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机膜提取栀子黄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初步研究了无机膜提取栀子黄色素的工艺过程,采用无机陶瓷微滤对浸提液进行精密过滤,和反渗透膜浓缩过滤液,确定了无机陶瓷膜微滤的操作条件,研究表明,膜法提取天然色素是一极有前作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吸附树脂AB-8精制栀子黄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柱分离天然产物栀子黄,以AB-8大孔吸附树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树脂对栀子黄的静态吸附率和吸附流速、洗脱流速、流脱方式对树脂吸附的影响,得到AB-8树脂吸附栀子黄较为合适的工艺.以AB-8树脂为吸附剂,采用超声波提取法获得的色素粗提液为吸附液,吸附流速1.5mL/min,并采用梯度洗脱法对柱上色素进行了洗脱,洗脱流速2.5mL/min.精制后色素溶液A238/A440从2.12降到0.64,精制色素得率89.27%,色素色价达到221.24. 相似文献
3.
天然栀子黄色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吸光度值变化为基础初步探讨氧化剂和抗氧化剂对栀子黄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氧化剂碘酸钾、溴酸钾与栀子黄色素溶液共存时,会引起栀子黄色素的氧化褪色.添加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钠,能够明显延缓色素的褪色.为在食品体系中更有效地使用天然栀子黄色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栀子应用及其黄色素提取工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文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6(1):58-61
简要介绍黄栀子的主要作用,分析了栀子黄色素提取方法的特点,高色价栀子黄色素主要提取方法目前是大孔树脂法,膜分离等新工艺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天然栀子黄色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吸光度值变化为基础初步探讨氧化剂和抗氧化剂对栀子黄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氧化剂碘酸钾、溴酸钾与栀子黄色素溶液共存时,会引起栀子黄色素的氧化褪色.添加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钠,能够明显延缓色素的褪色.为在食品体系中更有效地使用天然栀子黄色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吸附树脂法精制栀子黄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吸附树脂法精制栀子黄色素的工艺条件。以X-5树脂为吸附剂,色素乙醇水粗提液的吸光度值为45.8,吸附流速1.5mL/min,梯度洗脱法洗脱,洗税流速2.5mL/min,精制后的色素液A238/A440从2.12降到0.59,精制色素得率88.8%,色价为218.6,精制效果良好,树脂的使用周期长。粗制色素在面食中应用时不发生绿变。 相似文献
7.
针对栀子黄色素在使用中不稳定的问题,通过加入复合食品添加剂的方法.提高其稳定性.以药用栀子果实为原料,提取栀子黄色素,考察了海藻酸钠等12种食品添加剂及7种不同复合添加剂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从而确定出最佳食品添加剂及复合食品添加剂.研究发现:单一海藻酸钠和甲酸钠比文献报道的EDTA-Na2更能稳定栀子黄色素的分子结构;复合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钠+甲酸钠的组合对该色素的稳定效果更佳;加入复合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钠+酒石酸钠+甲酸钠的色素溶液是所有样品中稳定性最好的. 相似文献
8.
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微波提取法与传统浸提法的比较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改进了传统的浸提工艺,即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优化工艺条件;研究了用微波法提取栀子黄色素的工艺条件,采用提取功率210W、500g/L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时间80s、提取级数2级、料液比1:12,色素提取率达98.4%,色价56.94,优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9.
槐花黄色素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槐花黄色素提取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提取温度、时间、物料质量浓度等影响因素对色素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时间1h,物料质量浓度0.1g/mL,在100℃下提取3次。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提取玉米黄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生产玉米淀粉的副产品玉米蛋白粉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技术,用不同的有机溶剂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玉米黄色素.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提取实验进行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将在446 nm处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度作为考核指标.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为50℃,超声时间为1.5 h,玉米黄色素与95%乙醇的固液比为1 g:15 mL,pH值为7,提取收率可达8.7%.此工艺路线中所用的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收率高. 相似文献
11.
玉米黄色素的提取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超临界CO2法从水解玉米蛋白粉中提取玉米黄色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玉米黄色素的工艺条件,并通过HPLC检测提取物中玉米黄素和叶黄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提取玉米黄色素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2h,CO2流速35kgh,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夹带剂15%元水乙醇,此时玉米黄色素产量为210.97μg/g。 相似文献
12.
以石榴皮为原料,利用水作溶剂提取石榴色素,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的pH值等因素对石榴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榴皮在60℃和pH为8~9条件下浸提30min,石榴色素提取率较好,且符合当前社会"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板栗壳棕色素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板栗壳棕色素的提取方法、特点及其性质,并对板栗壳提取色素、制备栲胶和活性炭以及重金属废水处理剂等综合利用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关于黑米色素开发研究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但有关萃取精制工艺的报道很少。本文介绍了有关的工作。采用酸化水基萃取剂提取黑米中的花色苷,并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精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黑米色素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pH值。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40~50℃;pH,3.0;时间,90min。大孔树脂精制可使黑米色素的花色苷含量达到23.7%,色价E1%1cm(535nm)达到140。 相似文献
15.
黑米色素提取精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关于黑米色素开发研究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但有关萃取精制工艺的报道很少。本文介绍了有关的工作。采用酸化水基萃取剂提取黑米中的花色苷.并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精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黑米色素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pH值。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40~50℃;pH,3.0;时问,90min。大孔树脂精制可使黑米色素的花色苷含量达到23.7%,色价E1cm^1%(535nm)达到140。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确定美国地锦色素的提取剂的选择,并测定各种因素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0%酸性乙醇是美国地锦色素的较好提取剂。实验数据显示:光照、温度、酸碱、氧化还原剂、食品添加剂以及金属离子对该色素的稳定性影响都不大。该色素是稳定性好的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确定美国地锦色素的提取剂的选择,并测定各种因素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0%酸性乙醇是美国地锦色素的较好提取剂。实验数据显示:光照、温度、酸碱、氧化还原剂、食品添加剂以及金属离子对该色素的稳定性影响都不大。该色素是稳定性好的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8.
茶梅花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茶梅花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及稳定性,为开发利用天然色素提供实验依据.在常温下用65%酸性乙醇溶液浸提新鲜茶梅花,过滤得色素原液,然后对该色素的耐酸碱性、耐热性、耐光性及耐氧化还原性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茶梅花红色素能在酸性乙醇溶液中稳定存在,不耐高温.日光直射、碱性环境、氧化还原剂以及高价金属离子(Fe3 和Al3 )对茶梅花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但食品添加剂、低价金属离子对色素色泽无不良影响.该天然色素在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山药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药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出较佳提取条件应用于山药多糖的提取。实验以山药多糖收率为指标,对山药预处理时间,提取过程中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物水质量比及提取次数,重复性,回收溶剂再利用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山药多糖的较优提取工艺为预处理时间(2+2)h,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60℃,物水比1:20,提取次数1次;这样的提取工艺操作重复性好,溶剂回收再利用可行。 相似文献
20.
采用HPLC法建立了中药太子参中Pseudostellarin A的分析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太子参环肽Pseudostellarin A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出在温度为30℃,超声时间1h,料液比1∶15,乙醇浓度为100%时,太子参Pseudostellarin A的提取浓度最高,此工艺为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