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anning》2019,(6)
日本拥有世界上对投资人较为有利的两个第三支柱养老金资产投资工具——个人型定额供款养老金计划(iDeCo)和日本个人储蓄账户计划(NISA),二者可共同为投资人免除每年高达55万日元的税收缴费,具有丰富多样的投资产品和较高的收益水平,是日本民众重要的养老储蓄方式。日本第三支柱养老金资产管理通过较为完善的制度设计、高效的市场化运作和有效的风险管理,在较短时间内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为我国更好地推动第三支柱养老金资产运营管理提供了经验借鉴。结合我国目前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现状,本文建议:应增强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计划间的运营管理联系;金融机构在创新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服务的同时还应积极承担起投资者教育的责任;扩大第三支柱商业养老金计划覆盖的人群范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
文章梳理了英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历程,归纳了三个支柱改革的金融化导向及表现,分析了金融化改革对第二、三支柱养老金覆盖率、缴费率、投资收益和基金积累的影响,以及生命周期化投资、养老金债券等金融创新在应对低利率风险、金融危机冲击风险中的作用。基于英国养老金金融化改革经验,结合我国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发展的实际,总结了引入"自动加入"制度、发展集合年金计划、完善税收优惠、推行审慎监管、鼓励养老金生命周期投资创新以及改革基础养老金制度为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金融化改革创造条件等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1)
本文立足于养老保障制度的多层次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养老保障制度"新三支柱"和"八层次"优化理念,以及养老保障优化的性质界定、优化主线、优化效果、优化核心、优化目标。养老保障制度优化性质就是采取一定措施使养老保障水平"适度"和养老制度"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障制度优化主线是养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效应最大化,也就是养老"人、财"体系的效用改进。养老保障制度优化的效果是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提升,效率改进,发展持续"的养老制度体系。养老保障制度优化的核心是解决"资金平衡"和"利益均衡"。养老制度的优化标准和目标是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养老制度的优化与风险控制、国民财富分配、人口结构、居民收入水平、社会文化等要素契合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养老方式整体效率、优化多层次抗风险、优化多责任破解时代难题、优化多元个人生命周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6)
本文基于政府干预理论,通过市场与政府关系辩证分析,对我国养老产业现行的财税政策研究,指出当前政府财税政策在支持我国养老产业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地对策建议,从而为我国社会养老体系建设提供借鉴。通过研究可知,当前财税政策在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方面,存在财政投入力度不强﹑财政投入的结构不够合理﹑财政扶持的方式比较落后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本文认为应当从政府干预的视角出发,加大财税政策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如增加财政的支出强度、优化财政投入的结构、财政投入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合理界定税收优惠对象等,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解决当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外养老模式比较研究 ——以美国、丹麦、日本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江  余涵  吴茵 《南方建筑》2013,(2):77-81
任何国家的养老模式都与其社会保障制度、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相适应的居住设施密不可分。美国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主要由企业和个人承担,由于美国老人生活上的独立性,使其多选择设施养老,其养老设施分类细致,商业化发展迅速;丹麦施行原宅养老政策,政府在软硬件上提供支持,并在养老住宅建造方面予以充分的补助;日本的社保制度和居住设施类型呈现多元化分布结构,老年人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健康情况选择合适的养老居住模式。本研究通过对美国、丹麦以及日本的养老政策和模式的深入探讨,对中国未来的养老模式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对有意愿进入养老地产的企业来说,盈利模式关键是要设计一个多点盈利的体系,短期、中期、长期的规划不可或缺。在国外,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养老产业已经趋于完善,同时,国家在政策方面对养老产业和养老地产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在我国,"十二五"规划里,对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4)
截至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达1.85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3.7%,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提早规划养老问题才能确保"老有所养"。如何推动养老金市场化投资安全运营、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成为养老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绕不开"的焦点。纵观全球各国养老金制度的变迁,建立三支柱的养老金模式并分别按照不同的模式进行投资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8)
1989年东欧政局剧变后,罗马尼亚经济制度的转轨造成国有企业大量职工失业,使养老金的缴费人数骤减,养老金收入急剧萎缩,而作为战略措施的提前退休政策则进一步加剧了养老金制度财政紧张的状况。为了弥补原有制度在设计上的缺陷,缓解财政危机,2001—2011年罗马尼亚政府分三个阶段对养老金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三个支柱"的养老金新制度使其待遇公式更趋向合理,并使财政的可持续性得到加强,对我国养老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1)
伴随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以及社会养老金的缺口扩大,多样化社会养老保障措施亟待探索与开发。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中国现有养老模式的观念制度创新的有益补充,但推行过程中仍存在土地使用权、金融分业经营等限制,为此,应针对性解决相关法律阻碍,健全反向抵押贷款制度,以弥补正向抵押贷款制度调整反向抵押贷款法律关系的不足,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多样化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3)
当前,养老金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民众较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养老金缺口风险是否存在?养老金替代率是否已低于国际警戒线?是否应当延迟退休或延长养老金缴费年限?是否应当取消"双轨制"?这些热点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梳理了养老金融资体系的发展态势,指出了当前我国养老金融资体系呈现总额逐年增长和覆盖率逐步扩大的趋势,分析了养老金融资体系存在的收支或存隐患、替代率偏低和区域发展失衡等具体危机,并进一步探寻了养老金融资体系改革对不同群体的差异化影响,提出了通过优化基本养老、发展补充养老和鼓励私人养老实现多元化融资体系整合发展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1.
依托临沂市费县自由路洪沟河大桥[1](独塔中间双索面斜拉桥[2]),利用Midas有限元软件[3]进行整体建模分析,分析斜拉索破损时其余斜拉索索力值的变化,为以后的斜拉桥拉索破损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论墙材革新及墙材装备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墙材革新与技术改进的关系;墙材革新现状及市场经济形势;墙材及装备发展思路;加入WTO后对墙材生产及墙材装备行业的影响及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市建筑市场状况的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提高建设工程质量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解读--试论城市意象的模糊性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许铁铖 《华中建筑》2000,18(3):67-70
文章就现代城市特色缺乏、意象衰微而提出城市意象模糊性问题,追溯了其理论与3两方面的原因。作者探讨了相关的对策理论及其非决策 之后,就所截取的城市的四个片断进行了对策性的研究,以期对提高城市意象力作出有益的探索与尝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合同文件前期准备工作对建设工程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性,通过招标文件对施工项目的造价、质量、工期、安全等管理目标控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方法,为建设单位实现工程管理目标工作明确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祁彦青  郝晓忠 《山西建筑》2003,29(12):122-123
压煮器是氧化铝生产的重要设备,通过对现场存在的焊接缺陷类型的总结、分析,介绍了压煮器管排发生缺陷的原因,并提出在焊接时改进质量控制的方法,经实践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瑞 《广州建筑》2008,36(1):40-43
随着中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建筑开发商对建筑项目的品质、成本、进度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设计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项目管理中设计管理的概念和任务,分阶段论述了设计管理在工程项目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了设计管理的核心,并指出了一种研究设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的途径。本文最后列举了两个工程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从科学方法论的视角对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工程技术领域以及经济、社会领域中的互动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互动、互动效应、互动发生规律等概念,对互动效应、互动方式和互动发生律进行了初步分类.并对互动原理在科学史和科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子系统界面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了如何科学、合理地做好子系统界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