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介绍了泉州古城成陆的格局演化基础上,分析了泉州西街片区与泉州古城的关系,指出西街片区是泉州古城的典型代表。通过对西街片区传统空间结构、传统街巷、传统建筑进行现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西街片区在泉州古城格局中的地位、西街片区的功能与文化内涵、建筑文化内涵及西街片区的活态文化进行了重点评估,指出了泉州西街片区的历史文化特色价值,为进一步对泉州西街乃至泉州古城的保护做了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史街区内有着大量的历史建筑,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但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传统建筑、文化及生活方式都受到一定的冲击。历史建筑逐渐出现了创意"居改非"的现象,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来诠释现代传统生活。本文以泉州西街为例,从选址、产权、建筑类型、租金业态等方面对其创意"居改非"进行深入调查,总结出创意"居改非"在历史街区中主要的特点和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琨 《福建建筑》2008,(5):14-17
在经济和城市高速发展条件下历史文化城市(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一个问题繁多、矛盾复杂的课题,泉州西街保护整治工程展现了人们在反思90年代以大规模拆建为主导的旧城改造活动的得与失后,寻求并实践一种渐进式的保护与更新方法,促进泉州古城风貌特色得到真正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利用文化生态学的原理,通过对泉州民居形态的实地考察,从建筑形态、建筑色彩、建筑装饰等方面分析和研究了泉州民居多元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湖州市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分析了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中以“院落”整治为基本单元的必要性,同时在总结了院落现状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街区保护更新中建筑保护分类整治的方法,对院落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整治更新措施。以期对以院落为基本单位的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区传统风貌打造一直是当前城市空间改造中的热点话题,重庆中山四路是具有抗战时期大量建筑遗存的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独特的街区色彩组成是该区域一大特色。从色彩地理学角度出发开展研究,分析街区色彩风貌成因,以《中国建筑色卡》(GB/T18922-2008)为基本研究工具,采用色彩定量和定性分析,归纳中山四路民国行政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主色—点缀色独特风貌组成,对历史色彩风貌的现实价值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进而提出相关策略。为历史文化名城在传承历史文脉,开展历史街区规划设计时的色彩技术语言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泉州华侨民居是体现泉州华侨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民居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融汇西方的美学和工艺,展现出该时期华侨的审美情趣,对中西文化交融进行了初步探索。以华侨文化为视角,通过实地调研泉州西街宋宅以及阅读相关文献,探析其蕴藏的历史文化价值,加深对华侨民居广度及深度上的理解,促进华侨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街区场所空间及周边环境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历史建筑场"的概念,旨在探索历史街区场空间整体性设计方法,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周边空间环境的再生问题提供理论支撑。该文通过对泉州聚宝街历史街区的现状深入调查和分析,探索出对历史街区实施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泉州城南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从其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入手,通过现状调研,对城南历史街区其中之一聚宝街的历史建筑、街巷格局、图底关系、建筑立面和建筑风貌等方面进行分析,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城南历史街区衰落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及更新策略,希望为以后城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0.
历史建筑和历史遗存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两大重要因素,对塑造历史名城的文化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历史文化街区逐渐被人们遗忘,被新的商业综合体所取代,空间活力缺失。文章通过对兴善寺西街步道空间活力提升研究,从绿色交通、步道铺装、周边业态、自然要素四方面,总结历史文化街区步道空间组成要素对空间活力重塑的作用,彰显地方特色,试图提高步道空间的服务性能。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筑色彩展现了北京市特定文化历史时期的风貌特色。结合北京市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因素与建筑色彩现状,通过GIS技术对南北池子街区的建筑色彩进行实践调查和科学研究。探索GIS技术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建筑色彩的分析研究、保护规划编制、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并提出保护规划建议,以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色彩格调。  相似文献   

12.
在旧城更新的过程中,对历史街区的改造更新既要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又保留传统建筑特色,新建筑应融于整体城市风貌之中。泉州北门街改造工程是一个较成功的实例,整体街区的外部空间塑造和建筑单体的形式特征是泉州北门街改造设计中最为精彩的两个片断。  相似文献   

13.
泉州东街片区改造以其新颖设计和当地传统建筑环境溶为一体,维持了街区的氛围,展现东街改造中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市街空间的乡土活力。  相似文献   

14.
潘华 《华中建筑》2003,21(4):103-105
宋元日寸期,泉州是著名的东方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蕃汉杂居,蕃坊里出现了异国情调的民居和寺院等。外域文化的输入,尤其是伊斯兰文化对泉州建筑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尚能从遗址中找到它们的历史痕迹。伊斯兰建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作为其宗教和文化中心的清真寺和陵墓建筑上。本文将对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见证之一的伊斯兰建筑遗址的概况及特征进行简述和探析。  相似文献   

15.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的晋江出海口,属于东南沿海的中等城市。泉州是著名的文化古城和侨乡,有1300余年历史,保留有丰富的历史遗存。 1982年,泉州被确定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九五”期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基金用于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建筑的维护和街区环境的整治,泉州市旧馆驿-井亭巷历史街区被列为首批资助项目。1. 项目背景介绍1.1项目背景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华侨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等有关研究机构已开始着手对泉州市的旧城更新进行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风水文化与泉州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水源于古代确立城市的外部环境和人们选择住宅建筑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建筑环境因素综合评判的一种学说。它形成的风水文化对泉州传统建筑影响深远。具体反映在建筑择址和布局中的朝向,中轴线,造门,附属设施及装饰等方面,体现了泉州传统建筑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今天,我们探索风水文化与泉州建筑的关系,对加快泉州城市建设和丰富“泉州学”研究有较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筑色彩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城市特色塑造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三坊七巷南后街为例,将研究对象聚焦于建筑色彩,归纳出南后街建筑色彩特征并构建建筑色彩图谱,从而提出保护与更新的策略。通过有效的色彩引导、控制,最终从建筑色彩方向实现南后街特色风貌的塑造,同时对福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桂林市阳朔县西街为例,总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整治工程的成功经验,认为历史文化街区要进行保护性整治,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9.
指出阳朔西街历史街区改造的必要性和范围,在对阳朔西街民居及建筑进行居民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阳朔西街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的规划思想,并对规划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色彩控制的角度入手,试图从视觉角度寻找体现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方法,力求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历史街区整体风貌。文章以崇州市历史保护街区为例,通过分析崇州市历史街区的色彩和现状问题,探究历史文化街区色彩控制的方法,以期为当前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