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6)
本文从比较法方法论切入,以"复规范性"回应"法律东方主义"的理论挑战,揭示多元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法律变革的自身特点。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法构型体现在三个方面:激活社会历史观念中的分歧、转移规范秩序间的冲突、正视个体的社会公正诉求。"法律东方主义"对话反应了对法律现代化议程的怀疑和焦虑。由于域外经验和本土资源都很难在全球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继续为中国法律变革进行正当化,如何寻求法律变革的非法律基础成为难题。本文指出,不妨摒弃法律现代化叙事中的一元、单边的现代性立场,以多元现代性的视角和"复规范性"的立场重新理解中国法的变革,尤其关注域外输入的社会历史观念、不断转化的规范秩序间冲突和社会转型的个体公正诉求三者的重要性。复规范性的中国法构型将在规范话语的混沌和均衡中,以及相互竞争与合作的不同历史叙事中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2.
建设项目理论框架:立场、观点和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建设项目的概念、性质以及与建筑企业的关系,分析项目管理与项目治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出一个三层次的理论框架。为了建立符合时代需求的建设项目理论体系,必须在立场、观点和方法论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从企业本位转变为项目本位,从治理外生转变为治理内生,从一元主义转变为多元主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1):4-6
岛崎藤村的1897年发表的《嫩叶集》,以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开启了日本近代诗歌新的审美境界。在转入小说创作后,于1906年发表第一部小说《破戒》,小说发表之后岛崎藤村再次获得日本文坛关注,并成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岛崎藤村的小说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其小说彰显出来一种生态主义立场。本文将从自然生态主义立场、人文生态主义立场、女性生态主义立场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4.
论述科学方法论的规划设计的指导作用与探索历程,从中外规划设计的成功典型中总结了共同特点主要是统筹方法论,通过分析它的机理,特征与含义以及与其他主义的分野,说明了什么是统筹主义和科学的统筹方法论提称为主义的原由,回答了为何提倡统筹主义。最后介绍本方法论系统图表等的便捷运用与发展,以迎接21世纪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城市空间发展的内在机制本质上可看作是影响城市空间发展的人类政治、经济、社会活动所形成的一系列社会互动过程,选择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是我国城市空间发展内在机制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新制度主义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三方面均能给我国城市空间发展内在机制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最后在新制度主义方法论基础上,提出一个关于我国城市空间发展内在机制研究的初步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6)
理智主义(intellectualism)是一种诉诸心智的知识结构(概念、命题知识等)来解释行动的性质或者行动的某些方面的哲学立场。理智主义在若干哲学领域皆有表现。针对赖尔对理智主义的批评,可以为理智主义论题提供一个一般性的辩护。理智主义对解释"智能行为"和"善行"这类行动的某些特征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3)
奥地利经济学派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重要代表人物米塞斯以其行动学方法论而著称。在米塞斯的行动学体系中,行动与行为的辩证关系构成了经济行动理论的首要问题,其中个体人的自由行动是经济学研究的最基本范畴。米塞斯对方法论的整体论作了一系列深刻的理论批评,从中也反衬出其个人主义理念的内在局限。通过对米塞斯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比较式学理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经济学思潮、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方法论理念及其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
在心灵哲学内,物理主义长期占据着一席之地。作为物理主义代表性人物之一的埃德尔曼坚信,所有的心灵问题都可以从人脑内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找到解答的方法。在坚持物理假设、进化假设和主观特性假设基础上,埃德尔曼提出了神经元群选择理论、动态核心和再进入等极具说服力的意识理论。然而,埃德尔曼的意识理论不仅没有解释清楚意识困难问题、意向性难题、自由意志问题,而且还面临着认知科学的严峻挑战,甚至其所采取的还原论方法也有明显的缺陷。所以,物理主义仍然难以解释清楚心灵问题。而要突破物理主义的局限,我们需要在物理主义方法之外寻找一种融合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神经现象学、神经哲学、自然主义二元论则为寻找这种方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4)
当代唯物论之复兴与自然主义或自然化的哲学密切相关,通过对非还原式物理主义在科学和哲学上的发生及其旨趣的追溯,不难看到作者将唯名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以及将非还原式物理主义作为唯物论的升级版等基本立场。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如为何选择非还原式物理主义的理由以及在形而上学层面这种立场所强调的是先验性还是后验性等。同时,以"蕴相殊"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奠定形而上学基础、将规范性建立在随附式物理主义之上等论述也可能会面对一些理论困难,诸如哲学概念与科学事实之间的落差、二个层级以上的随附性关系框架中不同层级之间的随附关系的权重问题等。最后,在信息技术哲学的构建中,倡导节俭理性而拒斥大一统的哲学理论颇富洞见,但问题是,其所倡导的小数据和数据儒家何以应对由知识权力结构与资本控制导致的数据贪婪。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0):28-32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课程发展呈现出从"缺位"到"回归"再到"繁荣"的脉络。其间,课程观历经了由"小"课程到"大"课程再到"微"课程的嬗变。"小"课程注重文本形态的学科课程计划和教材编写。"大"课程认为课程内含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等多种类型,主张课程包含教学,强调在"设计—实施—评价"一体化框架之下开展课程改革。"微"课程则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相结合,致力于从"微"角度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习资源、教师课程素养和学校课程体系,作为复数的"微"课程包括微课、微课堂和校本微型课程,强调课程的"细"微、"精"微和"缩"微等特点。课程观的嬗变,积淀起整体主义方法论,即重视对课程的"具观"与"通观"以及二者的相继相融。整体主义方法论推动着学习为本课程的建构,强调以"学习为本"作为课程系统各要素、课程开发各环节的统整基础和价值引领,以"学习"视角观照课程的理念走向、主体发展、环境建设、目标研制、内容开发、实施改进和评估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