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重晶石浆配方,研究了影响重晶石塞形成的几个因素:pH值、膨润土含量、重晶石来源、FCLS加量及配浆水矿化度等。实验结果表明,膨润土含量与重晶石重量比小于1.5%、pH值为10左右和配浆水尽可能用淡水有助于形成好的重晶石塞。  相似文献   

2.
国外现场应用表明,微粉重晶石加重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超深井复杂井钻井现场遇到的很多难题,但目前中国关于微粉重晶石加重技术的研究应用报道较少。考察了微粉重晶石、普通重晶石、铁矿粉加重的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沉降稳定性、润滑性,研究了微粉重晶石高密度钻井液的储层保护技术,进一步利用3种加重材料的粒度分布、表面电性、微观形貌基本性质探讨了微粉重晶石改善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微粉重晶石加重高密度钻井液黏度效应低,沉降稳定性与润滑性明显优于普通重晶石和铁矿粉高密度钻井液;通过优选架桥粒子与降滤失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储层伤害程度,满足各种复杂井对高密度钻井液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钻井液的流变性和沉降稳定性,制备出了粒径(D90)小于5 μm 的微粉重晶石。分别在大位移水基钻井液和深井油基钻井液配方中进行了性能评价,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与API 重晶石加重钻井液相比,用微粉重晶石和API 重晶石混合加重的水基钻井液和油基钻井液塑性黏度更低,动切力更大,能明显降低钻井液当量循环压耗,在水基钻井液中极压润滑系数能降低8% 以上,用其加重的高密度油基钻井液具有更好的沉降稳定性。因此,微粉重晶石是大位移井和高温高压深井理想的加重材料。   相似文献   

4.
重晶石在钻井液中的悬浮与聚集状态与钻井液的性能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从钻井液中重晶石与处理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着眼,研究了处理剂FV-2、SMC、DJ-1在重晶石表面的吸附状态、吸附类型以及在不同盐度下的吸附量变化。室内实验表明,这些处理剂都能与重晶石产生吸附作用,在重晶石表面成膜,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普遍存在,化学吸附则与处理剂的化学分子结构有关,但DJ-1为惰性材料,只在重晶石表面产生物理吸附,盐水中FV-2在重晶石表面的吸附量明显下降,而SMC和DJ-1在重晶石表面的吸附具有较好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5.
6.
黎明  唐继平  张斌  邹盛礼 《钻采工艺》2008,31(4):146-149
针对超高密度钻井液体系使用铁矿粉加重,进而导致对钻井设备、钻具及套管磨损严重的问题,研究开发了一套超高密度重晶石钻井液体系。该体系通过在迪那204井上的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性能优良,较好地满足了井下安全,减磨效果明显,循环压耗低,很适用于高压窄窗口气层钻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改性乳化沥青的研究关键是乳化过程以及改性后使沥青具有良好的抗高低温性能。常用的改性剂有SBR、SBS等高分子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在稀浆封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高等级公路的养护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明江  任兴国 《测井技术》2012,36(3):272-276
以塔里木盆地某区块泥盆系K组含沥青储层为例探讨含沥青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分析沥青对储层物性及产能的影响,通过2口井测井曲线的对比分析,指出含沥青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并建立含沥青储层的测井识别图版,将含沥青储层与泥质区分开。在定性识别的基础上,利用自然伽马与中子-密度交会法计算储层泥质含量的差值作为储层沥青相对含量,建立有效孔隙度校正模型,提高有效孔隙度计算精度,为准确评价储层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储层沥青相对含量及孔隙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趋势,指出区块内油藏东部受破坏程度比西部强。  相似文献   

9.
对孤岛及单家寺沥青中沥青质的X—射线衍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孤岛和单家寺沥青薄膜烘箱老化前后的戊烷沥青质用梯度溶剂抽提分离后,测定了组分的元素组成。分子量、~1H-NMR 波谱及X-射线衍射图谱。由X-射线衍射图谱计算了各组的晶胞参数,讨论了f_A与f_(002)的异同,并且得出f_(002)/f_A 的比值,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芳环系缩合度的高低。  相似文献   

