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SD法及因子分析等环境意象评价方法对孔目湖公园的空间感受、使用情况、认知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处理。研究被验者对空间环境感受的差异性及其产生原因,归纳孔目湖公园现存的若干问题,基于此对孔目湖公园总体环境作出客观评价,为今后园区更新和扩建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李腾飞  葛建福  郭雯雯 《安徽建筑》2012,19(5):46-47,20
文章尝试运用SD法对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和老馆的展览空间环境进行定量化的分析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把握参观者对各评价项目的心理感受,并对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和比较评价,进而结合空间设计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参观者对空间环境感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得出更为全面客观的空间环境评价结果,最后提出对博物馆建筑展览空间设计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以武汉市东湖绿道一期四条主题道为研究对象,探究绿道骑行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运用语义差分法及统计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使用者对骑行环境感知的评价,揭示绿道骑行环境影响的三大因素,其中骑行视域景观因素对骑行意愿影响最大,骑行配套服务以及骑行断面设计次之。继而通过对骑行环境测评与骑行感知进行印证,发现骑行者的视觉景观感知习惯、以及骑行行为特征等方面是影响骑行环境感知评价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景观主题营造以及配套设施两大方面对绿道骑行环境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蒋凯光  李早 《安徽建筑》2012,(4):29-30,34
文章采用SD法评价了合肥市内的4所居住区景观,并将SD法所得的的相应数据进行综合性比对。  相似文献   

5.
常青 《中州建设》2009,(17):64-65
环境行为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类行为关系的科学。它力图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人在城市中的活动及人对空间环境的反应,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以更好地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而关于心理实验的SD研究法——语意解析法(SemanticDifferential),则是:  相似文献   

