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超 《南方建筑》2017,(4):86-91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已然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乡村居住空间作为乡村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它不仅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地方文化的承载与反映。文章基于时代性与地域性的研究视角,以鄂西北、鄂西南以及江汉平原地区乡村的居住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乡村日常生活内容的田野调查和传统居住空间特征的提炼与重构,探讨“此时此地”的乡村居住空间形态与适宜营建策略。最终所提出的空间形态营建方法与策略,不仅有助于当代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改善,还将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营建思路。  相似文献   

2.
选取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青海省循化县境内的撒拉族乡村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成因、构成要素和空间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空间形态特征以及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撒拉族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保护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为撒拉族乡村聚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军  梁越 《城市住宅》2021,28(6):69-73
乡村文化景观是乡村文化的重要承载空间,在现阶段乡村建设中,需结合其物质与非物质要素进行思考,探究如何保护与利用乡村文化景观并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从乡村文化振兴视角,以乡村文化景观为研究主体,结合规划实践,分析其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以及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景观发展的困境与机遇,探讨乡村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朱志琴  郭青海  李达维 《园林》2023,(8):108-116
乡村文化空间作为传统人居智慧与场所精神的体现,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加强乡村文化空间建设,提升乡村文化服务功能,与自然生态相结合开展文化景观可持续设计,以进一步满足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珪后村文化空间景观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和Fragstats等空间分析软件,选取体现乡村文化景观发展特征的景观指数,对乡村物质文化景观空间的形态和结构进行量化分析。结合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理论,探讨乡村振兴中生态振兴对文化振兴的触发作用,提出景观可持续设计策略,以期为乡村生态振兴促进文化振兴寻找实现路径,为乡村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法和案例支持。  相似文献   

5.
乡村空间形态研究是乡村振兴战略一项重要的内容。针对乡村空间形态,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政策因素4个方面对徐州市乡村空间形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依然是徐州市乡村空间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文化因素和政策因素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评价结果对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乡村空间,构建合理空间形态模型及乡村演变趋势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以后乡村空间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规划背景下,传统小镇普遍面临着空间特色丧失的问题,对其有效地保护性开发尤为关键。而作为历经数百年仍保持鲜明特色且保证经济稳定从而成为世界典范的传统小镇,往往是利用其独特的人文地理、区位优势,形成结构合理、文化独韵的自我发展模式。其中空间形态是主要驱动力之一,保护并发展空间特色对于小城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根据科茨沃尔德小镇相关政策,对空间形态的保护与营造策略进行研究,以英国科茨沃尔德地区为例,从空间肌理形态、空间结构布局、空间要素构成三个方面分析其小镇的空间特色,结合其发展策略,为国内小镇特色化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乡村建筑空间改造为研究对象,根据现有经验分析了地域文化元素在乡村建筑空间改造中的应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对地域文化元素在乡村建筑空间改造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升地域文化元素应用的有效性,提升建筑空间文化内涵的同时,实现空间设计成本的节约与地域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特有特质,在近些年的乡村复苏运动中,从政策到地方越发重视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并且在传统村落的规划改建中取得成效。然而,我国现阶段的乡村建设重物质、轻内涵,自然村落的传统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该如何从文化传承和乡土风貌保护的角度实现自然村落的内涵式美丽乡村建设?本文基于国内外乡村建设理论及文化传承经验进行研究综述,提出自然村落的文化传承内涵、构成、类型和创新方向。同时,以新疆东地村为例,提炼该村文化资源构成,并通过确立文化主题、重塑文化空间、"文化+"的规划策略实现文化传承的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休闲文化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随着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乡村与城市直接的休闲度假、旅游区空间越来越小,休闲文化区作为公共活动空间已发展成为城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益趋同的背景下,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特色,设计营造具有浓郁乡村文化的休闲区显得日益重要。前言:徐州地域特色休闲文化要考虑资源的独特性、地域的相邻性、文化的传承性、产品的完整性、市场的针对性;乡村休闲文化区的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特征对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选取皖南地区9个典型村落作为考察和分析对象,采用定量化和可视化的研究方法,从村落自然环境特征、空间分类特征、聚居形态与轴线关系等方面对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形态与聚居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美丽乡村空间建设的建议。在不同自然环境背景下,团状村落的空间结构主要受到聚居向心力的影响,带状、辐射状村落受到聚居向心力及轴线的共同作用。村落聚居核心、聚居副中心、发展轴线的组合关系,体现了村落空间基本结构特征与乡村空间发展规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遵循自然环境特征,合理组织空间,丰富空间功能内涵。