10.
南阳渣油溶剂脱沥青生产道路沥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程健  张忠和 《石油沥青》2000,14(1):18-26
南阳减压油属典型的高含蜡渣油,南阳减压渣油溶剂脱沥青可以获得较高收率的优质脱肝油作为催化裂化原料,但脱油沥青只能掺竞为燃料油,不能生产合格道路沥青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溶剂脱沥青工艺的应用,脱油沥青生产合格道路沥青是提高脱油沥青价值的有效方案,本研究对南阳渣油溶剂脱沥青生产道路沥青的技术方案进行了研究,究结果表明,通过采用本研究的技术方案,南阳渣油溶剂脱沥青的脱油沥青可以生产出满足要求的合格道路沥青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巴楚-塔中地区盐下白云岩有效储层空间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分布不仅受颗粒滩、生物礁等高能沉积相带影响,成岩改造作用成岩改造作用也相当显著。通过对巴楚-塔中地区井下样品的显微观测、地化分析及测井资料配套解释,详细刻画了盐下白云岩特征,进一步认识了成岩改造过程及其对白云岩储集体的制约机制。结果表明,下寒武统盐下白云岩主要为泥粉晶白云岩、颗粒云岩、微生物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储集体主体呈现出早期经历过大气淡水成岩改造作用,中期孔隙度保持,晚期储集物性进一步改善的演化趋势;盐下白云岩优质储层是适中白云石化作用、上覆膏盐岩层对下伏层段的遮挡作用,以及后期热流体溶蚀改造作用共同叠加的结果;构造-热流体对储层的改造在垂向上分为5个成岩作用带,即热流体矿物发育带、热流体角砾化作用带、裂缝发育带、溶蚀作用带和热流体白云石胶结带,其中溶蚀作用带对储层建设作用最强,其次为裂缝发育带。  相似文献   

