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家峪古村位于济王路南二公里,距济南四十公里,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第一标本”。据传,战国时期便有庐于此,原名城角峪,朱氏于明洪武初年入村,因朱氏与皇帝朱元璋同宗,复更名朱家峪。自明初至今,虽历经六百年沧桑巨变,仍完整地保存了原来的建筑格局,古风古貌。古村为梯形居落,上下盘道,高底参差,错落有致。三面环山,南接胡山,西连胡山森林公园,北临齐鲁世博精品园;域内面积七千亩,有祠庙、楼阁、石桥、故道、古泉等大小景点八十余处。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系休闲、旅游、度假的一方宝地。朱家峪,这个名称始于明朝初叶,在经历了…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的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瑰宝,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景观资源。本文通过对李家疃传统村落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李家疃村存在的问题,根据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原则,提出李家疃传统村落保护与建设的策略。1李家疃传统村落保护与规划的意义1.1村落概况李家疃传统村落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周边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东有齐都古车馆,南有蒲松龄故居,西有朱家峪古村落,北有周村古商城。主要由祖居李家疃村的王氏家族民居、宅院组成,共有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200余  相似文献   

3.
马亚  朱曦  马全宝 《华中建筑》2023,(9):124-128
在中国传统民居体系中,济南传统民居的营造同时呈现出北方官式建筑与江南水乡建筑的特征。为深入探析济南传统民居,该文以济南府城的范围作为界定,在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及人文历史的背景下,对济南府城传统民居的布局、木构架、构造与装饰进行梳理,初步归纳其营造特征。关关键键词词济南府城传统民居营造特征  相似文献   

4.
吴中太湖流域,三山岛独具特色的岛屿型传统村落,湖光山色,风景秀丽,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丰厚,曾是太湖水上交通运输重要的避风港和中转站,被誉为"芜申之咽喉""太湖之驿站"。在岛上至今仍保存着明清时期传统的村落布局、街巷肌理和为数众多的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精美的明清传统民居建筑。这些古建筑群不仅构筑了三山岛村独特的古建筑文化底蕴,也为研究苏南地区,乃至太湖地区明清传统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范例。但其传统民居历经时代的变迁,日渐衰败,如何保护传统民居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曲古村地处太行山腹地,历史文化气息浓郁,作为晋东南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建筑遗产丰厚,既有凝聚建筑精华的天台庵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有代表晋东南士族传统风格的深宅大院,同时还有体现黄土高原特色的窑洞。文章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对民居进行测绘整理[1],梳理了王曲古村的聚落选址及格局、建筑价值特色和民居建筑特点,系统总结了这一传统村落的地域特征与建筑特色,揭示了晋东南浊漳河流域沿岸传统村落的空间特点和建筑特色[2]。  相似文献   

6.
商丘地区位于河南省东部,处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在交通上被称为"四省通衢"之地,历史上经济、政治、文化较为繁荣,其传统民居蕴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商丘地区地处豫东平原地区,临近明清黄河故道,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历史上受黄河泛滥影响较大,同时由于传统民居本身的耐久性以及城市发展等原因,传统民居保留较少,现存传统民居大多为清末至民国时期所建。该文通过对该地区现存传统民居的实地考察,从传统民居平面布局、民居形制、结构形式以及装饰等角度对豫东平原地区传统民居进行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7.
朝鲜族红旗村位于吉林延边安图县,红旗村居民自1985年迁居至现村址,很好地保留了朝鲜族的民族风俗,村内布局规整,环境清秀,被称为"中国朝鲜族第一村"。村中民居空间形态,室内设施基本保留了朝鲜族民居的传统,是研究朝鲜族民居的很好案例。本文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出发,从村落规划布局到民居形式、室内设施,对朝鲜族红旗村进行详述。  相似文献   

8.
方峪村属于典型鲁中南地区传统山地村落,至今保留着较为完好的传统村落形态,2016年列为第四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具有较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成果,对方峪村的历史沿革、院落型制、民居形态等方面展开研究,提炼出方峪村民居形态特征,并对当地石头房民居的建造材料和建筑构造进行研究,揭示了方峪村独特的民居形态及其营建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对河北武安伯延镇传统村落与民居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发掘出北方传统村镇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关系,对其处理手法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中国传统聚落与民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其独特的叙事空间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经过历史的沉淀,蕴藏着丰富的空间营建智慧。文章以第四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蓝田县石船沟村为对象,从村落整体空间、公共空间、民居空间三个层面,分析村落传统空间尊重自然、体现客家文化与地域营建特色的智慧,以期对当今村落空间更新有所启示,使石船沟村村落空间现代营建根植于其所生长的"生命土壤"。  相似文献   

