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重点多聚焦于建筑的保护与复原,而历史街区再生的重点则是在正确把握未来变化的基础上,更新城市的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恢复或维持许多城市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作为"时代牵引力"的功能. 一、项目背景 (一)研究背景 南锣鼓巷地区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保存了元大都时期胡同的街巷肌理—"鱼骨式"胡同格局,是北京传统历史街区之一,位列北京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中.因此对于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发展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旧城更新对社区的单向影响以及更新方式,部分研究粗略提及建筑产权等社会因素对街区更新的影响.本项目通过大量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来揭示社会信息本身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影响,进而得出某种相关性,为今后历史文化名城更新与改造过程中所进行的社会调研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坡地环境为主导线索,结合社会发展及人类自身需求的变化,剖析坡地环境、建筑与人的内在联系。对影响建筑形态的因素进行分析,对适应地形的形态组织方式进行总结,探讨在科学、合理地开发坡地的前提下,坡地建筑形态表达的新途径,力争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符合生态原则的建筑环境。  相似文献   

3.
王纪武 《规划师》2007,23(5):67-70
地域性作为人居环境的基本属性之一,是人类聚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地域自然及社会人文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下,重庆在簇群格局、建筑形态、建筑结构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征.设计师应充分发掘城市的地域特征,创造出既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又富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4.
陈莹  金国红  李昂 《城市住宅》2021,28(9):41-46
北京老城区传统四合院更新与保护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所处环境及状态从建筑的"此时此地"出发采取相应的更新模式.结合南锣鼓巷雨儿胡同的四合院改造更新实例,总结非传统四合院空间布局历史风貌建筑更新的相关设计经验,探讨现代生活影响下老城区四合院居住环境更新模式,以期为类似传统院落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清末及民国初期的影像和绘画为主要研究材料,对18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入海口区域疍民建筑和聚落的形态演进过程进行整理和还原。主要针对形成于沙田围垦土地上的小型聚落,考察其线性的分布方式、依靠堤坝建立的寮屋建筑,以及在由船居到陆居的过程中疍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并探讨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进与疍民建筑和聚落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认为,珠江三角洲的水土环境变化及沙田围垦活动,是影响和推动珠江流域的疍民生产生活方式、居住建筑空间演变和渔民聚落呈现线性延展分布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风土环境与建筑形态——晋西风土建筑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土建筑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反映着广大乡民的理想与追求,记录着社会最基层人们的生活与行为。其形态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是与特定地区的风土环境分不开的。本文以晋西地区的风土建筑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地区风土建筑的表面形态与其风土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传统村落中的乡土文化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着传统建筑环境,传统建筑环境也从空间构成、建筑形态、细部装饰等各方面反映着乡土文化的特征.以陕北乡村传统建筑环境中文化特征的研究为例,主要包括乡土文化与乡土建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文化特征的影响因素与表现方式、文化特征的变迁等研究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乡土文化与乡土建筑环境整体性保护方法,对于乡上文化和传统建筑环境的有效传承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佛教建筑的形式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台湾当代佛教建筑的发展变化也是与台湾社会的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本文通过分析台湾的两大佛教道场——慈济功德会与佛光山它们各自的建筑形式来体现经济因素对台湾当代佛教建筑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京南锣鼓巷自动取消3A级景区资质引发了大众的思考。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是让居民生活更美好,基于环境行为学的视角研究南锣鼓巷,提出更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研究从南锣鼓巷空间特色与场所构成人员的需求与满意度分析,发现南锣鼓巷存在问题的核心原因,从场所特性与构成人员需求的视角提出适宜的改革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在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下,规模也在不断的发展扩大。同时,随着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建筑的工程施工理念成为符合当下人们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建筑施工理念,其中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也成为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进行施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贯穿文明施工理念,加强施工工作的文明管理,不断地创新施工现场的文明管理,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设计"一般指研究城市形体环境形态的科学。其内涵与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密切相关,并延及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和城市管理学等,主要研究对象为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的空间。基本目的是满足社会、经济、物质功能和审美心理等多层面需求,改善城市形体环境质量,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住宅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耀先 《城市开发》2004,(11):55-60
随着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我们必须在人类的所有活动领域实行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荷,并尽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和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建成环境是人类活动对资源和环境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个领域,而建筑则对资源和环境影响很大.全球淡水的1/6,木材的1/4,材料和能源的2/5为建筑所消耗.建筑对其内部环境和空气质量,以及邻近地域的环境和交通形态都会产生影响.可持续建筑旨在更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升人的生活质量.本文首先简述可持续建筑的理念,然后,着重阐述可持续住宅和居住区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场地规划,建筑设计,以及材料和设备的选择等,最后论述可持续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当代建筑形态与功能随着社会的改变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这个变化过程受到能源、交通、资源供给等多方面的制约,在中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人口集中、资源消耗集中、能源供给集中、信息交互集中等特点都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建筑及建筑群的新建、改建、扩建的需求与应对思路,而作为现代建筑核心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也悄悄地发生着转变。  相似文献   

