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20,(1)
戏曲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出台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中宣发〔2017〕26号),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积极探索戏曲进校园的模式,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11)
当谈论到戏曲时,人们会想到优美的歌声、优雅的人物、多样的面容、奇妙的故事、丰富的内涵……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千百年来担负着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通过戏曲入校,进入音乐课堂,把戏曲文化和教育教学融合,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灵,让戏曲的精髓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
中国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教育意义。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戏曲教学,一方面是将戏曲教学作为小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是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从提高戏曲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入手,为广大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一定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
根据2011年音乐新课标颁布三年以来,地方戏曲实施的成效与问题,也针对调查的现状,笔者在形成原因和教育观念的层面上进行探讨,进而提出: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同时促进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我们要依靠学校、社会、政府的力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也需要加强对戏曲师资的培训;还应该改进地方戏曲的传播方式,因地制宜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3):134-137
传统戏曲是现代民族声乐的源头,现代民族声乐是传统戏曲的升华,两者互为映衬,相互支撑,存在着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现代民族声乐应借鉴和吸收戏曲精华,使戏曲与现代民族声乐理论相融合。当前高师民族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就是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融合问题。正确看待戏曲对高师声乐的作用,找准两者的最佳结合点,让民族声乐理论根植戏曲,加强传统声乐与现代声乐的融合,是推进高师现代声乐教学多元化改革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2)
纵观当下国内的教育情况,因为社会、学校与家庭层面常常会出现忽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问题,并且没有给予专业的教导,让小学生整本阅读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我认为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应该认识到,要想养成小学中年级学生整本阅读的能力,应将其作为一种习惯性的规律,并且在了解心理学概念,拓展心理学思想与学会心理学知识的兴趣与阅读层面都促进着学习分析,知道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建立的主要契机[1]。中年级学生的整本阅读能力养成应该是方式多样、师生共同努力、渐渐进步的过程。教师应该在分析教学中加入教育学、心理学与阅读心理的模式,对于中年级学生的整本阅读兴趣实行特色研究与优质教育策略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
戏曲进校园活动在中宣部等四部门合力推进下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我校也将根植于福建省的民间地方戏曲--三角戏引入初中音乐课堂,进行了戏曲进校园的有益尝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三角戏,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提升以及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初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我国传统戏曲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利用三角戏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21)
<正>从目前教学的方式来说,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从教学手段上来说,乐器、舞蹈、戏曲等内容的融合大大地拓宽了音乐教学的广度。葫芦丝作为独具民族特色的管弦类乐器,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互动,让学生了解葫芦丝这一乐器,还能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为此,我对葫芦丝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具体运用进行了分析。一、营造愉快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3)
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全省把民族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但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学校布点分散,师资匮乏,教学难度大,以及教育手段落后等问题。应该增加民族教育专项资金投入,重视教师素质发展,调整学校布局,办好寄宿制学校,强调双语教育,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才能促进云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探索适合于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师资培养模式,以改善教师心理健康意识能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群抽取涪陵中锋中学和中锋小学为实验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12周的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实验,并以涪陵酒店中学和酒店小学为对照学校。结果表明该师资培养模式的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原因是由于该模式符合普及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发展趋势;重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培训手段灵活多样,体现了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比较切合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建筑》2009,(3):57-59
获奖感言:这是对关注民生的建筑同仁的肯定 获得最佳建筑奖,我们感到非常意外,因为前面介绍词里也提到这个项目在建筑设计方面没有特别突出的贡献。如果跟谢英俊老师、冯老先生等这些前辈在建筑领域所做的巨大贡献相比,我们所做的这点工作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5.12震后援建的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骑马乡里坪村小学,记录了从一个穿斗式小破庙到一栋两层半小学校的整个过程。从对传统的穿斗式木构架改建设计和施工过程、各功能空间的处理以及对传统土墙和土楼板改良的探索等方面的解读展示了建筑师从建造的角度对设计进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木兰小学     
木兰学校坐落于广东省怀集附近一个10万人的小镇,靠近我们另外一个琴模项目.最近完工的高速公路将广州至怀集两地的旅行时间从6小时减少到2小时左右,于是这个小填渐渐扩张并且变得更像一座城市,但周边的村子依然保留着明显的乡村特征.另外一个基础性的变化是广州至桂林高铁的建设.因为火车并不停靠怀集,并不会对怀集产生直接的影响,但高铁的建设包括了大量的土方工程及割裂农田和村落的高架桥的建设.我们的项目紧靠新的铁路施工基地,从山脊上可以看到高铁的施工及其跨跃村落时产生的影响.与当地教育部门和香港慈善组织合作,我们将一所现存的有5间教室的学校扩建,增加一幢有6间教室的教学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在校舍的设计中追求丰富、优雅且轻快、活泼的建筑风格的实践,在空间层次的划分、保护自然、协调差异、解决功能与形态、实用与美学的矛盾以及建筑环境的改善上的新颖构思、独特手法.  相似文献   

15.
史家小学     
武勇 《城市建筑》2007,(3):59-63
史家胡同小学创建于1939年,经过几代师生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学校已由当初的短期小学发展成为目前千余名学生规模的北京市重点小学,但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特别是校舍条件,与其作为  相似文献   

16.
“5.12”的四川大地震,由于建筑物的大量倒塌、损毁,造成许多人丧失了生命。其中受到损坏的校舍达到7,000多栋。孩子们不得不在活动板房校舍里上课。地震发生后不久,由中日企业组成的企业团体为了能给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SAKO建筑设计工社成立了“无偿捐建一所抗震性强的小学”这样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被地震损坏的四川省绵竹市春溢小学。并在震后半年的11月9日举行了开工仪式。  相似文献   

17.
<正>一天,一个好朋友到办公室找我,说要给位于石家庄平山县的一个小村子捐建一所小学,虽然我这位朋友为人豪爽,但这一举动还是让我有点惊讶。我确认没有听错后说,"好吧,那我们就捐个设计。"由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实施的一场针对全国农村小学重新布局的"撤点并校"的教育改革,农村小学大量减少,即使有的村子有幸保留了小学,但办学规模小、校舍质量差的问题却十分突出。平山县大陈庄虽保留了小学,但办学条件很差,学生们在一处破旧戏台上的几间屋子里上课,这几间屋子还兼做村民委员会等功能,孩子们每天从戏台口爬上爬下,看到他们天真的笑脸和简陋的学习条件,我心里在隐隐作痛。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6)
为进一步了解目前小学生课业的现状,加强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梳理和分析国内相关文献,从学习时间、睡眠时间、课业难度三个维度编制了小学生课业困难调查问卷,以W市区部分小学的228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探究当前小学生的课业困难问题并提供相关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徐静 《城市建筑》2008,(3):57-59
集约型校园在规划层面上体现为集约型布局,尤其在老校园无法向周边发展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改扩建校园内老建筑来提升建筑容量,整合校园空间并完善功能,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青川县距离512汶川地震的震中逾200km与汶川县一样处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心位置,大震之后还多次发生强烈余震属于重灾区。马鹿乡位于青川县南部群山围绕的河谷中.这里原本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但在地震中受灾严重几乎没有一幢完好的房屋.倒塌的建筑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