11.
李哲  孙肃  伍小敏  李严 《新建筑》2022,(4):112-117
以江西乐安县流坑村为代表的传统村落,较完整地保留了更多里坊民居遗存。研究基于国家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资料及村落街巷三维数据,对流坑里坊遗存的空间特征进行可量化分析,理清四级嵌套的村落结构体系、里坊单元划分及其内部街巷结构、坊门的类别与级别,结合历史资料解析流坑里坊被保留至今的原因。通过研究进一步深化对我国传统村落里坊遗存的理解,在当前社会发力村镇保护与开发的背景下,重塑关于里坊居住模式生命力的认知,充分理解村民依恋传统民居空间的内在原因,为村落新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王挺  宣建华 《华中建筑》2011,29(2):164-167
在中国漫长的社会文明史中,宗法制度作为一种制度文化,它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民居聚落的构成,该文即从宗法制度的角度来探讨其对聚落肌理构成的影响,同时以浙江省的四个村落:郑宅村、厚吴村、俞源村、霓霞山村为例,来分析宗祠影响下的村落肌理形态。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少数民族村寨新旧民居的根据现存状况,主要划分为以下四种情况:传统民居保存较好,新老协调。传统民居特色鲜明,建筑外观和周边的历史环境要素保留完整,村民还保留着较为原始的生活方式;新建建筑依照"仿旧如旧"的原则修建,最大程度保留古民居的原始风貌,局部采用现代化的装饰材料,建筑内部现代化、舒适化;新旧民居或掺杂,或分离,但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风貌完整、民居建筑特征连续性强,与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街区有一定区别。本文回顾了我国聚落遗产保护中建筑分类保护方法的沿革,指出应该加强对传统村镇中单体价值一般、但对整体风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般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并以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与山东朱家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实践为例,提出具体的保护策略,以实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整体风貌的传承及乡土建筑的延续。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广东梅州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特性、文化区划、文化演变规律研究为基础,浅析了基于文化地理研究的传统村落及民居"动态"保护策略,包括建立文化地理数据库、民居特性保护、传统村落及民居"群""链"保护、传承与创新设计等概念。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和全球化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向前推进,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如何在多途径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守护好中华民族浓郁的"乡愁"是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山东省朱家峪村为例,分析朱家峪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究传统村落活化保护的方法和问题,为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刘少才 《建筑》2020,(17):56-58
正郭峪村的历史"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郭峪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21公里处,是太行山麓一座城堡式村落,一看便知具有防御性的军事功能。明清两代,该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一共走出18位举人和15位进士。加之商贸发达,民居修建成一时之盛。现仍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40院、1100间,这些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誉为"中华民居之瑰宝"。院落门楼多呈高挑牌楼式,半拱层叠,样式华丽,等级很高。民居多为四合院,为北方"四大八小"格式。  相似文献   

18.
陕西韩城,这儿是大禹凿龙门产生神话的地方,是史圣司马迁的故里,是状元宰相王杰和著名作家杜鹏程的故乡,是历史文化名城.而在这座城里有一处村落被称为"小韩城",它便是位于该市西庄镇的党家村. 党家村处于关中地区北部,距今已有670多年的历史,属于中国北方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村寨.多年来,各国古建筑专家先后来党家村考察,称该村是我国北方古代传统民居建筑的一颗璀璨明珠.日本建筑专家赞其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参观后更是感慨地说:"世界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在韩城."  相似文献   

19.
朝鲜族红旗村位于吉林延边安图县,红旗村居民自 1985 年迁居至现村址,很好地保留了朝鲜族的民族风俗,村内布局规整,环境清秀,被称为“中国朝鲜族第一村”。村中民居空间形态,室内设施基本保留了朝鲜族民居的传统,是研究朝鲜族民居的很好案例。本文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出发,从村落规划布局到民居形式、室内设施,对朝鲜族红旗村进行详述。  相似文献   

20.
河南禹州市神垕镇因钧瓷而被广为人知,神垕镇有"钧都"之称,而在这个小镇上就有一个因钧瓷而兴起的村落——东大村。东大村历史悠久,村里大部分建筑保存完好,是北方民居的代表之一。村里的钧瓷随处可见,它们与建筑结合,是这里独有的特色。尤其建筑中的细部装饰是最打动人心的。因此,论文将对神垕镇东大村的发展历史和布局进行概述,对民居建筑中的细部装饰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从而发掘中国优秀的传统居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