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乡村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落中的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乡村文明振兴的灵魂所在。本文以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为基础,从宏观角度对村落公共空间的整体布局进行物质形态研究,同时总结归纳传统村落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最后从“点、线、面”三个层面提出合理的营造策略,进而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新旧共生”理念的大背景下,对乡村民宿游客感知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乡村民宿下一步发展提出建议。文章以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为例,在梳理乡村民宿空间基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探究空间基因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把“新旧共生”理念下的文化内涵融入乡村民宿,形象地研究问题,阐述了乡村民宿在融合文化后的发展策略和设计方法。研究表明在乡村民宿中融入乡土文化不仅能够拓宽文化传播范围,还能够有效地带动乡村民宿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葛澄钰 《城市建筑》2023,(8):113-116
“择水而居,以水为生”是江南传统聚落聚居生活的基本特色。水环境是江南传统聚落发展、演变的核心要素,因此以水环境为切入点,分析江南传统聚落水环境文化内涵,并分析其在聚落中的物化表征,探析水环境对于传统聚落空间的影响机制。以同里古镇为例,运用空间句法,从聚落文化内涵、聚落分布、演变、形态、空间等多个角度,运用量化指标分析水环境对传统商业聚落的影响,为当下乡村精细化建设规划原则的制定提供参照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空间营建是城乡统筹发展阶段下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研究湖南典型城郊融合型乡村转型背景下的社区空间变化。研究发现:(1)湖南乡村转型以农业现代化转型为主,且处于初级阶段,近郊乡村社区不存在如苏南模式中的空间转型现象。以空间形态变化为主,主要表现为居民点增加与农用地规模化、内聚性秩序分散、建筑空间形态的多样化。(2)土地流转制度是空间形态变化的基础力量,乡绅企业家是重要推动力量,村民角色转变是内在动力,而农业转型升级是核心动力。(3)湖南城郊融合型乡村社区主要空间问题是产业空间规划与配套不足、公共空间弱化、建筑空间品质差。最后以燎原村为例提出“延续”“整合”与“提质”的可持续空间营建策略以回应当代湖南城郊融合型乡村社区发展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及区域发展政策的快速发展,促使经济、社会等多样要素聚集,加速了乡村边缘化,造成乡村人居问题不断出现.在乡村振兴时期,各地的先行先试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探索人居环境建设路径、总结经验,寄希望于发挥其极核作用并带动其他乡村的发展.文章从人居环境理论出发,进一步聚焦乡村载体,从乡村人居环境的内涵着手,梳理现阶段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困境,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及社会文化空间4个方面提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活化策略,并以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官渡村为例进行实证探索,以期为乡村地区的功能转型、空间活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空间形态是村落地域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近年来,快速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破坏了村落空间形态的原真性,导致村落空间无序化发展,村落脉络断裂。村落空间形态的优化与延续,成为未来乡村规划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空间形态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城市或传统村落,却忽视了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受到破坏的村落;研究方法也都多以定性及粗略的几何测度为主,没有真正深入到村落与周围环境的规律以及未来的发展研究中。通过采集40个村落样本的几何信息,基于分形理论提取三个空间尺度的平面几何图形,对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并深入探究村落形态的量化特征及空间形态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将空间形态研究拓展到普遍存在的村落中,有效促进南宁市整体村落空间格局的优化与延续,为其未来的乡村空间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为经济后发且城镇化快速发展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其实,以期未来能够更加科学的进行乡村建设与规划。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乡村空巢老人的激增,乡村的养老问题逐渐凸显,居住环境的适老化设计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无法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养老环境。在对乡村振兴政策背景解读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徐州乡村既有住宅为研究对象,从丰富空间层次和提高住宅适应性两个角度,分析既有住宅内部空间形态、街巷空间、院落及入口空间,探究乡村既有住宅适老化更新设计方法,并以汉王镇紫山村为例,为乡村既有住宅的适老化设计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韦诗誉 《风景园林》2018,25(12):110-115
将乡村聚落景观研究置于人类学视野之下有利于科学认知乡村所独具的人地关系价值。对山区聚落的典型代表——桂北龙脊村和瑞士弗林村的聚落景观分别展开研究,首先剖析其空间单元与社会建构、生产活动的关系,进而阐释中观层面的组团分布或受自然地理限定或以公共活动为中心,而两者在宏观格局上则因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从乡村聚落景观生成的源头探索人类活动与空间的深度交融;通过2个跨文化案例的比较研究,剖析乡村聚落景观多样性的成因——自然要素、文化要素、生产要素与空间要素之间丰富的关联,揭示乡村聚落景观的多元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逐渐成为我国城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传统村落的振兴要综合村落历史文化特色和物质空间环境两方面进行保护。文章选取黑龙江省三家子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与深入访谈,总结出村落现状发展特征与存在问题,依据村落既有资源条件构建村落建设与发展资源的评估指标体系,深入挖掘村落现状优势资源,进而从文化历史资源传承与保护、村落空间整治与保护两方面提出村落保护和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机遇下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大陆乡村建设逐渐从注重物质空间改造向非物质领域的文化复兴转变,这与台湾乡村在二战后从以基层民生建设为主的社区发展到重视文化建设和认同感凝聚的社区营造的演变历程十分相似。本文尝试回顾二战后台湾乡村从社区发展到社区营造的公共政策演变及其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台湾乡村社区文化认同的内涵是从"静态保护"到"动态活化"的社区融合、从"感官体验"到"价值培育"的深层治理,借此探索大陆乡村建设的文化发展策略:构建"自下而上"、多元联动的乡村治理体系;依托当地资源,发掘具有"地方精神"的乡村特性;"以人为本",重塑社区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以期为大陆乡村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