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三峡电站日调节产生不稳定流对过坝船舶航行带来一定的影响,从科学调度管理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调度措施,力争最大限度地克服或减少日调节过坝船舶航行的影响,发挥发电和航运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部分河流的中上游相继修建了水电枢纽,在恒定流条件下进行的航道整治方案能否适应电站运行后的水流条件变化,这是坝下航道整治必须回答的问题.通过向家坝电站下游近坝段和尚岩滩群航道整治物理模型试验与同比尺船模试验,研究了电站日调节非恒定泄流对坝下航道设计水位、航道流速、消滩与船舶航行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向家坝电站瞬时下泄流量不小于设计最小通航流量,日调节期间坝下各滩险的航道水深满足要求;电站日调节的涨水流速一般稍大于落水期同流量下的流速,并使得航道最大流速稍有增加;电站日调节将引起个别滩段、部分时段的消滩水力指标不能满足要求;电站日调节时船舶上下行的操舵范围与漂角、对岸航速极值范围较恒定流时增大、且涨水期间的操舵范围大于落水期间.  相似文献   

3.
据新华网从12月25日起,航行在长江三峡大坝——葛洲坝之间40多km河段的船舶,实施分道航行的原则,以优化三峡水域通航环境,改善通航秩序,确保两坝间水域安全。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二期两坝船舶统一调度的初期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工程-葛洲坝两坝过往船舶的统一调度,是促进三峡工程建设的一种船舶调度运行方式。通过1998、1999年两坝统一调度运作系统的构建、运作及初步实践表明,统一调度的重点时段在汛期,确立联合运行方式是前提,编制作业计划与现场跟踪是关键,及时疏通洪峰与冲沙后的待闸船舶事关重大,船舶过坝优化调度辅助系统的建设与完善迫在眉睫。实施统一调度两年来,船舶待闸明显缩短,闸室利用率稳中有升,通航安全目标得以确保,  相似文献   

5.
汛期洪水背景下,三峡-葛洲坝两坝间容易出现船舶滞留积压现象,开展以船舶疏散为主要目标的应急调度需求强烈。根据两坝间的航运调度需求,在梳理两坝间河段概况与分级通航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防洪安全为前提、以航运为主要调度目标,并考虑发电、泥沙淤积的汛期三峡水库综合调度需求,研究了兼顾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的三峡水库库容运用,以及不同情景下的具体调度方式。以2020年8月初船舶疏散典型调度实践为例,回顾并分析了此次应急调度过程。结果表明:汛期实施船舶疏散应急调度,在保证防洪安全前提下,可抓准时机灵活启用,最大限度发挥三峡水库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水电站日调节,坝下河槽会出现不连续波。在负荷骤增时,产生涌波;在负荷骤减时,产生亏水(负)波。当这种不连续波的上下游水位差较大时,将影响船舶航行。因此,须根据边界条件首先确定初始波,而后在一定时程和里程范围内作波动计算。关于初始波的解,往常贯用图解法和试算法。这两种方法计算繁琐、不易得到准确解,并且  相似文献   

7.
水库生态调度是一种有效的生态补偿手段,通过合理的水库调度方式,可以弥补或减缓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综合考虑开县消落带的生态需求和现行三峡水库的调度运行特点,应用验证后的生态动力学模型,模拟出小江调节坝调度方案。提出适用于小江调度方案优化的评估指标体系,根据不同调度方案下调节坝上下游水位、流速和水质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调度方案进行评估分析,确定调节坝的最优调度方案。研究证明,通过对调节坝的合理调度来改变下游河流水动力条件,可以抑制藻类大量繁殖生长以及改变河流营养盐分布。为以生态调度控藻为目的制定合理的小江生态调度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向家坝水电站下游非恒定水沙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电站日调节和泄洪引起的非恒定流改变了下游河道的天然水沙过程,将影响下游河道的防洪、航道、港口及船舶航行安全,需研究坝下非恒定流的传播规律、关注航道内比降与流速的变化以及航槽内的输沙特性,实现水电与航运协调发展.结合向家坝水电站下游滩段的物理模型试验与坝下一维数模计算的成果,开展了电站下泄非恒定流对下游水位、流量、比降、流速及输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日调节引起的坝下水位、流量变化沿程坦化,水位与流量变幅沿程减小;随着电站泄水波的行进,峰前瞬时比降和水流速度相应增大,退水时沿程水面比降与流速随谷减小,随后恢复原有的比降(流速)与流量关系;泄水波峰前最大比降随流量变率的增大而增加,与流量的变幅无关;非恒定流输沙率大于恒定流的输沙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飞来峡水利枢纽的基本情况,阐述了飞来峡水利枢纽对北江航运的影响,分析了飞来峡水利枢纽的航运效益,评估了飞来峡水利枢纽在北江航运中的作用。飞来峡水利枢纽建成后,一方面对过坝船只有一定的阻滞影响。另一方面它渠化了库区航道,提高了局部航道等级;促进了船舶的大型化发展,降低了水运成本;疏通了枯水期下游塞船,减少了船舶停航时间。效益显著,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10.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河道通航难点段诸多,河道蜿蜒曲折,沟壑浅滩水流紊乱,并存在泡漩等不利的险恶流态,给船舶(队)的航行安全带来隐患。介绍了5套运行较多、具有代表性的船舶(队),在两坝间来流量45 000~35 000 m3/s时进行的通航船模试验成果。在来流量40 000 m3/s以下,各船队可通过两坝间各困难航段,其航行指标基本满足船队安全航行的要求,500 t以下的各小型船队应限定在来流量35 000 m3/s以下航行,较为安全;两坝间河道的6个困难航段中,上行较难的为喜滩和狮子垴段,居中为莲沱段、其次为石牌、偏垴和南津关段。该研究成果对今后两坝间行船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