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稠油化学降粘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析了稠油的组成及稠油高粘度形成机理。综述了稠油化学降粘技术(乳化降粘、油溶性降粘剂降粘、井下水热催化裂化降粘、微生物法降粘等)的研究与应用,并对其降粘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了油溶性降粘技术和乳化降粘技术存在的问题,指出油溶性降粘剂的研究思路:在降粘剂分子中引入稠环芳香基团、具有表面活性基团、含氟表面活性剂基团,以提高降粘效果。  相似文献   

2.
稠油化学降粘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稠油化学降粘方法(井下水热催化裂化降粘、表面活性剂降粘、油溶性降粘剂降粘、降凝剂降粘)的研究与应用,阐述了这些化学降粘技术作用机理和存在的问题,指出降粘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稠油化学降粘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稠油开采的常用方法(加热法、掺稀油法、稠油改质降粘法和添加化学药剂降粘法),着重介绍了添加化学药剂降粘法(催化降粘、加碱降粘、加表面活性剂降粘、加降凝剂降粘、加油溶性降粘剂降粘),并阐述了它们的作用机理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降粘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稠油集输降粘方法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稠油集输中目前常用的降粘方法(包括稠油改质降粘、加热降粘、掺稀油降粘及化学降粘等)的降粘原理及其优缺点。分析认为,采用化学降粘方法进行稠油降粘具有一定的优势,建议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5.
稠油井筒化学降粘举升技术代表着中高含水开发阶段稠油降粘举升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吐哈稠油井的综合含水已达到51%,有利于稠油化学降粘技术的应用。目前市场上普遍应用的稠油化学降粘剂耐矿化度、耐高温、降粘率、稳定性等均不能满足吐哈中深稠油化学降粘举升的技术需求,为此采用"层状络合"、"分子间形成空间障碍"的思路和引用降低摩阻的思想应用于配方研制中,提高了降粘剂的耐高矿化度及乳状液稳定性。通过室内试验的评价,最终形成了适应吐哈油田稠油井筒化学降粘的降粘剂配方CFS-Ⅱ。  相似文献   

6.
马含悦  李春福 《广州化工》2011,39(10):171-172,183
研究了不同温度、单一和复配降粘剂对河南某油田稠油的降粘效果.结果表明,稠油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温度高于60℃时,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缓慢,之后粘度保持在较低水平基本不变.实验确定的最佳配方为:SDS用量0.5%,OP-10用量0.3%,AES用量0.1%,助剂NaOH用量0.05%,温度40℃,此时降粘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中原油田在内蒙探区发现了一定规模的稠油油藏三级地质储量达7000多万t,按照稠油分类标准,分为普通稠油和超稠油两种类型.普通稠油区块有毛1块、毛8块等,主要位于查干凹陷乌力吉鼻状构造带;超稠油区块有锡14块、达9块等,主要位于白音查干凹陷南坡超覆带和北坡古尔构造.为加快内蒙探区稠油开发,实现储量有效动用,本文以内蒙探区毛8块、毛1块、锡14块等为目标,通过开展乳化降粘化学剂室内实验筛选、评价研究,研制适合稠油低温化学降粘驱油降粘剂及复配体系.  相似文献   

8.
9.
吴旭  乔英杰  王世虎  孙克己  徐晓慧  孙晋红  王金本 《应用化工》2009,38(8):1087-1089,1104
以丙烯酰胺与自制的表面活性单体进行无规共聚,合成了5种聚合物降粘剂(ICA),考察了5种ICA对渤海SZ36-1油田稠油的降粘效果。结果表明,具有良好降粘能力的ICA-2降粘剂在混合体系浓度为800 mg/L,接近地层温度60℃时,降粘率高达90%以上,对20~30℃的渤海稠油具有更为明显的降粘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稠油开采难度大、采收率低和输送难等问题,综述了各种稠油降粘技术的降粘机理及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各降粘技术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稠油的高效开采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高婷  刘明 《辽宁化工》2012,41(7):721-723
由于稠油粘度高,胶质、沥青质含量大,随着开采量的增加,稠油(包括超稠油)的输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稠油管道输送降粘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稠油降粘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晓宇  宋天民 《河北化工》2009,32(11):27-29
稠油具有密度大、粘度高、轻油含量少的特点,使得开采和输送稠油的工艺难度大,增加了开采和输送的成本,为了能够合理、经济地开采和输送稠油,必须对其进行降粘。对目前稠油开采和输送中的降粘方法及应用概况进行了研究,包括开采中所应用的蒸汽吞吐、蒸汽驱、火驱法和输送中所应用的乳化降粘法、稀释法、低粘液环输送法、添加油溶性降粘剂法。  相似文献   

