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工字型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腹板局部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工字型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腹板在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工字型组合梁腹板在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局部稳定性计算模型,建立了相应的临界屈曲应力计算公式;基于组合梁腹板的稳定性特点和偏心受压与剪切作用下的相关方程,计算了工字型组合梁腹板在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弹性屈曲因数,采用势能驻值原理分析得出了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腹板稳定的临界应力,提出了弹性受力阶段腹板不设横向加劲肋的高厚比限值。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有广泛的适用性,且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放宽对高厚比的限制,为工字型组合梁负弯矩区腹板的合理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钢结构》2012,(11):79
在负弯矩区,连续组合梁将达到由腹板刚度以及混凝土板和剪力连接刚度所产生的侧扭屈曲的极限状态。这3种刚度构成了组合梁的转动刚度。EC4在平面钢腹板组合梁中定义了这种刚度,但对于波形钢腹板组合梁结构中的刚度尚未有结论性研究。文中提出了一个公式,并基于以下几点来对波形腹板型材组合梁的转动刚度进行评估:1)倒U框架模型的4种代表性的试验结果;2)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数值模型进行构建和标定;3)68个数值模型的计算过程。在这些模型中,研究人员试图改变影响转动刚度的所有参数,例如腹板高度和厚度、平板的大小与类型(混凝土板或组合板)、横截面的剪力连接件的数量以及连接件的纵向间距。 相似文献
3.
4.
5.
对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变形计算进行分析。分析考虑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效应,建立简化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混凝土支座开裂区长度以及预应力筋内力增量的计算公式,给出两跨预应力连续组合梁跨中挠度的计算图表。分析结果表明,两跨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变形计算公式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预应力筋的内力值精度较高,不考虑预应力筋内力增量的变形计算值较试验值偏大,考虑预应力筋内力增量的变形计算值精度有明显提高,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供工程设计参考。最后在两跨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变形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变形计算的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变形计算进行分析。分析考虑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效应,建立简化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混凝土支座开裂区长度以及预应力筋内力增量的计算公式,给出两跨预应力连续组合梁跨中挠度的计算图表。分析结果表明,两跨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变形计算公式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预应力筋的内力值精度较高,不考虑预应力筋内力增量的变形计算值较试验值偏大,考虑预应力筋内力增量的变形计算值精度有明显提高,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供工程设计参考。最后在两跨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变形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变形计算的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8.
以六根两跨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系列试验结果为基础,以通用有限元程序MSC.MARC(2005r2)为平台,提出了用于模拟预应力连续组合梁非线性全过程受力行为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并给出了单元选取、材料建模以及整体组装的详细过程。有限元分析基于弹塑性本构模型,能充分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反映结构受力全过程中预应力筋内力变化、滑移效应、内力重分布、应力分布、曲率分布以及塑性铰形成等复杂特性,深入揭示了预应力连续组合梁的受力机理和特点。模型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以及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良好,表现出良好的数值特性。文中模型对于预应力连续组合梁的精细化分析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广泛的适用性,为研究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受力性能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工字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劁向失稳形式的理论分析,提出工字型组合梁稳定性分析的计算模型,并根据计算模型推导了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压下翼缘劁向屈曲的临界弯矩,然后通过与现行工字型组合梁的稳定理论和计算方法比较,确定了工字型组合梁负弯矩区稳定设计的修正方法和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钢-混凝土预制板组合梁在静载作用下的组合效应,完成了3根钢-混凝土预制板组合梁在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合试验结果与现有的组合梁理论,对钢-混凝土预制板组合梁的抗弯受力性能及其组合效应进行了分析,为该方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截面曲率延性K1、K2和K3的概念,来描述二类截面局部失稳对连续组合梁内力重分布的影响,采用非线性增量迭代法,分析了36组二跨连续组合梁承受均布荷载时弯矩重分布的情况。研究表明:二类截面连续组合梁的局部失稳,可采用对中间支承处弯矩调幅30%来等效。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可避免复杂的弹塑性稳定计算。 相似文献
12.
许多城市立交设计中,常遇到桥梁位于较小的曲线半径上,因此以北京市梅市口五环路互通式立交I匝道桥跨五环处的钢-混组合梁为例,运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Civil 2012对其进行建模和计算分析,为解决类似桥梁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3片试验梁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钢-混凝土双面组合梁负弯矩区的裂缝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裂缝最大宽度计算公式,并将试验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良好。同时,计算了模型梁的开裂弯矩,并提出了有效控制钢-混凝土双面组合梁裂缝的措施及今后的研究重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用ANSYS非线性有限元程序,结合重庆某正在施工的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对钢-混凝土组合悬臂结构在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施工步骤的第1阶屈曲模态及特征值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翼缘板对整个组合结构的稳定性作用不大,但提高了腹板的稳定性;加劲肋提高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并且其作用不受跨径变化的影响。横隔板在跨径较小时,发挥的作用远超过加劲肋,随着跨径增大,其作用迅速降低;混凝土由于自重太大,对组合结构的稳定作用不大,若施加部分过长,对结构的稳定将起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钢-混凝土组合梁是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当采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时,负弯矩区会出现钢梁受压、混凝土翼板受拉的不利情况,使混凝土桥面板因承受较大拉应力而开裂,引起钢筋及钢梁腐蚀等严重问题,进而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而钢-混凝土双面组合梁能够很好地改善单面组合梁的这种不利受力状态。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对双面组合梁截面刚度进行了计算,并与试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结合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沙大段)采用44.5+60+44.5 m 三跨连续钢-混结合箱梁跨越渝遂高速公路,介绍钢混连续结合梁的钢梁制作、吊装架设及混凝土桥面板一次现浇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跨44 m叠合梁的总体设计情况,包括结构形式、桥跨布置、断面形式、设计施工要点,并分别利用平面杆系程序桥梁博士及空间有限元软件midas按3种不同方法,对叠合梁进行了施工及成桥计算分析,对结果作出比较后,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桥梁等基础工程的建设力度.在现代桥梁工程中,钢–混凝土组合梁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设计人员应加强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在严格遵守相关设计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桥梁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各项设计参数进行科学的计算分析,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以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