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诗意地生活"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求,"品质"开始超越"价格"在市场经济中占领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建筑空间的体验设计随之应运而生.建筑空间体验设计强调的是体验者的心理活动和情感需求,注重建筑空间和体验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讲究建筑空间的时间、距离、角度等多方位的变幻体验,是情感活动由虚到实的外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城市广场的叙事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斌 《新建筑》2006,(3):34-37
叙事学研究已进入多元化时期,作为一种能传递信息的场所,城市广场具有叙事性。试将广场设计者、设计过程和广场使用者分别对位于叙事者、叙事过程和听众,从调整设计者视角定位、创新广场叙事要素、激发使用者的叙事体验三个层面出发,探讨了城市广场叙事性设计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当代的产品设计强调以产品为中心的情感体验的设计,产品设计属于实用的设计,同时也是情感的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未必就是没有情感的设计。本文将具体阐述产品情感化设计对用户体验产生的影响,并进而做出分析,设计者要展示产品的内在魅力,关键就在于对产品设计的情感发掘。  相似文献   

4.
论建筑设计中的戏剧感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例,简要论证了建筑设计中的戏剧感营造的可能性,包括设计者如何将其情感融入建筑,而建筑又如何通过其自身的体块和光影来吸引使用者,让建筑的体验变为动态的戏剧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
以叙事为介质,所实现的功能是故事的讲述与倾诉以及传播。叙事性设计意味着设计者设计时以叙事手法为依托,增强参观者在心理方面的体验与互动。历史博物馆发挥展示与陈列的作用,设计者导入故事,使受众群体掌握所展示对象的表面形式,挖掘其深层次的关联和内涵,以认同和理解为基础上升至精神方面,同时增强对所展示的文物的审美价值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吴凡 《华中建筑》2012,30(4):12-14
电影和建筑都是叙事的艺术,电影是空间化的叙事,建筑是叙事化的空间。该文从空间体验的角度探讨了电影的叙事安排对建筑空间创作的借鉴意义,旨在体察两门学科的微妙交流,并将此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7.
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世博B片区,目前整体绿色二星已基本建成。作为某国际大厦的设计者、建造者、实际使用者和后期运营者的多角度,分享绿色建筑体验。该大厦按照中国绿色三星、美国LEED金质、英国BREEAM的Excellent标准建造,从3个方面阐述秉承绿色环保理念,分享营造绿色建筑的轨迹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2010年,后世博B片区大力倡导"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理念,并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目前已经基本实现整体绿色三星的目标。作为大厦的设计者、建造者、实际使用者和后期运营者,从多角度分享绿色建筑体验。  相似文献   

9.
黄彬 《新建筑》2014,(2):44-45
乌海市青少年创意园改造自废弃的乌海硅铁厂.设计者用朴素、沉静的手法,为城市留下温暖的回忆,为青少年提供新的体验场所.访谈从设计定位、改造策略、空间体验等方面阐述了对改造过程的思考.设计者认为旧工业建筑更适合改造成开放性空间的建筑,而且它的功能必然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
空间的建构与体验是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现代纪念性空间承载的社会价值和人文意义决定了其情感体验的重要性。通过将叙事理论融入空间设计,基于对空间叙事性要素的系统解读,从现代纪念性空间的主题立意、叙事结构、叙事节奏、叙事修辞等层面展开叙事设计建构。以期藉由具象构筑符号之"形"传达空间场所精神之"意",从方法论的层面对空间叙事设计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振民 《建筑技艺》2022,(S1):230-233
以伯纳德·屈米提出的“没有事件,就没有建筑”为理论基础。以建筑空间叙事为研究对象,探讨事件如何通过空间叙事的文本生产建筑,以达建筑“空间意义”的表达,以此激发设计者对当下建筑的重新思辨。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利用建成环境潜移默化地提升公民的生态意识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提出在建筑设计中立足于生态叙事、生态情感、生态体验及生态暴露等四个方面进行生态意境创造:1在建成环境的空间布局上利用既有条件,围绕某一主题或展示特定生态过程进行生态叙事。2在建筑设计中利用象征、隐喻等手法鼓励居民参与,使其产生生态情感共鸣。3在建成环境的视、听觉设计中注重使用者的生态体验,向其传达大量、优质的生态信息。4在建筑设计中通过改进场地设计及优化生态位,提高公民的生态暴露。建筑的生态意境设计对于提升公民的生态意识具有持续、广泛、深入的作用,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石、根本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后现代的今天,建筑的意义浮于形式的创新和视觉上的符号堆砌,缺少对建筑本身的知觉体验。该文旨在从知觉体验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清水混凝土建筑的研究,以建筑自身和使用者的情感体验为依托,透过体验的镜头,分析人对清水混凝土建筑肌理、色彩感知和光影效果的情感变化,探讨清水混凝土在其建筑美学上的设计思考,以及它所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情感享受。  相似文献   

