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静液传动高速履带车辆转向参数匹配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静液传动履带车辆转向时外侧系统压力容易过高以及转向轨迹控制问题,基于双侧轮边液压驱动结构特点,提出了外侧马达采用压力、发动机转速双参数控制,内侧跟随外侧采用速度闭环控制的转向控制策略,对目标相对转向半径与方向盘转角、车速,马达排量与发动机转速、系统压力等参数进行了匹配。建立了整车转向仿真模型与实车实验系统。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策略能有效控制系统压力,参数匹配结果能满足转向控制要求,车辆按照目标相对转向半径实现了准确快速转向。  相似文献   

2.
作为电气调速传动的主流——交流调速传动控制方式很多,交流步进传动是在运动控制的发展中形成的一个新的研究分支,它基于位置和速度输出的控制,是一种新型传动控制方式.依据变频器的结构及同步电动机的电路与状态方程,运用电路电子仿真软件包ICAP对步进传动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ADAMS软件建立2K-H型行星轮系传动机构的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仿真分析,获得了行星轮系传动机构中各个构件的速度变化曲线.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比较,证明行星轮系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为动力学仿真提供基础,并为建立类似行星轮系仿真模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电动汽车动力参数匹配及性能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轻型客车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设计方法对其动力传动系参数进行合理选型设计,应用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建立该电动汽车的整车模型并进行了动力性能仿真计算。通过将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表明:电动汽车动力性能主要技术指标的仿真值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误差控制在5%以内,从而验证动力传动系参数设计的合理性和整车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以复合材料制品纤维缠绕过程为例,介绍了用Pro/E实现三维运动仿真,进行了其传动齿轮、小车运动和缠绕轨迹的动态仿真.  相似文献   

6.
分别对传动系试验台和Modelica/Dymola软件作了介绍,并设计了新的传动系试验台,通过Modelica/dymola多领域仿真软件,对所设计试验台进行了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说明试验台能够满足模拟汽车行驶工况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圆柱蜗杆斜齿轮传动是在传统的蜗杆蜗轮传动中用斜齿轮取代蜗轮而形成一种新的蜗杆.传动形式.采用机械传动试验台对蜗杆斜齿轮传动与蜗杆蜗轮传动进行传动效率的比较试验,通过结果分析了圆柱蜗杆斜齿轮传动代替蜗杆蜗轮传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山区汽车转向载荷谱的动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区公路的特点,本文应用“汽车-驾驶员-道路”模型对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转向而引起的运动载荷进行分析.对汽车在典型弯路和典型路段上的转向载荷进行了动态仿真,并研究了载荷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齿轮传动动态性能仿真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直线修形、抛物线修形和正弦修形,并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实例计算,得出了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分段式转向梯形外侧转角以及最小传动角的解析计算关系式。分析了参数的影响后,选用简便的求优方法:以外侧转向轮实际最大转角等于理论最大转角为目标函数,以最小传动角为主要设计约束,对布置角进行一维搜索。最后通过计算实例运用说明。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PID线控转向系统前轮转角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向系统是乘用车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关系到整车的操纵稳定性以及舒适性.通过对乘用车线控转向系统结构、原理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Simulink与CarSim的汽车线控转向系统联合仿真模型,将模糊理论应用到前轮转角控制策略中,并在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模糊PID控制器,用于前轮转角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汽车低速行驶时,较小方向盘转角能实现较大的前轮转角变化,其传动比较小,驾驶员转向轻便;而高速行驶时,需要较大的方向盘转角实现前轮转角变化,传动比较大,可有效防止汽车高速抖动,提高汽车操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以汽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保证汽车转向横摆角速度增益不变,以车速和前轮转角来确定车辆动态转向系统理想传动比的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确定的理想传动比保证了汽车转向增益不变,减轻了驾驶员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fundamental steering theories of the electric drive tracked vehicle, a new effective electric drive tracked vehicle model is built in this paper. And the simulation of the steering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is m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ic transmission has great advantage on the steering performance aspect; the small radius steering and even the pivot steering is realizable, and the agility and the rapidness is wonderful. The regenerative energy can be fully utilized by controlling.  相似文献   

14.
汽车液力缓速器参数的匹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常行驶于丘陵山区或市区内需要频繁使用制动的车辆,辅助制动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汽车的行驶性能,同时还能够明显改善乘坐舒适性,延长汽车传动和制动系统的使用寿命.液力缓速器是车辆辅助制动装置的主要型式之一,就此,对液力缓速器与汽车性能之间的关系作了研讨,对参数匹配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ZL50G机器人化装载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ZL5 0G机器人化装载机的工作装置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工作装置电子定位系统、电子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指令控制转向系统、新型转向与变速集成系统、新型驾驶室设计及室内人机工程系统、新型机罩的结构设计与新材料应用、动力系统采用的三点双向减振悬架系统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虚拟环境下轻型越野汽车限滑差速装置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限滑差速装置进行分类与选型的基础上,以摩擦片式、变传动比和托森式等限滑装置为分析对象,在虚拟环境中建立了包括前后双横臂独立悬架模型、转向系模型、传动系简化模型、轮胎模型、路面模型和车身模型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在该模型中加入限滑差速器的扭矩分配模型,对铺装路面与冰雪路面两种状态下的稳态回转、角阶跃、稳态转向急加速、稳态转向油门抬起、对开路面起步加速能力、挂钩牵引力、爬坡度等做了仿真试验,并与普通差速器做了对比。结果表明:托森式、变传动比、摩擦片式等限滑差速装置都可以明显改善车辆在对开路面上的牵引通过性,还可以增加车辆稳态回转的不足转向趋势。其效果显著性排序为:托森(变传动比)式、摩擦片式和普通差速器。  相似文献   

17.
An improvement strategy which controls the shift effort and the power summing planetary gear set of steering clutches and brakes have been proposed based on the dynamic model of synchroniser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wear of synchroniser inserts,make gear shift easy and reduce the shock noise for a positive independent mechanical split path transmission which attached an automatic shift system when shifting.A kinetics model for the process of synchroniser engagement is built and analyzed in the paper.Thus for optimizing the gear shift process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a model reference fuzzy self-adaption system is adopted.Through a 6000 km road experiment,the control strategy has proved feasible and dependable.  相似文献   

18.
以免疫反馈机理和遗传PID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免疫遗传PID算法.该算法的核心是将免疫反馈机理和遗传算法结合,并以ITAE性能准则为目标函数;将该算法用于汽车纯机械转向系统PID参数优化的过程中,并用Matlab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免疫反馈机理和遗传算法的PID参数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转向柱转角跟随转向盘转角的速度,缩短滞后时间,且使汽车机械转向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结果可为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了系统模型,推导出系统的状态方程。助力转向系统的电机转矩采用电流控制策略,并结合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反映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情况,并具有良好的转向助力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电动转向器的动力学建模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某厂的1.2L轿车所安装的柱式电动转向器为对象,在建立电动转向器各部件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整合建立了电动转向器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