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车内手机交互对驾驶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手机在车内的使用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并引起了公众和研究学者的关注。通过对车内手机交互对驾驶安全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了解研究方法、热点与动态,从而为车载手机端交互设计和汽车交互设计研究与设计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以理论研究综述和案例交叉的方式,介绍了车内手机交互驾驶安全性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手段与设备以及常用研究方法,讨论了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结论 对车内手机交互对驾驶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整体性的综述,指出了车内手机交互研究需要在多功能和多交互模态的组合分析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结果对于车载手机端交互设计和汽车交互设计,具有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郭双  常若松 《人类工效学》2015,(1):66-68,78
驾驶愤怒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驾驶愤怒对驾驶安全的影响的相关研究,重点总结和分析了实验室模拟、问卷测验和生理测量三种驾驶愤怒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并提出了未来此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驾驶模拟器为平台,测试了36名驾驶人员在不同干扰程度、不同通讯方式下完成不同驾驶任务的影响,并应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和配对双边t检验,得到了一些初步结论:干扰的脑力需求程度会直接影响驾驶绩效,手机干扰并不是山其带来的体力分配而导致危险,车载设备等无需手持的干扰与手持通讯设备具有几乎同样的不良影响等。同时对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安全驾驶行为的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郭怡瑛  吴萍 《包装工程》2023,44(16):391-402
目的 国内香烟包装表达含蓄,对抑制与劝阻性语义表达的设计探索几近空白,针对中国当下新生代消费者,分析其对包装的认知偏好,基于用户情感设计探寻具有中国式警示语义的香烟包装设计方法及策略。方法 对比当前国内外香烟包装设计的现状,分析语义差异性表达对产品销售中用户行为的影响;聚焦国内新生代消费者的吸烟行为、价值观与消费观,借助眼动追踪等信息技术获取其对香烟包装的视觉偏好数据,结合深度访谈构建新生代消费者认知模型。结果 从抑制与劝阻消费行为的角度出发,构建国内香烟包装警示设计策略,形成一套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香烟包装警示性语义表达设计规范,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多维评价。结论 基于中国新生代消费者吸烟行为与认知偏好的分析研究,通过信息技术赋能,进行警示性语义表达在国产香烟包装设计中的正向研究,提出中国文化背景下香烟包装警示性语义表达设计规范。致力于抑制新生代烟民数量增加的问题,用设计来发声,希望能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调查问卷和模拟行车实验,研究了不同程度的视觉、听觉干扰对驾驶绩效和行车安全的影响,以及驾驶行为对脑力负荷的影响。运用统计检验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视觉、听觉干扰对驾驶绩效和行车安全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在复杂程度的干扰下,视觉较听觉对驾驶绩效的干扰程度更大;驾驶过程中的干扰行为对驾驶员脑力负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RP)来探讨驾驶疲劳对于随意注意的影响。方法:采用组间对照,对照组为12名充分休息的出租车司机,实验组为15名连续驾驶10h的司机。采用听觉及视觉Oddball范式,要求被试对靶刺激进行按键反应。结果:听觉、视觉P300以中央顶区为主,驾驶疲劳后靶刺激引起的P300潜伏期没有显著变化,幅值显著降低。结论:驾驶疲劳后听觉、视觉随意注意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基于智能驾驶的交互方式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强  孙婷婷 《包装工程》2017,38(4):127-132
目的初步探讨了在智能驾驶过程中交互方式的发展趋势及智能汽车的发展方向。方法通过对交互行为、交互方式发展的理论性分析,对用户定性、定量的调研整理与讨论,并结合现有高校、研究所及企业关于智能汽车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论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了驾驶交互方式目的在于用户的安全与愉悦体验,因而智能驾驶的交互方式趋势在于回归自然式的交互行为和对驾驶安全及创新体验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偶然情绪是与当前判断和决策无关的一种主观情绪体验。研究表明,偶然情绪会对驾驶员的决策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不仅可以影响驾驶决策的判断过程和决策策略,还会影响驾驶决策的决策结果以及信息加工风格。分析偶然情绪对驾驶决策的影响,可以使驾驶员在较短时间内认识到情绪并快速的调节情绪,从而保证理性的驾驶决策,为安全驾驶提供进一步的保障。未来研究应注重偶然情绪对驾驶决策作用的内部机制及其与时间压力或者个体差异之间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成龙  张玮 《人类工效学》2010,16(3):89-91
