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低频磁脉冲处理Fe78Si9B13非晶合金的低温纳米晶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Fe78Si9B13非晶进行了低频磁脉冲处理(场强0.01-0.04 T,频率20-40 Hz,作用时间60-300 s),以红外非接触测温仪测量处理过程的试样温升,用M(o)ssbauer谱、透射电镜观察试样的微结构变化.研究表明,在磁脉冲作用下,非晶合金发生了低温纳米晶化(温升△T=7℃),晶化相α-Fe(Si)的晶粒尺寸约10 nm、析出量2.18%-9.43%;所形成的双相纳米合金对应的平均超精细磁场较非晶的原始制备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低频脉冲磁场处理Fe78Si9B13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及其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低频脉冲磁场处理对非晶合金Fe78Si9B13微观结构及磁性的影响。用非接触红外测温仪对试样的温升进行测量,用穆斯堡尔谱仪、透射电镜等仪器对样品的组织结构、晶化行为进行分析,利用交变梯度磁强计AGM对样品的磁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低频脉冲磁场处理(脉冲频率f=10-40Hz,磁场强度H=(100~400)×79.6A/m,处理时间t=-180-1200s)可在温升△T≤7℃的情况下,促进非晶合金Fe78Si9B13发生单相晶化,晶化相为α-Fe(Si),晶粒尺寸为2~10nm,析出量为3%~7%。样品在经过f=40Hz,H=300×79.6A/m,t=300s处理后,获得较好磁性能:Bs=1.74T,H0=0.13×79.6A·m^-1。  相似文献   

3.
用低频脉冲磁场处理非晶Fe78Si9B13合金,在低温下发生了纳米晶化,利用M?ssbauer谱和LDJ9600震动样品磁强计进行了微结构和磁性分析.借助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中的BLD方法,计算了非晶Fe78Si9B13合金磁致低温纳米晶化前后的价电子结构,并算出了磁矩,其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测定值的误差小于7%,满足一级近似要求,说明从价电子层次上计算非晶合金的磁矩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高温拉伸及胀形实验,研究了Fe78Si9B13非晶合金的塑性变形性能。高温拉伸的温度范围为430℃~530℃,初始应变速率为1.67×10-4s-1~1.67×10-3s-1。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高温变形后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高温拉伸的延伸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450℃时达到最大;在450℃,初始应变速率为8.33×10-4s-1时延伸率为40%。在450℃胀形得到半径为5mm、高4mm的近半球试件,显示了Fe78Si9B13非晶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变形性能。高温塑性变形过程中伴随着非晶的晶化,使塑性流动应力增大,影响了Fe78Si9B13非晶合金的高温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5.
对Co68.15Fe4.35Si12.5B15非晶合金薄带进行低频脉冲磁场处理,M?ssbauer谱分析及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表明,样品发生了初始纳米晶化,晶化量与磁脉冲强度有关。采用巨磁阻抗(简称GMI)测量仪测量样品GMI,结果显示GMI与脉冲磁场强度HP呈非单调变化规律,HP为350 kA·m-1时样品具有最大GMI,其值为263.5%。磁脉冲在样品内感生的横向各向异性对GMI效应产生影响,当外加直流磁场Hex等于感生磁各向异性场Hk时,GMI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6.
Fe78B13Si9条带与液态Sn的润湿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座滴法研究了Fe78B13Si9原始非晶条带和其预退火条带与液态Sn的润湿性。结果表明,与普通晶态合金之间的润湿规律不同。原始非晶Fe78B13Si9基底与液体Sn的平衡接触角并不随温度升高而单调减小,与原始非晶Fe78B13Si9基底相比。当润湿温度低于预退火温度时,Fe78B13Si9非晶基底的预退火使其平衡接触角显著增大;当润湿温度高于预退火湿度时,Fe78B13Si9基底的预退火对其平衡接触角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差热分析(DTA)结合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Fe73.5Cu1Nb3 Si13.5B9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温度在0~700℃范围内,该合金的晶化相为α-Fe和Fe2B;α-Fe相晶化表观激活能为452.39 kJ/mol,Fe2B相的晶化表观激活能395.23 kJ/mol;两相在晶化初期激活能最小,随晶化量Xc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在a-Fe的体积分数为30%~80%,Fe2B的体积分数为40%~80%时,呈现极大值.  相似文献   

8.
用差热分析(DTA)结合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温度在0~700℃范围内,该合金的晶化相为α-Fe和Fe2B;α-Fe相晶化表观激活能为452.39KJ/mol,Fe2B相的晶化表观激活能395.23KJ/mol;两相在晶化初期激活能最小,随晶化量Xc的增加而迅速境大,在α-Fe的体积分类为30%~80%,Fe2B的体积分  相似文献   

9.
激波诱导非晶合金Fe78B13Si9的晶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XRD和DTA研究了波对Fe78B13Si9非晶合金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强度的激波能使非晶态转变为晶态,且其晶粒尺寸在纳米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粉末冶金温压成形技术研制了Fe78Si9B13非晶软磁粉芯,研究了退火处理对该种软磁粉芯的密度、磁导率、磁损耗、品质因数的作用。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为450 ℃及以上时,磁粉芯已被晶化。在25~400 ℃范围内,有效磁导率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400 ℃时达到最高值33.9(100 kHz),随后急剧下降。随着退火的温度升高,磁粉芯的磁损耗逐渐减小,400 ℃退火时磁损耗达到最低值82.52 W/kg(100 kHz),然后会随退火温度升高迅速增大。磁损耗经退火后明显比未退火的小。品质因数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趋势与磁损耗的刚好相反。磁场退火比未加磁场的退火更有利于提高磁粉芯的磁导率和降低磁损耗。  相似文献   

