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既有住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提升整个城市的防洪抗涝能力、建设宜居城市有密切联系。既有住区相较于新建住区,海绵化改造工作开展更为困难。文章以既有住区海绵城市改造为重点,实地调研了上海既有住区积水现状,分析了常见积水原因,并根据上海建设成果,从指标建设、责任落实、技术筛选、全民参与等角度探讨落实海绵型住区改造的策略,为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住区雨水利用越来越成为城市管理者和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对象。本文主要探讨北京城市住区中海绵城市建设最佳模式与建设程序,以此来指导城市中海绵住区的规划与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我国水资源丰厚,但是人口基数大,平均下来的占有量就很少。因此水资源紧缺是目前我国所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通过海绵城市的理论在对城市住区建设过程中的雨洪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缓解部分城市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也响应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住区规划建设中可以重复利用水资源,有利于维持整体城市的生态环境,所以通过海绵城市理念针对性研究城市住区雨洪资源的利用是有效的,也是发展主流所驱使的。  相似文献   

4.
厦门龙湖春江彼岸是国内首批新建海绵试点居住区。住区景观实践立足海绵城市理念,在住区园林景观建设中,运用雨水花园、海绵湿塘、透水铺装和息壤等各项海绵建设的生态技术措施,拓展住区的径流控制总量与调蓄容积能力,满足海绵住区的生态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门多次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海绵城市的理念在于用低影响开发技术解决城市雨水问题。从城市住区入手,通过对住区常用低影响开发单项技术进行对比,并分析其组合模式,优化探讨适宜于不同类型住区的最优集成技术方案,以期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指导工程实践,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达到节水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既有城市住区存在管网外排压力大、内涝积水、径流污染等问题,基于既有城市住区海绵化空间局限性和建设条件薄弱的改造特点,针对项目、设施和管网关键节点提出既有城市住区海绵城市效果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对既有城市住区海绵化改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持续运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选取已建住区这一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载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厦门为例,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运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适宜技术,从雨水住区现状及其设计层面上分析了小区内住宅、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的设计层面的雨水利用问题,将有助于居住区实现有效的雨水管理,发挥居住区在城市中的绿色海绵功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区尺度,通过对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住区LID的实践经验及国内城市住区LID的应用实践,总结了住区规划中融入LID理念的规划设计流程、规划策略、LID景观设施设计及实施保障策略,为海绵住区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居住区的海绵项目涉及人员最多,影响范围最广,并且多为改造难度较大的既有住区.文章以经过海绵城市改造的厦门明发半岛祥湾A区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技术设施、居民的基本认知和改造效果评价、施工建成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走访调查和实地调研,跟踪发现问题后分析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优化策略,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总结目前既有住区海绵城市改造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一步促进既有住区海绵城市改造建设.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海绵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在老旧住区改造设计中推进的迫切性,总结海绵城市理念下老旧住区的问题和改造技术难点,并提出老旧住区的改造原则和技术措施。该研究以锦州市安乐里住区为例,对住区的停车场、广场、建筑、道路、绿地五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和海绵化改造设计,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老旧住区改造路径和具体的措施,改善老旧住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致不透水地面的面积越来越多,我国既有住区设计大多没有考虑雨水资源的综合处理,给城市带来内涝隐患,同时也浪费了水资源。通过分析海绵城市对既有住区改造的综合效益,说明其在老旧住区改造中的作用。以池州市熙苑小区为例,以SWMM软件为技术参考,反复研究其海绵改造的具体方案,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空间,使住区居住质量有较大层次的提高,再进一步根据模拟优化的结果提出既有住区海绵化改造的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为规范郑州市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加快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有关法规、规章,结合郑州市实际,2016年7月中旬,郑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郑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  相似文献   

13.
地方信息     
<正>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指导意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江苏省日前出台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从加强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引导、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雨水吸纳能力、推进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推进海绵型道路和广场建设、推进海绵型住区建设、推进公共项目的海绵体建设、提高城市排水系统能力、推进海绵型镇村建设等8个方面,明确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方向,并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及推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生态设计理念,主要利用场地竖向高差构建生态调蓄空间,对降雨径流进行调蓄和净化。通过对多个居住类海绵项目进行调研评估,海绵设施在完成自身调蓄雨水的功能外,其景观效果无法满足居民的审美需求,因此提高住区内海绵城市的景观效果是后期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基于此,本文结合景观设计及海绵城市设计要素,探讨居住类项目内海绵设施的设计手法,为相关业内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带来如城市内涝等诸多环境问题,使得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成为热点。城市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一个重要类型,既是住区居民重要的景观游憩场地,也是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的重要海绵体,是兼具径流绩效和景观绩效等综合绩效的复合设施。如何让雨水设施在发挥径流绩效的同时兼具满足居民需求的景观绩效,是目前相关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居民喜好度的研究是住区绿地雨水设施景观绩效优化提升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联合分析法,遴选雨水收集、雨水转输和雨水调蓄3个环节的源头减排雨水设施,模拟江南住区中心绿地雨水设施场景收集居民评价,进行不同居民群体的设施喜好度效用值相关性统计和住区绿地不同类型雨水设施效用值及相对重要性分析。并通过走访、文献查阅解析所得数据,为住区绿地雨水设施景观绩效提升和低影响开发设计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高晓蒙 《重庆建筑》2024,(2):27-29+37
基于郑州市“720”暴雨事件中暴露出的城市防洪排涝建设方面的问题,从郑州市的自然地理格局入手,分析郑州市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对郑州市城市化建设、城市内涝情况、海绵城市建设等进行问题分析,提出郑州市防洪减灾的路径。结论得出: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有效衔接城市体检与城市发展规划、建立常态化应急管理机制、完善救灾生命线系统等路径,有利于提高城市的防洪减灾能力,增强城市韧性,建设更加宜居的城市。  相似文献   

17.
从"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至今,海绵城市建设从规划到实施已经全面展开。《郑州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中提出了:"建设应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指导思想。论文针对滨河绿地景观项目类型,对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手法和技术解决方案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设计与研究,并希望能借此超越单纯的技术与功能目的,探索出海绵城市的低影响开发(LID)设施多样化设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大面积开展的形势下,针对既有住区现状特点进行海绵化改造,从植物在海绵建设中发挥重要生态和景观作用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进行植物应用和选择。首先按照项目所在地气候区进行植物品种选择,使植物生长状态最优;其次选择习性与不同海绵设施特点相匹配的植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和经济效益;最后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选择形态特征与之匹配的植物进行搭配,营造出和场地氛围融合的植物景观。通过以上三个步骤逐一筛选,得出适用于既有住区各海绵项目的植物品种及搭配模式,帮助设计者在受限的种植条件下,形成体现地域特色、适宜场地特征且高效低维护的海绵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9.
以海绵城市技术为切入点,研究其类型、功能、特点及适用范围等内容,探讨其应用于既有住区室外环境改造的可行性和操作模式,尝试提出基于海绵城市技术的生态环境品质提升策略,为既有住区室外环境改造提出新的思路与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靖  马进 《建筑学报》2007,(11):36-39
针对目前封闭式住区建设割裂住区与城市有机关系的现实问题,提出建设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理念。通过两个工程实例分别阐述明了如何在城市建成区的高密度小型住区以及城市新区低密度大型住区规划设计中,灵活运用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