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0 问题的提出 我国家庭用燃气器具的试验方法标准,确定了两个概念,即燃具的试验热负荷或检测热负荷与设计标准额定热负荷(MJ/h),两者的偏差为燃具的热负荷精度。在标准中还规定了燃具热负荷试验装置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燃气量仪表是采用湿式燃气流量表,燃气经过湿式流量表时被水蒸气所饱和,而且燃气是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通过燃气表的(此压力可视作燃具喷嘴前的压力)。这种湿燃气按能量转换公式求出燃气  相似文献   

2.
刘敏鸿  刘成良  翁韦强  宋长景 《煤气与热力》2022,42(5):后插11-后插15
以城镇中压燃气管道与周围土壤、地表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燃气管道泄漏三维扩散模型,分析城镇燃气管道在不同地表(水泥地表、土壤地表)和不同泄漏压力(0.4 MPa、0.3 MPa、0.2 MPa)下的泄漏扩散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小孔泄漏扩散一段时间后,土壤地表和水泥地表条件下,地表监测点体积分数增长速度呈逐渐减小趋势且趋于平衡,土壤地表扩散2.0 h的甲烷体积分数远小于水泥地表条件。z=2.0 m平面与y=2.0 m平面交线及z=2.0 m平面与x=2.0 m平面交线在2.0 h的甲烷体积分数分布基本相同,均随压力增大而增大。水泥地表条件下甲烷体积分数整体高于土壤地表。交线中点位置的甲烷体积分数最高且土壤地表与水泥地表差异较小。随着管道上方z轴坐标增加,土壤地表的最大爆炸半径逐渐减小,水泥地表的最大爆炸半径逐渐增大,水泥地表随泄漏压力的变化幅度较土壤地表小。压力对燃气管道泄漏扩散形态影响较小;甲烷泄漏初期受地表条件影响小,在泄漏发展期和中期,水泥地表条件下土壤内甲烷扩散速度和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城市燃气管道泄漏量的计算方法,分析了燃气泄漏量与燃气温度、压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长×宽×高为200 m×1. 8 m×2. 2 m的燃气舱(舱内布置DN 150 mm燃气管,泄漏孔直径为10 mm,方向竖直向上),在换气次数为6 h~(-1)条件下,对不同管道压力条件(管道压力1:4. 0 MPa,管道压力2:1. 6 MPa,管道压力3:0. 4 MPa,管道压力4:0. 01 MPa)下天然气的泄漏进行数值模拟。天然气的泄漏与管道压力关系密切,管道压力越高,相同泄漏时间内影响范围越大。泄漏发生后,4种管道压力条件下,泄漏孔正上方燃气舱顶部天然气体积分数迅速升高,且在1s内就达到1%。管道压力1条件下,该位置天然气体积分数3 s达到5%。管道压力2条件下,该位置天然气体积分数5 s达到5%。管道压力3条件下,该位置天然气体积分数15 s达到5%。管道压力4条件下,该位置天然气体积分数不会达到5%,基本维持在3%左右。  相似文献   

5.
