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旨在通过对东斯文里石库门里弄的历史沿革、保存现状的调查,结合混合社区理念、绅士化现象的定义、动力机制及其影响,以东斯文里场所精神的保留内容及措施为依据,结合相关保护文件,制订针对东斯文里的保护与更新策略——适度绅士化的混合社区,从整体规划、公共空间、建筑风貌三个方面着手,以达到人群"混合"、空间"渗透"、行为"交织"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上海石库门里弄保护与更新的4类案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1997年以来上海石库门里弄的保护与更新的4种具体方式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在特定时间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某些案例得以成功实施的政策、资金与社会多层面合力推动的原因。指出在4类保护更新的实践中,那些居住在中心城区中低收入的群体通过一定的投入,能因地制宜地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发展,曾经作为上海特有象征之一的里弄建筑由于种和原因,正在逐渐消亡。因而对里弄的保护和更新已经成为了上海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根据里弄建筑的普遍特点和上海西王家厍地块里弄的个体特征,出了架空高层的设想,为上海里弄保护更新的种模式探索。  相似文献   

4.
渡茳 《中华民居》2012,(6):45-48
从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到多轮路的名人故居,从花园洋房到不知名的老公寓……各式各样的石库门里弄建筑记录着上海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里弄街区作为上海特有的近代建筑空间形式,因其特殊的风貌、肌理、建筑,成为上海城市空间的重要名片。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这些特色空间正从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如何保护里弄遗产、保存里弄记忆,成为城市更新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而基于历史变迁视角下的里弄街区风貌与空间特征变化分析,能够为理解问题产生机制并选取更新策略提供重要依据。文章从历史变迁的角度,以斯文里及其周边空间为例,基于城市设计的方法分析其空间特色、成因机制及现状问题,提出“肌理风貌—功能空间—遗产与场所”3个层面的空间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城市历史空间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近代上海中英宅形两次交替为线索,梳理英国18—19世纪Townhouse和近代上海石库门里弄的形态特征与演变关联,构建从Townhouse到石库门的上海石库门民居演化谱系。选取主要阶段典型样本,从“气候-空间-能量”协同的视角出发,以能量构型图示的方法比较分析典型样本民居的空间气候机理历时性变化,为石库门里弄绿色、可持续的再生与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作为上海市重要建筑文化遗产的石库门里弄正在不断消亡;继之而起的是不同保护更新模式的发展与探索。本文以上海现存最大石库门里弄建筑群落建业里的保护更新为例,结合不同的历史建筑现状,分别提出修旧如旧和建新如旧两种改造设计策略,对石库门里弄保护更新的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梳理了近代上海异质文化交流碰撞背景下的中西建筑互动过程.以上海石库门里弄山墙样式为例,从类型学视角通过比较研究具体论证.上海石库门里弄山墙样式的转变,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中西两种异质文化从对峙混乱到调和创新的发展演变过程.石库门里弄山墙可视为中西建筑文化碰撞融合视觉化、符号化、象征性的表征之一,是海派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上海独有的城市形态和城市肌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塑造上海的城市品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上海城市规划》2012,(3):98-103
里弄住宅是上海特有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对里弄住宅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出现了新天地、田子坊、步高里等不同的保护传承、更新利用的模式。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及"加快旧改、关注民生"的要求下,如何认识里弄住宅的价值?里弄住宅的出路何在?2012年5月23日,上海城市规划学会和《上海城市规划》编辑部联合举办"上海里弄住宅保护与更新"研讨会。针对上海里弄住宅保护与更新,专家们各抒己见,建言献策。从规划实施、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意见。编辑部将专家发言整理如下,希望通过此次研讨及今后的不断实践,为上海里弄住宅的保护和更新探索出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以村落风貌保护为研究视角、德国农村建设为研究背景、实地调研和现存资料分析为研究方法,从项目实施过程和设计方法两方面对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村落更新运动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村落整体结构和公共空间、私宅更新、历史公共建筑更新3个方面对更新策略进行结合当时当地的解读;分析巴伐利亚村落更新模式对于改善和保护村落风貌现状的有效程度,总结对于中国村落发展有所启发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1.