6.
刘礼  肖晴  吴伟东  杨林  窦玲玲 《城市建筑》2022,(8):92-94+98
本文借助心理实验的SD法,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将被测试者对安徽科技学院龙湖校区图书馆内部公共空间环境的客观评价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现阶段被测试者对图书馆内部公共空间环境是否满足其学习工作的需要。针对被测试者对图书馆公共空间环境的综合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旨在提升图书馆内部环境的空间品质,以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者。同时期望为高校图书馆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校园空间中的大台阶是高校典型的空间类型,目前国内外建筑、景观等相关专业对台阶空间的评价研究较少。该文在作者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SD法以沈阳地区4所具有大台阶的典型校园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由单一校园扩展为多个校园,深化研究成果,验证校园台阶空间环境的整体评价感受。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的方式明确现状台阶的整体感受情况,存在问题和影响台阶使用评价的相关因子,发现校园台阶空间中的共通性问题。从空间构造、因子分析、评价人群的学科背景三个方面分析影响校园大台阶感受评价的原因,使相关研究成果成为台阶空间深化研究的理论依据,并能指导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8.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校园的建设也飞速向前,其中校园节点空间的研究设计不容忽视。文章借助语义差别法研究厦门大学思明校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校园节点空间的感知特征及其与该空间的客体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校园节点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客体指标对校园节点空间的环境感知和特征感知有较大影响;界面密度主要对校园节点空间的统一感和空间层次感产生影响;绿化覆盖率主要对校园节点空间的安静程度、气氛以及视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汪浩 《华中建筑》2007,25(5):96-100
该文尝试运用SD法对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B区的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进行分析和评价.首先基于SD法制定调查问卷,并针对各评价项目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再进一步通过比较不同类别被验者的评价数据,分析不同使用者对空间环境感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得出更为全面的空间环境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1.
历史镇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当地的地域特色和多元文化,同时在现代社会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和发展价值。文章以溱潼古镇为例,基于POI数据,对各类设施进行归类整理,挑选出古镇居民经常进行活动的公共服务设施类型,建立溱潼古镇公共服务设施点空间数据库,将古镇分为不同种类的生活圈。运用SD法,从人的感受出发对古镇空间体验进行量化评价,将量化结果与客体指标进行比对。结果表明,热闹度、设施完善度和建筑形式丰富度是古镇富有活力的重要保证,而历史古迹数量、曲折度、商铺数量等客体指标与这些心理量有一定的相关性。最后提出历史镇区的改造需要从使用者感受出发,才能让建筑空间更好地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2.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往往标志着该地区的文明进步程度。本文选取榆林市星元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研究读者在阅览空间内的阅读行为及读者对阅览室空间环境的感知情况。运用SD法对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因子降维分析,为图书馆阅览空间环境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  王旭 《住宅产业》2023,(3):58-61+82
在当前图书馆空间设计中,阅览室空间设计倾向由功能性转向人文性,更加注重空间使用者的感知评价。本文以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图书馆为研究对象,聚焦图书馆阅览室空间,探索空间环境因素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实地调研、问卷和语义差异分析方法(SD法),探索阅览室的空间特征和使用者空间评价之间的量化关系,揭示使用者在不同空间阅览室的感知差异。该研究可为高校阅览室空间设计的未来走向和基础设施转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空间语义化角度出发,利用语义差异法,研究人们在展陈空间环境的空间感受,并对展陈空间的评价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及量化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观察的形式,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实验参与者的环境空间感受进行分析产生原因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较为全面客观的结果,对后期展示类空间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图书馆与翡翠湖校区图书馆为例,运用语义解析法对高校图书馆公共空间环境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首先基于解析法制定用户体验调查问卷,并针对各项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和对比评价,然后结合室内设计原理和环境心理学知识,综合分析使用者对空间环境感受的差异及原因,进而得出更为全面的公共空间环境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消亡论”已出现了数十年,而今日活跃于各个城市的图书馆强势回击了这一观点。图书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其存在的意义不仅是保存图书文献,还承担社会教育基地和社区活动中心等职能。本文选择西安市曲江书城为研究对象,采用调研问卷的方式收集图书馆使用者的反馈信息,取得使用者对图书馆建筑空间的各项心理感受和评价,最后运用SD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果,希望为今后的现代图书馆建筑中的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的武汉理工大学西院老校区内三处老年人室外公共活动场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三处老年人活动场地进行前期调查,探究老年人室外公共休闲活动空间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在环境行为与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语义差分析法及统计分析法,定量研究老年人对室外公共休闲活动空间的使用评价,总结现有老校园内老年人公共活动场所的特点,揭示老年人室外休闲环境的影响因素,其中公共活动场所的环境因子(F1)和位置因子(F2)对老年人的使用意愿影响最大。最后,基于上述客观的调查与分析,对本校区内老年人的室外活动场所提出针对性的空间营造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公园的开放性和与城市空间的关联性逐渐加强,如何建设公园的安全环境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为研究城市公园的安全性,选取唐山市南湖公园为调查对象,在实地调研和参阅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以CPTED六要素为核心的城市公园空间环境安全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数据,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游客对唐山市南湖公园的安全满意度。结果表明:南湖公园游客安全满意度从高到低分别为:景观意向与环境维护、领域感、监控、通道控制、活动支持、目标强化。根据对这6项指标所包含的23个评价因子的分析研究,提出优化公园各空间的布局与设计、强化公园的威慑力度、维护良好的环境形象、丰富空间的活动内容4个优化措施,以期为南湖公园相关规划及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构建了海南乡安置小镇景观评价体系,将总体景观评价分解成三个层次,包括系统层(聚落景观、文化景观、功能景观),准则层(8个指标)与因子层(33个指标)。通过建立判断矩阵,专家进行重要性标度,计算出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值,在系统层中,聚落景观(0.58)权重值最高,准则层中,聚落格局权重值最高(0.25),因子层中,权重值最高的为选址安全性,另外,外部交通的便捷度、内部交通的通达性、绿化面积覆盖率、街道合理性、以及旅游经济相对权重值较高,在风景区的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与管理中,应提高关注度。  相似文献   

20.
对于大都市边缘地带的城乡辨识一直是学术界的关注议题,除了城市化水平或者建成环境以外,基于城市空间的意象感知的分析方法是识别边缘地区城市化程度的重要补充,为此,研究以语义差别法(SD)法为分析工具,通过对佛山市西樵镇的实证调查,分析了受访者对广佛边缘地区的城市感知,即西樵镇呈现出较高密度的社会经济活动、相对朴实的建成环境两大特征并存的空间感知表征,研究还通过建成环境分析对感知结果作了检验,在总结以SD法分析边缘地区城市感知的优劣后进一步提出了后续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