由于燃气用户数量多,在使用燃气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燃气泄漏现象,而用户的使用环境决定了燃气泄漏后是否达到爆炸所具备的条件和后果。因此,一旦发生燃气泄漏,极易引发爆燃、爆炸或者火灾等事故,进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社会的公共安全与稳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证用户的安全,成为政府和企业都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用事业》2007,21(4):34-34
<正>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全管理规程》中明确规定:燃气器具从售出当日起,人工煤气热水器的判废年限为6年,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热水器的判废年限为8年,燃气灶具的判废年限为8年。当燃气器具的元器件老化时,燃气容易泄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获得常规燃气管道与高压燃气管道在不同土壤介质中的扩散规律。建立直埋燃气管道泄漏后在土壤中扩散的三维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研究发现:对于常规压力燃气管道孔隙泄漏,燃气扩散比较缓慢,而高压燃气管道泄漏扩散速度较快;黏土对普通燃气与高压燃气泄漏扩散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于具有泄漏隐患区域的埋地燃气管道,采用黏土进行敷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危险区域范围,降低危害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燃气管道泄漏风险控制系统的建立和技术方法。对燃气管网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重点监控管道,结合压力管理与在线检测技术对燃气泄漏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利用Fluent对管廊的三维模型进行模拟并搭建实验台,用N2和CO_2分别代替燃气和空气,实验验证Fluent的模拟结果。重点研究燃气的泄漏扩散规律及泄漏口压力、孔径、朝向等因素对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未通风时燃气以波峰波谷的形式对称扩散,且有浓度分层;泄漏口压力对燃气浓度的影响较大;泄漏口孔径对燃气扩散半径和浓度影响较大;泄漏口朝向对燃气浓度的影响较大,泄漏口位于防火分区中心比位于两端更危险;通风后燃气不再以波峰波谷和对称的规律扩散,通风次数越多,燃气越易在泄漏口下游积聚。建议通风时先低速再高速。  相似文献   

10.
分析城市燃气管网泄漏检测系统研究的实际意义,构建城市燃气管网泄漏检测系统,针对如何精确选取系统监测点以及变负荷对泄漏管网的压力影响,提出了实验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工作面煤巷扰动裂隙的客观存在,瓦斯抽采钻孔封孔质量难以满足钻孔密封检验要求、抽采瓦斯浓度和流量偏低等问题,提出了双胶囊配合带压粘液的封孔新技术,并双胶囊中间段采取了加长加粗的改进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采用高压胶囊封堵瓦斯气室同时配合低压胶囊封堵粘液,粘液封堵钻孔裂隙,实现抽采钻孔的彻底密封。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封孔工艺参数,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双胶囊配合带压粘液封孔技术可增加封孔深度和提高封孔质量,使瓦斯抽采浓度提高40%~60%,平均瓦斯流量提高15 m3/min左右,且高浓度抽采周期可达两个月。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油气井试压,试油,压裂等多工况下的复杂温压条件,分析了循环载荷下的固井界面位移变化情况,基于水泥环密封完整性实验装置,运用气窜法测试了高温高压养护条件下水泥环在套管内压力循环载荷下的密封完整性,并运用CT扫描技术对循环载荷施加前后的试件进行了三维可视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较高套管内压循环载荷条件下,经过一定数量轮次的加载/卸载循环后,水泥环在卸载过程中容易发生密封失效,且随着套管内压循环载荷的增大,水泥环密封失效所需的循环轮次越来越少;运用CT扫描手段证实了在套管内压力循环载荷条件下,水泥环一界面最易失效,且损伤最为严重,该研究结论可为复杂温压条件下的水泥环密封完整性评价及保护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罗东晓 《煤气与热力》2012,32(10):24-28
介绍了燃气具的分类、安装、构造与主要技术参数,总结了我国燃气具产业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国外燃气具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燃气具行业发展方向,展望了燃气具高效节能、环保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水力化钻孔周围煤体瓦斯径向渗流特性,利用自行研制的径向瓦斯渗流试验系统,对青东煤矿突出煤层试样,进行干燥煤样、液态水润湿煤样、吸附瓦斯后高压注水煤样的等温解吸及径向稳态渗流试验。结果表明:(1) 相同平衡压力下,高压注水煤样等温吸附量高于干燥煤样,均显著高于液态水润湿煤样的吸附量。(2) 随含水率增加液态水润湿煤样等温吸附量逐渐降低,呈对数函数关系,得出各系数随吸附压力变化的拟合函数。(3) 相同覆压下,高压注水煤样瓦斯渗透率显著高于干燥煤样渗透率,液态水润湿煤样渗透率略低于干燥煤样渗透率;且液态水润湿煤渗透率随含水率增加而降低,在低瓦斯压力阶段尤为显著。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水分对径向瓦斯渗流特性的影响机制,并指出水力化钻孔径向瓦斯流动经过原始解吸渗流区、压力水抑制解吸渗流区、液态水自然润湿解吸渗流区3个区域。  相似文献   

15.