潘磊  胡振宇 《住宅科技》2012,(12):39-42
提篮桥位于上海市北外滩虹口区东部,占地约29hm2。二战期间,大量欧洲犹太难民逃亡至此并长期居住,该区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殊的文化价值。2003年,因其"特殊建筑和里弄住宅、宗教场所"的特色和国际知名度而被增补列为上海市中心城区十二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在对多元历史背景的解读和对复杂居住状态分析的基础上,从保护历史文化风貌的原真性和多样性、注重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和渐进式发展的原则出发,通过中德联合教学的概念设计方案,提出有针对性的"提篮桥模式",试图探索相应的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广坤  卓健 《城市规划》2021,45(11):96-107
营造美丽而富有特色的城乡风貌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实施城市更新战略的内在需求。如何有效开展城乡风貌规划和治理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日本城乡风貌规划与治理的发展历程、建构逻辑、运作机制和实施成效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梳理了更新背景下城乡风貌规划与治理的建构逻辑和运作机制。结合我国现阶段工作,提出探索城乡风貌公共产权确立途径、建构城乡风貌建设管理机制、明确城乡风貌规划内容与构成要素、推进基层社区风貌治理机制创新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现阶段的城乡风貌规划与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上海里弄建筑即将展开的更新工作及其在新形势下的特征,该文对于之前改造特征与接下来工作颇为相似的几处有代表意义的里弄进行了回访,根据回访结果,从居住标准诉求、技术方式选择、政策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及总结,提出对接下来新形势下的里弄保护更新的思考,包括基础设施的布局、改造目标的设定、更新方式的选择以及机制的探索,目的在于推进里弄建筑以多元更新主体为基础的,完善政策支持为保障的,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为目标的保护更新方式的最终建立。  相似文献   

14.
郁霄 《规划师》2019,35(z1)
文章以上海静安区老北站地区历史风貌研究及城市设计方案为例,解析了上海历史风貌保护街坊更新试点的特点和手段,介绍了整个区域未来的发展瓶颈和方案设计思路,尝试提出了街坊风貌保护的更新设计方法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更新实践为例,论文介绍了校园的空间格局和整体风貌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整体性保护为原则、功能为导向,讨论如何修复历史空间格局、恢复历史风貌、重塑场地精神、激发校园活力,实现新旧融合。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建筑风貌的遗失与保护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政策,重新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村落的重视,保护传统村落建筑风貌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在此背景下,以具有关中传统村落民居建筑风貌特征的陕西省大荔县大寨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从建筑风貌现存状况、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在结合国内外关于历史城镇、街区的保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保证保护区范围内建筑风貌的协调性、对建筑进行分类保护、公众参与的保护策略,旨在为延续关中地区传统建筑风貌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以甘井子区为例,探讨了构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风貌分析与规划路径的方法,并提出了构建城市风貌的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传统风貌区是一个城市弥足珍贵的遗产,是城市历史文化生活的缩影。文章尝试从社区营造的视角来探索传统风貌区的保护更新,构建社区营造式的保护方法。并以重庆市山城巷传统风貌区为例,从社区营造的"人、文、地、景、产"五大方面,分析其特色并总结核心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更新策略,并以多方协作为实施保障,强调公众参与,共同实现传统风貌区保护更新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协作式规划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理论依据,能够为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存量用地更新提供统筹和平衡,作为《上海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和《城市更新规划土地实施细则》实施以来为数不多开展成片更新规划的地区,笔者以上海市北京东路地区城市更新研究为例,探讨协作式规划视角下的里弄类风貌街坊的更新路径和模式,提出协作式规划在城市更新中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解析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品牌特征,倡导依托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区来建设和发展成功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城市历史文化品牌,并从文化价值提升的角度,尝试提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和更新的品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