14.
张涵 《时代建筑》2003,(3):104-109
空间不是一种苍白的存在,它直指建筑的生命意识;空间不是设计者的附庸,它以独立的思想与情感讲诉自己的故事。这种叙事是开放的,任何空间的参与者可以融入自己的话语,进行自己的解码与编排;这种叙事是流动的,无休无止,没有确切的来龙去脉;这种叙事是透明的,活动于空间内的人和物永远是真实的展露;这种叙事是感性的,只有善感的心灵才能感知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体验式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分别阐述了感官体验、行为体验、情感体验及叙事体验四种不同的体验式设计方法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以指导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工作中场所感的营造。  相似文献   

16.
正[芒种]如果"营造预想"是对设计最初浅的解释,对于民众人居是功能性帮助,那么空间的觉知,可以被认为是众多生命体验中最为磅礴的一课。古人有气吞山河者、有胸怀天下者、有移竹当窗分篱为院者,今人有摩天大楼与微信朋友圈,皆磅礴,皆空间,灵魂与身体安放处,觉察感知种种,尚古或维新,繁华过后总有未明之体验,此种未明体验正是空间觉知的入口,当代设计者,以建筑空间为媒介,揣摩未明体验所营造出的具象形  相似文献   

17.
艾侠 《城市建筑》2009,(9):14-16
营造具有叙事感的场所与空间,是当代文化建筑最为重要的设计倾向之一。在建筑创作中,从空间尺度与体验的互动角度来理解建筑的叙事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思维方式。本文以四个设计作品为例,从空间尺度与叙事空间关系的视角来进行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戴天晨  吕力 《建筑师》2020,(1):14-21
本文从空间叙事与程序设计的理论思考切入,论证了程序设计之于空间叙事的意义,并将程序设计视作空间叙事的核心途径和手段,探讨了程序设计在OMA建筑中的表现和意义。其表现包括水平和垂直空间秩序的叙事重构、时间秩序的叙事重构,以及多重时间语境和多重功能类型语境的叠加。通过对空间叙事程序的精心设计,OMA为其建筑赋予了具有批判性的身份感和时空体验丰富的场所感。  相似文献   

19.
"建筑漫步"是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①所提出的重要建筑理论,蕴含了其建筑作品复杂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该理论通过独特的时空观与叙事结构,引导体验者运用自身感知能力与建筑进行互动,从而产生全新的体验.文章通过解读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漫步理论,并结合其建筑作品中门、窗、楼梯与坡道几种经典建筑细部元素的设计分析,总结探讨有关"建筑漫步"理论的现实意义,以从业者的角度对建筑师与使用者之间良性关系培养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宁波帮博物馆设计力图营造一个充满地域特色的叙事的空间序列。结合宁波帮历史发展轨迹与人文意蕴,形成建筑叙事空间主线。层叠交错的院落营造情景化的空间,以现代建筑语言塑造出一个寄托地区情感、家国情怀的空间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