手机使用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已经被广泛的接受,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来限制驾驶时使用手机,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的车载设备如GPS等会产生类似的安全影响。本文回顾了研究手机使用对驾驶安全影响的三类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并指出了今后此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驾驶员认知分心是指驾驶员的心智偏离首要驾驶任务。手机通话、与乘客交谈、分析GPS导航信息以及做白日梦等活动都会导致认知分心。本文概述了认知分心对驾驶安全造成的潜在负面影响,分析了驾驶员特质、驾驶任务要求、次要任务要求以及自我调节因素对认知分心的调节作用,最后展望了对驾驶员认知分心的监测、预防和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食品安全预警国内外发展概况,并提出食品安全预警的有效性取决于预警的准确性、预警的提前量以及是否被决策者采用。为了达到预警系统的持续有效,决策者、管理层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理清预警系统运行过程中各机构、各层次的职责,加快标准的制修订,加强实验室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预警指标,实现预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驾驶员在自动驾驶系统遇到无法处理的交通情况时需要尽快恢复情景意识,进行驾驶操控权的接管,由于自动驾驶中驾驶员将更多的从事驾驶次任务,需要进行有效的自动驾驶接管信息提示设计,降低认知负荷,提高接管绩效,改善驾驶体验。方法触觉显示是在视听通道失效的情况下,获取驾驶情景信息的有效方式。基于自主开发的触觉坐垫,研究分层振动警示接管策略对情景意识恢复和用户体验的影响。实验共有24名被试,每个被试将进行单层级、双层级和三层级接管实验。被试在接收到振动警示后,需要中止当前的非驾驶相关任务,接管汽车的控制,并躲过风险情境。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单层级振动警示,多层振动警示能提高接管绩效,尤其在高负荷道路和低负荷道路中。三层级振动警示的综合评价最高,但同时也带来了额外的认知负荷。  相似文献   

13.
基于手机和IM软件用户界面的声音语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高生  宋伟  王英 《包装工程》2008,29(3):204-206
在对听觉界面中声音种类和声音设计方法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符号学和语意学在AUI设计领域的引用,分析和比较了手机和IM软件2种通讯工具uI中的声音语意的共性和差异性,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使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达到最高的最优系统响应时间,应用专门开发的软件,通过对12个系统响应时间值进行的实验,研究了系统响应时间、学历和性别差异对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系统响应时间和学历在交互效率、人耗费的时间和完成任务中的出错次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在这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存在一个最优的系统响应时间范围(0.25~0.75s)使得交互效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有限元和球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水下复杂壳体——两端带半球壳的加肋弹性圆柱壳的振动、耦合振动和声辐射方程,运用方程分析法,导出水下复杂壳体的振动、耦合振动和声辐射的相似关系,根据建立的相似关系实现对壳体的振动响应和声辐射的预报。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具有相似关系的模型和原型的振动响应和尸场进行分析,算例表明,方法切实可行并且为预报水下大型复杂结构体的振动响应和耦合声场提供了一种简洁、实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面向自然交互的声音通感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基于通感认知探究声音要素对用户感知的影响,为人机交互中的声音反馈提供设计指导。方法基于通感的意向图式理论,设置三维手势对声音的同步运动实验,以量表对声音指向性进行评价,并以手势动作对声音的主观感知进行表达,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合用户手势分析声音要素变化对用户体验的影响。结果声音的要素变化导致用户对声音的感知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用户的交互行为,响度和音调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低音音调和中度响度要素的声音能给予用户较好的声音感知体验,自然交互中,声音反馈的应用可以引导用户进行有效的交互,提升用户的交互效率和操作体验。  相似文献   

17.
郑庆华  童悦 《噪声与振动控制》2007,27(2):113-114,122
对声速测量——共振干涉法中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使学生对此实验的物理图像,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马进 《标准科学》2017,(5):92-96
本文从通报数量、通报国、产品分类、通报国采取的措施、产品风险等5个方面,对2016年中国出口欧盟产品被RAPEX通报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应对RAPEX通报的建议.这对于我国企业应对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规避出口风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声波非线性变参数相作用后的能量转移问题,本文利用谱分解方法对整倍频声波相互作用后的幅度解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高频声源级大于低频声源级,且高频声源级取定值时,频率比N越大,声吸收声效果越小。频率比N 3时,两列声波的初始相位关系对声吸收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高频泵源越强,高频对低频声的声吸收声效果越弱;相反,低频泵源越强,高频声波对低频声的声吸收声效果越强。非线性累积效应在间断距离处达到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