14.
建筑是社会生活形态的空间语言。它所反映的空间语意同产生它的时代.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社会审美取向以及世界观等息息相关。一直以来,建筑就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主要载体和形象表达。随着城市中的建筑越来越深刻地介入社会、影响人的生活,现代建筑学科就必须对其所面对的城市.社会和具体使用者负担起重要的责任。无疑,这些都需要有相应的专业批评,对建设水准.建筑水平、产品品质.环境效果,以及职业道德的培育和社会引导等方面做出必要的评判和剖析,同时也达到建构与提升建筑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车冉  王绍森 《当代建筑》2021,(11):128-131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主义建筑中人们越来越关注性能和效率导致建筑与环境、历史、当代文化的割裂.而游牧空间能协调并重组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差异性元素,为环境叙事提供整合差异性的空间基础,并赋予当代建筑与环境之间创造性的增值.本文以宁波宁亿生活美学馆概念设计为例,尝试将环境叙事下的游牧空间描述性的定义转译为具有开放、多元、流动、生成等特征的适应建筑与空间环境关系发展需求的"游牧空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环境提升在各个城市展开,环境中的建筑色彩问题成为治理城市"花脸"的关键问题。借助孟塞尔颜色体系对值年旗衙门建筑色彩进行色相、明度、彩度三个方向的量化分析。对比南锣鼓巷街区整体色彩映像及上位规划、导则,分析街道、街区中色彩乱象成因。立足于建筑所在环境的的历史,建筑与街区色彩关系,探讨在色彩管控上如何用整体的眼光统筹人文内涵、用科学的手段对传统建筑立面形态色彩进行精细化保护。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国的建筑设计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建筑类别也越来越多,而其中大家最为熟悉、接触最多的就是小品建筑,它是一门独立的建筑类型,在人们的生活与休闲娱乐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重点探讨下小品建筑构思技巧及设计方法,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小品建筑,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环境提升在各个城市展开,环境中的建筑色彩问题成为治理城市“花脸”的关键问题。借助孟塞尔颜色体系对值年旗衙门建筑色彩进行色相、明度、彩度三个方向的量化分析。对比南锣鼓巷街区整体色彩映像及上位规划、导则,分析街道、街区中色彩乱象成因。立足于建筑所在环境的的历史,建筑与街区色彩关系,探讨在色彩管控上如何用整体的眼光统筹人文内涵、用科学的手段对传统建筑立面形态色彩进行精细化保护。  相似文献   

19.
吴良铺院士曾指出:“建筑学是为人民服务的科学,要提高社会对建筑的共识和参与,共同保护与创造美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建筑师的职责就是综合协调各种与建筑相关的技术、社会和经济问题,最终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安全、健康的共生关系,以最小消耗地球资源、最优高效使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宜居、舒适生存需求为目标。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3)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观念亦是不断变化,审美取向也随之变化。传统表观类文化建筑风格早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及人们的多元化审美需求,环境艺术设计重要性亦是逐渐显现。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应充分满足人们的审美观,以更具时代气息及活力,基于先进科学技术而将其创造的更加优秀,所构造的文化建筑更近人意。因此,分析基于审美心理角度的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对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水平提升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