12.
The diagenetic processes of the Tabei sandstones in the Tarim Basin include compaction, cementation (quartz overgrowths, calcite, clay minerals and a minor amount of pyrite), and dissolution of the feldspar and calcite cement. Porosity was reduced by compaction from an assumed original 40% to about 22.1%. Cementation reduced porosity to 26.6%. The Tabei sandstones lost a little more porosity by compaction than by cementation. Quartz cementation, especially syntaxial quartz overgrowth, is a major cause of porosity-loss in many reservoirs in moderately to deeply buried sandstone. Calcite cementation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porosity evolution of sandstones. At the early stage of burial, the early calcite cement occupied most of the pore spaces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porosity. On the other hand, some primary porosity has been preserved due to incomplete filling or the presence of scattered patches of calcite cement. In addition to calcite, several clay minerals, including illite and chlorite occurred as pore-filling and pore-lining cements. The pore-lining chlorite may have helped in retaining the porosity by preventing the precipitation of syntaxial quartz overgrowths. Illite, which largely occurred as hair-like rims around the grains and bridges on the pore throats, caused a substantial deterioration of penetrability of the reservoir. Calcite cement dissolution was extensive and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porosity.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岩心薄片观察及多参数实验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丘里塔格组和蓬莱坝组白云岩的形成属于埋藏成因,岩性以细-中晶白云岩及颗粒白云岩为主,其他为泥粉晶白云岩和角砾白云岩,地球化学指标独特。结合古构造及成岩-孔隙演化史分析,埋藏白云岩化和埋藏岩溶作用是英买力地区丘里塔格组和蓬莱坝组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主要成因机理。英买1-2三维地震工区油源充足,储盖层和输导条件好,气藏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多期次、多类型、多因素控制的断层和裂缝,为地下热液流动、循环提供了空间和通道,因此,在寻找热液成因的白云岩优质储层时,应优先考虑断层附近白云岩储层的识别。同时要依据上覆岩层的封堵性,确定白云石化热液横向运移的区域,为寻找断层—岩性复合圈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5.
塔中油藏测井储层参数分布及描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灰色系统理论研制的储盖组合测井解释软件系统实际用于塔中石炭系东河砂岩、泥盆系、志留系岩性段储层评价,处理区域内56口井相应井段的测井和地质资料。利用储盖组合测井解释研究成果,提取和集总储层参数,编制研究区域内各岩性段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及油层有效厚度的平面分布图件,描述了各层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指示了不同类型油气储层的层位及分布富集区域。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识别与分布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露头实测、探地雷达浅层地震测量、岩心分析、测井评价和地震追踪等,建立了海相烃源岩识别方法和流程,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进行重新识别和空间展布预测。结果表明,寒武系—奥陶系垂向上共发育4套烃源岩,分别赋存于阿瓦提凹陷和满加尔凹陷的下—中寒武统、塔东地区的下-中奥陶统黑土凹组、阿瓦提凹陷—阿满过渡带—满加尔凹陷的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吐木休克组—却尔却克组、阿瓦提凹陷至塔中地区的上奥陶统印干组—良里塔格组中。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的发育受海平面上升控制明显,分布具有鲜明的"等时异相"特征,即在同一时期,不同沉积相带沉积不同类型的烃源岩;烃源岩的形成还具有随碳酸盐岩盆地迁移而迁移,随陆源碎屑大量注入而消亡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18.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选区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通过对塔中地区钻遇奥陶系的60余口探井油气成藏及失利原因的综合分析,提出该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①中、上奥陶统(相当于黑土凹组—萨尔干组的层位)主力烃源岩控制了塔中地区的油气分布,其主要分布于塔中凸起北部斜坡区;②4套碳酸盐岩储层(志留纪—泥盆纪古潜山岩溶储层、中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早期古潜山岩溶储层、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棚缘礁滩体埋藏溶蚀储层及下奥陶统内幕白云岩储层)的分布及其非均质性对成岩—岩性圈闭油气藏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③二叠纪—早三叠世是塔中地区现今工业性油藏的主要成藏期;④圈闭及其封盖—保存条件决定了油气藏的规模。针对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勘探选区及勘探步骤,提出具体的勘探工作可分3个层次进行:①近期主攻塔中I号断裂带南侧良里塔格组棚缘礁滩体成岩圈闭特大型岩性油气藏,兼探中央断垒带东段(塔中401—塔中9井区)下奥陶统古潜山岩溶储层油气藏;②对塔中10号构造带及其与中央断垒带之间的中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早期形成的下奥陶统鹰山组中上部古潜山岩溶储层油气藏及塔中1—塔中7—塔中48井区下奥陶统古潜山岩溶储层油气藏进行勘探;③在存在沟通油源断裂的前提下,对满加尔凹陷区上奥陶统浊积砂岩—陆棚—三角洲—滨岸潮坪砂岩的构造及岩性圈闭油气藏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地区储集层成岩岩相与含油区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镜下成岩特征分析,哈得逊地区的石炭系含油气储集层可划分为六种成岩岩相。其中,薄砂层由致密混合型胶结相和非致密混合型胶结相组成;东河砂岩由溶蚀相、原生孔隙相、溶蚀-原生孔隙相和碳酸盐胶结相组成。其储集性能也随成岩相的不同而变化,据物性分析评价,溶蚀相为Ⅰ1类特好储集层,原生孔隙相和溶蚀-原生孔隙相为Ⅰ2类好储集层。非致密混合型胶结相与碳酸盐胶结相中的非致密型为Ⅱ类中等储集层,致密混合型胶结相和碳酸盐胶结相中的致密型为Ⅲ类较差储集层。在此基础上,依据相应的测并参数模式,溶蚀相的展布特点,对新含油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塔东寒武系白云岩成因及储集层演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白云岩成因及白云石化模式,揭示白云岩储集层演化特征及有利储集层发育机制.寒武系白云岩主要发育于上寒武统突尔沙克塔格组,主要分布在塔东西部的台地边缘带和东部的中缓坡.碳、氧、锶同位素分析和微量元素测试、流体包裹体测温等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泥晶-粉晶白云岩与细晶-粗晶白云岩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干超盐度、埋藏和高温热液3种白云石化环境,经历了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和高温热液白云石化3种白云石化模式的叠加作用.研究区有利于优质储集层形成的白云石化作用叠加方式主要有准同生期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埋藏自云石化、渗透回流白云石化+高温热液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高温热液白云石化;不利的自云石化作用有单-白云石化和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高温热液白云石化.图14表3参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