA等分析,结果表明:用不同粘土矿物合成Sialon,矿物的Al/Si比与碳的含量直接影响最终的合成产物,但主晶相仍为Z=3的β′-Sialon。  相似文献   

11.
王启宝  郭梦熊 《硅酸盐通报》1998,17(3):23-26,30
本文对稻壳合成β-SiC晶须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硅碳化对SiC晶须转化率有较大影响,Ar气流量的影响较小,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生成物中SiC晶须含量可达30%以上,并从理论上探讨了SiC晶须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12.
激光诱导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气相合成碳化硅超细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利  郑丰 《硅酸盐学报》1994,22(5):500-503
本工作首次采用有机硅试剂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为反应物,进行了激光导气相反应,制备出平均粒径为40nm的非晶SiC粉末,粉末中C/Si比随反应气流量的变化而变化。非晶SiC粉末在1873K,氮气中退火1h后转变为β-SiC及α-SiC,同时,粉末中部分氧杂质及自由碳脱出粉末。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聚碳硅烷制备Si-C-N复合超细微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碳低分子聚碳硅烷(LPS)为原料,利用其原料的特点,采用气相反应热裂解方法制备出Si-C-N复合微粉,系统地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对采用富碳有机硅原料制备含N的Si-C-N复合微粉产物的性质以及形貌、组成,尤其是微粉中N含量等的影响,并较详细地探讨了NH3与LPS分解反应的过程及与LPS制备SiC微粉的反应过程的差别。所合成的无定形Si-C-N复合微粉;粒径30-50nm,球碳(质量分数,下同)1  相似文献   

14.
C—B4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碳/陶瓷复合材料(C-B4C-SiC)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B4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比碳素材料大大提高,而且烧结助剂对C-B4C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影响很大。在复合材料中分别加入了Al,Al2O3,Ni,Ti,TiC,Si等不同烧结助剂,发现添加Ni的材料抗氧化性能最佳,经1000℃氧化15h后,氧化度小于0.5%;加入Ti,Si和TiC的次之,不加烧结助剂的又次之  相似文献   

15.
纳米Si3N4-SiC(Y2O3)复合粉末的氨解溶胶-凝胶法合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硅溶胶、尿素和碳黑为原料,经氨解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合成了纳米Si3n4-SiC复合粉末。通过在硅溶胶中引入Y(NO3)3,合成了Si3n4-SiC-Y2O3超细复合粉末,Y2O3的加入有助于降低Si3N4-SiC的合成温度。采用XPS和XRD分析复合粉末中Y的存在状态表明:一部分Y固溶在Si3N4-SiC中,加有一部分以Y2O3形式存在,Si3N4-SiC-Y2O3复合粉末的烧结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纳米SiC—Si3N4复合超细粉末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热化学气相反应法制备了纳米级SiC-Si3N4复合超细粉末,讨论了工艺参数对复合超细粉末颗粒度、组成、结构等的影响,并制备出颗粒呈球形、颗粒尺寸均匀、分散性好、最小颗粒尺寸为89A的纳米级SiC-Si3N4复合超细粉末。  相似文献   

17.
石墨材料抗高温氧化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聚碳硅烷树脂溶液浸涂的石墨试样,经固化和烧成等处理,在其表面形成一层β-SiC涂层,提高抗氧化性。讨论了浸涂溶液浓度、浸涂时间和浸涂次数对抗氧化性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石墨表面涂层。试验结果表明,在石墨表面形成1.2mm厚β-SiC涂层,石墨的比重由1.64提高到1.73,氧化失重率下降3~5倍,可在700℃下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动态     
研究动态Fe、Co、Ni催化剂对稻壳合成SiC的影响由稻壳合成SiC被证实是可行的,在1475℃下反应5h后,可产生84%的SiC,其中15% ̄20%为SiC晶须。催化剂的加入,增加了反应速率,合成SiC的有效催化剂是Fe、Co、Ni。在同样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19.
化学气相反应法合成SiC超细粉的成核和生长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于TEM观察,讨论了化学气相反应法合成SiC超细粉的成长机理,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气体流速不同,合成的SiCF超细粉颗粒尺寸和颗粒形貌有较大变化,颗粒尺寸和颗粒形貌的变化成核和生长机理决定,一般涉及到均匀成术怜惜是相成核,团聚和熔融。  相似文献   

20.
碳相含量对C—SiC—TiC—TiB2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碳相含量在10~40vol%范围内变动时对原位合成的碳/陶复合材料(C-SiC-TiC-TiB2)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抗弯强度下降。当碳相含量小于20vol%时,材料的抗弯强度可达到400Mpa以上。随着碳相含量的增加,应相应提高烧结温度。对材料在600°C、800°C、1000°C、1200°C下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了在试验温度下,材料表现出优良的抗氧化能力。碳含量较少的试样表现为氧化增重,碳含量较多的试样表现为氧化失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