11.
对退火Fe78Si9B13非晶合金部分晶化后的恒导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Fe78Si9B13非晶态铁基合金,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退火时间的延长,晶化相逐渐增多.在适当温度经一定的时间退火后,初始磁导率和最大磁导率均逐渐减小,磁化曲线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即合金呈现恒导磁特性.这种特性是由于表面晶化引起的体积收缩,给内部未晶化层施加了压应力,导致内部的磁畴横向排列,使合金产生恒导磁现象.  相似文献   

12.
部分晶化法是一种具有实用前景的Fe78Si9B13非晶合金热处理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保护气氛及冷却速度对Fe78Si9B13非晶合金磁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获得具有一定恒导磁性能Fe78Si9B13非晶合金磁芯的方法。随热处理温度的上升,Fe78Si9B13非晶磁芯0A下的电感量单调下降,1A下的电感量先上升后下降。在一定保温温度和保护气氛下,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Fe78Si9B13非晶磁芯0A下电感量单调减小,1A下电感量单调增加。较低的保温温度有利于在较宽保护气氛下获得所需磁性能的磁芯,过高真空度不利于获得所需的磁芯性能。不同冷却速度对Fe78Si9B13非晶磁芯电感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晓伟  马继  张莉  熊良钺  晁月盛  王京阳 《金属学报》2003,39(11):1215-1218
利用低频脉冲磁场处理铁基非晶合金的方法得到综合性能更好的非晶一纳米晶混合合金,采用内耗测量方法研究了这种软磁性非晶一纳米晶混合合金的结构变化,并比较了不同处理时间样品的内耗变化,结果表明,经低频脉冲磁场处理后,在92℃附近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内耗峰,该峰在能量积聚过程中表现出弛豫型内耗的特点,而在降温过程则无转变发生,仅表现出背景内耗的增高。结合正电子寿命谱的观察,分析了样品中缺陷组态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均表明,经低频脉冲磁场较长时间处理后,样品中的亚稳结构与非晶态的亚稳结构明显不同,并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Fe78B13Si9纳米晶合金的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将相同成分的Fe_(78)B_(13)Si_9非晶态合金条带晶化制备成纳米晶合金;测定并研究了纳米晶合金的微观结构(晶体结构及尺寸)和一些结构敏感性能(热膨胀、比热),同时,将其与同样成分的非晶态、大晶粒状态合金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由于纳米晶合金特殊的微观结构(短程无序),使其在性能上表现出与通常材料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Fe-Ni-Mo-(Si)-B非晶的晶化及纳米晶合金磁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Fe40Ni38Mo4B18,Fe38Ni35Mo4Si5B18、Fe39Ni36Mo2Si5B18(均为原子分数,%)三种非晶合金在400-520℃等温退火1小时后的晶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Fe40i38Mo4B18合金的磁性。结果表明:Fe40Ni38Mo4B18,合金经430-450℃温度退火后,在非晶基体上析出了fccγ-(Fe,Ni)固溶体,平均晶粒尺寸D接近10nm,具有很好的软  相似文献   

16.
17.
FeCuNbSiB 非晶合金的纳米晶化及其软磁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了宽2 mm,厚20 μm的Fe75.5Cu1 Nb3 Si13.5B7非晶薄带,通过等温退火得到了非晶纳米晶双相结构的软磁性材料,纳米晶平均晶粒尺寸为8~11 nm.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热分析(DTA)研究了非晶晶化后的组织与性能,发现非晶基体上析出了单一bcc结构的a-Fe(Si)固溶体.研究了Fe基合金在不同退火条件下纳米晶化后的软磁性能,结果表明:在783~865 K退火1 h后,可获得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s 和较低的矫顽力Hc,并且在823 K退火1 h后,表现出最佳的软磁性能,饱和磁化强度Bs 为135.266 Am2·kg-1,矫顽力Hc最低为1.8 A·m-1.  相似文献   

18.
高强脉冲电流工艺参数对Fe基非晶合金纳米晶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强脉冲电流能使Fe基非晶合金在低于非晶转变温度70~100K的条件下实现快速晶化。脉冲频率和处理时间对Fe基非晶合金晶化过程有显著影响。在高强脉冲电流的作用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Fe基非晶合金先发生结构弛豫,然后在某一临界处理时间之后发生快速晶化,析出大量的α-Fe(Si)纳米相,最后晶化过程趋于稳定。提高脉冲频率f,可以有效缩短临界处理时间,但不改变Fe基非晶合金纳米晶化过程中显微硬度的变化趋势。与等温退火工艺相比,高强脉冲电流处理是一种高效的非晶合金快速晶化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Fe_(76.5)Cu_1Si_(13.5)B_9非晶合金在晶化过程中析山的α-Fe固溶体(α相)的X射线衍射峰存在不对称性并随退火温度而变化,对α相衍射峰进行分峰拟合证实,Cu原子可以促进α相形核并固溶其中,合金晶化与原始态中残存晶核无关,α相晶粒中Cu含量的不同导致衍射峰的不对称性,键合能准化学近似计算结果表明,Cu原子降低了周围原子的迁移势垒,导致合金的晶化首先在含Cu量较高的区域开始,使晶化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