13.
稠油致黏因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稠油的高黏度制约着其开采和输送等问题,从温度、稠油组分、杂原子和金属元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稠油黏度的主要因素,并阐述了导致稠油高黏的内在机理,为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稠油具有特殊的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特性,在开发和应用的各个方面都遇到一些技术难题.针对目前超稠油加热降粘工艺存在能耗过高的问题,采用了掺活性水降粘工艺.为了保证油样具有代表性,分别在锦州采油厂联合站进站管线和21#采油平台井口取样阀取稠油样品,进行了掺活性水降粘工艺试验,乳化降粘试验结果表明,稠油温度在40~80 ℃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我国稠油资源十分丰富,储量超过80亿t,开发这些稠油资源可以很好弥补我国常规石油资源的缺乏。目前,我国已在全国多个油田发现稠油区块,并已开始生产开发,随着对稠油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对其相应的管输能力和效率提出了新要求,若想实现稠油的安全、稳定、经济输送,需要确定合理的稠油输送方法。介绍了几种不同稠油管输技术方法各自的原理和特点,并就采用每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以卤代烷烃、聚乙烯亚胺(PEI)、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耐温抗盐性能的两亲聚合物型稠油降黏剂。利用红外光谱仪、显微镜、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哈克流变仪、填砂管驱油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对稠油的乳化降黏及驱油能力。结果表明,当聚合降黏剂质量分数为1.00%时,油水质量比7:3条件下,春风油田稠油黏度由4753 mPa?s降至85 mPa?s,降黏率大于98%,油水界面张力由11.59 mN/m降低至0.06 mN/m。经过110℃老化24 h、矿化度1.45?105 mg/L条件下降黏率大于93%,具有较好的耐温耐盐性。在50℃、4.84?104 mg/L条件下,质量分数为0.50%的降黏剂溶液黏度为56 mPa?s,与市售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32 mPa?s的黏度相比,该聚合物降黏剂在矿化度条件下具有更好的水相增稠能力。填砂管驱油实验注降黏剂驱能够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37.45%,表明该聚合物溶液可以通过降低稠油黏度和扩大波及体积提高稠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内蒙探区锡14块超稠油从配伍性、降粘效果、热稳定性等方面入手,利用旋转测定法对乳化降粘剂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合于锡14块超稠油的最佳降粘剂JN-02,330℃高温处理后仍有较好的降粘性能。并对应用参数进行考察,降粘剂最优添加质量分数为1.5%,乳化温度对降粘效果有较大影响,锡14块超稠油的有利乳化温度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尹娇  唐权龙 《辽宁化工》2013,(10):1206-1208
我国稠油富含胶质和沥青质,其具有粘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等特点,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比分析稠油掺热污水(不加药)和掺活性水的工艺特点,得出掺水乳化降粘的工艺技术是目前开发稠油油田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以催化裂解油浆(DCC)、山东渣油(SDR)、中低温煤焦油重馏分(TAR)和塔河渣油(THR)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条件下油煤浆表观黏度变化规律,研究了油煤浆的流体性质和黏温特性,探讨了制浆过程中不同性质重油对煤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重油组分差距较大,THR与TAR中饱和脂肪烃含量低,含有大量氢键缔合结构。分析结果表明THR中沥青质的分子母核结构更大,重油胶质体系稳定性差,极易缩聚,在升温过程中容易结焦。煤粉浓度为30%条件下,随剪切速率提高,DCC,SDR和TAR油煤浆体系黏度下降幅度均小于10%,这与三种重油均呈牛顿流体性质有关。添加煤粉增强了THR剪切稀化的能力,黏度下降高达26.80%。四种重油配制的不同浓度油煤浆体系lnμ与1/T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8。在相同温度和煤浆浓度条件下,THR油煤浆体系黏度>SDR油煤浆体系黏度>TAR油煤浆体系黏度>DCC油煤浆体系黏度。SDR与TAR配制的油煤浆黏度适中,且在输送过程中受温度波动影响较小,油煤浆稳定性较高,是比较适宜的制浆原料。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河南油田稠油降黏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油溶性降黏剂配方的研究。通过室内筛选评价,制得油溶性降黏剂复合体系,并考察了温度对降黏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该体系对河南油田杨浅19区块的稠油在30~80℃范围内的降黏率可达到98%以上,且普适性较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