加压煤层气集输管道堵塞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程实例,针对加压煤层气集输管道生产运行中的堵塞问题,分析了堵塞原因,指出影响管道堵塞的主要因素为地形、粉尘含量、气质组分、温度和压力、管径和流速等。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为制定合理防堵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110kV小型化GIS罐式(单相)避雷器结构、特点,对避雷器的电场、电位分布和机械强度进行了计算,并指出内部绝缘气体压力确定的原则。通过试验验证,避雷器的结构设计是合理的,达到了小型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张兵 《山西建筑》2014,(28):86-87
介绍了井下瓦斯抽放管路系统吊挂安装的施工工艺原理,详细给出了施工工艺流程和测量放线、管道预制加工、管道运输、管道吊装、附件安装、系统压力试验、系统试运行等操作要点,指出了施工中应采取的质量和安全控制措施,最后分析了该施工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台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保更好的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效果,针对原研制的模拟试验台存在的不足,对其突出模具及其配套的煤试件成型装置进行改进和重新研制。利用环向和面密封等全方位密封技术可使突出模具在2 MPa瓦斯压力下达到较长时间的良好密封效果;依靠3组直径不同的圆形突出口装配,可在不更换突出模具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突出口径的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经济实用;凭借布置的温度和瓦斯压力传感器与配套的试验控制软件连接,可较方便地实时监测突出过程中煤体内温度及其瓦斯压力的变化规律;研制的独立煤试件成型装置可准确实施预定的成型压力,且操作过程较为灵活、方便。利用改进后的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台开展的模拟试验表明,在瓦斯压力、突出口径方面均存在一个使煤与瓦斯突出发生与否的阈值,高于此阈值时,瓦斯压力或突出口径愈大则突出强度亦愈大,且瓦斯压力作为突出发生的动力同时也对突出煤粉有一定的粉碎作用。此外,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体的温度变化也印证了煤吸附瓦斯放热和解吸瓦斯吸热这一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19.
 煤岩卸荷过程物理信息监测对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灾害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应用自主研发的电荷采集装置,进行了含瓦斯煤岩围压卸荷瓦斯渗流及电荷感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瓦斯煤岩围压卸荷过程中,瓦斯渗流特性及电荷感应规律与煤岩的变形损伤过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围压卸荷速率的提高,煤岩内部大量微观裂纹扩展,促进了煤岩变形损伤,增大了煤岩内部裂纹间局部束缚电荷突变为自由电荷的概率,使得煤岩主破裂过程产生的感应电荷大幅增多;围压卸荷减弱了煤岩环向所受的限制作用,增加了煤岩内部新的导气通道,煤岩渗透率增大。气体携带煤粉颗粒与煤岩孔道固壁间的摩擦作用形成冲流电流,冲流电流对煤岩电荷信号贡献了附加量,使电荷信号增强。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developed transient UPNM,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analyse the seepage field of the underground petroleum storage project in Jingzhou, China. The 3D discrete fracture pipe network model is adopted to systematically analyse the effects of the water curtain system (different water curtain states, water curtain pressure, length and spacing and the angles of the horizontal water curtain system) on the water-seal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rock caverns in the fractured rock mass in both construction phase and storage phase. Water-sealing performances of different water curtain system schemes with various fracture networks are also discussed. It is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horizontal water curtai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vertical water curtain. The reducing of the pressure of the water curtain, the length of the water curtain boreholes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spacing of the water curtain borehole can deteriorate the seal effect of the water curtain, increase of angles of horizontal water curtain can’t improve water seal. And effective connectivity of fractures is found to be dominant factor to determine water-sealing results. In addition,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 fracture network is highly irregular in the flow domain, which greatly influence the seepage field, and the failure of the water seal effect can occur locally. The locally connected unsaturated flow paths have been observed in the study, which cannot be found by using the continuous simulation model. Finally, optimal water curtain system design is recommended. Furthermore, one connectivity evaluation criteria i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water-sealing system in the field, according to Lugeon, effectiveness and TEM site t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