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提升师范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就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提出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育实践相融合的培养模式。借助线上观摩优秀教学视频、线下观摩实地教学的教育见习模式,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研习实习模式,远程微格研训与毕业实习相融合的模式,以期发挥线上和线下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建构和提升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该模式遵循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规律,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创新培养模式,发挥线上与线下教学各自优势,实现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针对师范生如何应对未来技术丰富的智慧教室环境,并有效组织教学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问题,文章描述了智慧教室环境下的体验式学习和模拟授课活动,以及师范生获取智慧教室环境下教学活动经验与学习的感受,重点关注智慧教室环境下师范生"学生-教师"的双重角色.师范生通过观摩学习、反思内省、应用实践,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这将有助于当师范生真正成为教师后在相似的智慧教室环境下实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迁移.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其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本文从创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结构;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师范生的养成教育和教师自身的能力发展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教学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课件制作教学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观念正被每一位教师接受,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不断更新,如何培养师范生的现代教育能力,是师范院校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课件制作教学的过程、软件选择及课件发展的趋势,对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中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课件制作教学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观念正被每一位教师接受,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不断更新,如何培养师范生的现代教育能力,是师范院校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课件制作教学的过程、软件选择及课件发展的趋势,对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中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软件》2020,(1):293-296
本文提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针对师范生开展"1+1+2"的CAI能力培养模式,以提高师范生自觉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以培养面向信息社会、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提出要求师范生必修一门《现代教育技术》在线MOOC课,并指定线下教师对其辅导、答疑,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使学生在MOOC平台上学到的CAI知识与技能及时进行实践,及时巩固知识,有力地培养了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等。  相似文献   

7.
实践教学: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头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须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总体构建实践性环节教学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实践教学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技训练、综合论文训练等多种形式。实践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中一个密不可分的部分,对学生来说也是重要的技能训练。学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对这些问题并没有完…  相似文献   

8.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肖锋  唐俊勇  容晓峰 《计算机教育》2009,(12):180-181,151
本文论述了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意义,并针对该专业的工程特点,提出了以"条件支撑"为基础,实验室功能和教学环节重组为重点、双师型师资为关键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结果表明:该实施方案有利于促进该专业的实践性环节建设,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合格的网络工程技术及网络应用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董福生 《计算机教育》2009,(2):30-31,55
计算机学科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院在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中突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作为一个关键的环节,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几年来,我们不断转变观念,总结经验,探索了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新路子。本文介绍了我校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何湘 《电脑迷》2016,(8):101-102
在新课程改革和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已经成长为师范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在传统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下,一些高职师范院校仍然把这门课程界定为公共课程或者以学科中心模式实施这门课程,造成很多师范生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无法满足工作岗位需求的现状.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要求,师范生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应该使课件制作技能与教师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结合,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进行组织与实施.  相似文献   

11.
张颖  邹显春  刘博勤 《计算机教育》2011,(16):86-88,106
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是教师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一体化考虑。本文针对教师教育的不同阶段,结合信息技术能力要求,设置免费师范生的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探索基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免费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包含很多内容,其中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在职教师工作任务较重,难以脱产培训,可以借助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相问题。学科教学能力是实践性较强的能力,可以借助共享的优秀课例视频来培养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通过教师个人空间自我授课课例的回放和反思提高教育活动实施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还可以提高教育评价能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将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促进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指导,为提高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效率,在师范生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训练中融入微课程(Microlecture),提出"2M(微格教学及微课程)"概念。同时,以师范院校现有的微格教学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为基础,构建"基于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2M’一体化融合模式、基于‘互联网+教育’的‘2M’一体化融合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非计算机专业师范生在校期学习间是培养信息素养的重要阶段,结合当前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进行探索,通过改革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与中小学课程整合,强化技能、突出应用,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对师范院校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办法和途径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师范生必修的公共课,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型都很强的课程,对培养未来的人民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加速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开展.本文笔者通过查阅参考文献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目前高校开设此课的现状出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师范生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智能建筑"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推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筑设备类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师范院校普遍存在的工科教育历史不长,工程化培养经验缺乏的情况,笔者以海南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为研究载体,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从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入手,系统地研究该专业的特色定位,提出应综合利用师范院校在长期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积累的比较优势,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因地制宜进行教材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化软件开发能力,使学生能力特质区别于传统计算机专业;同时发展产学研和与知名IT企业的教育合作,创新学生实践素质培养方法,实现实训教育和就业体验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2005年4月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有关标准已经颁布并即将启动相应的培训与考试。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师范院校应积极开展加强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指出教学兴趣是高校专业教师培养和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提出高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IKEP结构,重点分析高校专业教师IK能力的内涵,旨在为高校专业教师如何认识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提供可参考的方向,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实训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软件技术这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来讲,校企合作进行实训教学改革,建立一个符合软件企业开发流程、开发规范的实训环境;对于培养出合格的软件工程师意义重大。本文从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方面介绍了首批国家高职师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在创建适合高职高专教学的实训教学体系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