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辰  王维 《四川建材》2014,(6):89-90
历史街区是我们城市在不断地发展之中留下来的瑰宝,它见证了城市发展的痕迹,也表现出了城市在岁月的洗礼之中留下来的文化底蕴。但是由于城市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物质需求在不断地提高,历史街区的空间效果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是否历史街区就应该在城市面貌更新换代之中逐渐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宽阔而敞亮的步行街。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保护历史街区有利于我们对于城市历史的回顾,有利于城市文化底蕴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张枞  王偲 《中外建筑》2012,(2):78-80
本文以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三义街这一区域特色保护与规划控制的整合作为实践案例切入点,研究如何在时代发展需求中强化古城特质,以及"多维度"设计思维与方法在古城文脉传承和特色塑造上的体现与运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历史街区保护的概念,对荆州三义街的保护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荆州三义街进行循序渐近式保护的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在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商业和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横道河子历史街区保护发展规划的基本概况,揭示不同属性使用者(居民与游客)对历史街区评价的差异性特征。借助使用后评价(POE)理论,采用深入访谈法、行为调查法及问卷调查法详细了解居民与游客的空间感受差异并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改造策略与建议,旨在为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今的城市开发建设中,历史城市空间系统受到忽视和破坏,在历史城区中辨认、恢复和激活这种系统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任务。以上海市新华路历史街区为例,采用城市形态类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其公共空间次级系统——公共空间子系统进行系统性分析,总结其在人群使用、平面形态和空间界面上的规律特点。并根据形态特征和规律提出提升策略,从而使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子系统鼓励与支持日常活动的发生,激发街区活力,延续历史文脉。  相似文献   

6.
当着眼于城市文脉,并以此为依据重新设立开发与规划标准,就可以看出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如同生命体般不断进化且有机生长的过程。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底蕴的体现,而街区内的建筑如不能得到良好的整治,街区就会呈现出病态。文章以沈阳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将街区视作一个生命体,借鉴中医针灸学的原理,把握整体脉络,探讨"街区针灸"模式下对历史文化街区可能的改造与更新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7.
8.
特定的历史街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其自身具有独特的空间形态与尺度,对研究特定区域发展具有很高价值。因此,研究城市历史街区有助于了解城市的发展历史与沿革,对城市未来发展具有参考价值。本文选取以景德镇珠山中路商业街为中心的历史街区,运用空间句法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与空间尺度进行定量与定性研究。通过对整合度、平均深度、智能度三个句法变量的解读,解析街区空间的内在关联性,探究景德镇历史街区空间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得千篇一律,毫无地方特色,城市记忆的消失和历史文脉的割裂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本文以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街区更新为例,在对其历史背景解读的基础之上,通过研究重新定位街区的形象与目标,确定适当的改造原则,通过对城市的空间结构、更新措施、多元化功能和街区空间意象的保护更新方式,唤醒街区的记忆,从而将工人文化宫重新打造成具有文化活力的宜居街区。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平江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分布、人群活跃度、行为差异性的调查,探讨在旧城更新保护背景下,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休闲行为的规律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平江历史街区中主路与支路的活动水平存在差异,伴随着商业活力点呈现由主路向支路边缘活动水平递减的现象,且游客和居民在公共空间使用上存在分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历史街区,近年来正从以旅游、商业开发为主导的保护模式逐步向以住区再生为主导的保护模式过渡。这种以住区再生为主导的新兴保护模式秉持生活真实性原则,确保原住民回迁率、确保原生活方式保存度。该文阐述了模式的形成原因和保护目标,同时结合杭州的小河直街街区与小营巷街区的保护实践,探讨针对不同特征的历史街区,实际操作时在功能定位、基础设施配套、建筑物改造、环境与景观整治等方面具体方式的相同与差异。进而总结我国以该模式开展保护工作的优点与不足,以期为今后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街区场所空间及周边环境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历史建筑场"的概念,旨在探索历史街区场空间整体性设计方法,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周边空间环境的再生问题提供理论支撑。该文通过对泉州聚宝街历史街区的现状深入调查和分析,探索出对历史街区实施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针灸式街道空间微改造是运用"点式切入"的方法进行空间改造,从而引起周边公共空间的变化,最终激发空间活力。该文选取武汉市汉正街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其历史演变、平面空间形态的基础上,着重于对汉正街的公共空间进行探究,通过实地调研、空间句法、记录人群活动轨迹等方法,研究汉正街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活动空间的使用状况和存在问题。用针灸式改造理论对空间尺度、公共空间商业类型、外部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其对公共空间活动的影响,并进行意向性微改造。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不断面临着更新与改造。文章以山东省济南市芙蓉街及周边地段日益凸显的问题和原因为出发点,运用空间句法软件对芙蓉街及周边地段的公共空间进行分析和模拟计算。针对模拟计算得出的空间特征数据,提出空间更新改造方法的三个具体措施:调整功能组织、优化空间结构和改善空间形态。这一方法有助于将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更新与改造的关注点从"建筑实体"转向"空间脉络",推进历史城市公共空间中街区空间保护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微改造更新强调景观尺度和细节的变化,有助于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展现城市风貌,从而塑造城市文化特色,释放城市内涵和原动力。基于此,文章对微改造更新进行了概述,以沈阳中街商业步行街为例,分析了中街微改造的目标及要求,探究了中街微改造的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及城市经济的提高,人们对保护历史建筑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升。对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各方面需求的历史建筑进行立面改造,使地方文化得以传承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哈尔滨老道外历史街区建筑立面改造项目为例,从提取传统建筑符号,协调建筑风貌,注重场所文脉精神等多个方面入手,以现代主义设计手法,探讨历史街区的建筑立面改造,目的在于掌握老化和更新之间"度"的智慧,复兴历史街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中大多仅仅对外表面进行改造的情况,以武汉昙花林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为例,提出从建筑方面和人文方面对历史街区保护改造的建议,并作了具体阐述,以期指导历史街区保护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18.
陈浩昕  王云舒  张雨萌 《城市建筑》2023,(16):186-189+201
目前,古文化街区经过保护和改造后,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文章对北京前门周边一些街区及胡同在商业、住房、消防及文物等方面的规划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调查得到相关数据,对现有成果进行评估。再根据评估得出的结论,提出改进方案,使得已改造街区在文物保护等方面得到完善,或为未改造历史街区的修复及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城市内涵、塑造文化特色的重要历史空间形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保护与更新的压力。文章以成都市文殊坊街区为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图底关系、场所理论和外部空间理论,通过实地调研、GIS技术、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剖析文殊坊街区空间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文殊坊街区仍保持着街巷院落空间的完整性与文化活力,研究结果也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空间更新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该文聚焦于历史文化街区消防通病,以杭州市河坊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展开研究,考虑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一方面从物质空间入手,深入了解街区传统的消防手段和现代的消防手段,并概括了传统和现代消防手段的优劣势;另一方面从人文环境出发,对河坊街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消防管理部门及街坊居民、商户、游客展开调查研究,剖析其消防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居民、商户、游客的消防意识。最后从物质和人文两个角度出发,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消防通病,提出了植入防火技术、弥补消防通道、整治长街短巷、再生传统水源、完善现代消防四个物质措施,以及明晰责任、加强监督、多样宣传、组织队伍等人文措施,以期为今后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体系规划提供建设性和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