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赵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这是我国经济走阳发展的一个关键。为了促进我国的三胶工业发展,必须遵照上述方针,集中力量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三胶工业与我国其他工业相比,总的来说,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厂区环境卫生条件差。现有企业大部是中小型的老厂,技术力量不足,工程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1%左右,这给企业的技术改造带来严重困难。因此,三胶工业的技术改造,一定要从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着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节约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扩大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提倡文明生产,治理三废,开展综合利  相似文献   

2.
<正> 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制胶工业形势很好,生产、建设,技术改造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也需清醒地看到,三胶工业的生产与发展仍跟不上社会需要的增长;产品结构的变化跟不上消费结构变化的要求。高档明胶的供需予盾仍很突出,大力发展高档明胶的生产,仍是三胶行业十分迫切的任务。一、充分估计消费市场信息变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加快发展我国胶乳制品工业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乐铭 《中国橡胶》1999,(24):7-9,11
我国的胶乳制品工业在天然胶乳制品方面比较发达,其门类比较齐全并具有相当的规模,处于世界第三的地位。天然胶乳耗量仅次于马来西亚和美国,大约占全球耗量的1/10。而在合成胶乳制品方面我国是非常落后的。由于胶乳制品在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劳动保护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其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一、我国胶乳制品业的现状我国胶乳制品工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产品除能满足国内的需求外,还有大约1/3的产品出口。特别在天然胶乳制品方面,其发展水平直至…  相似文献   

4.
<正> 动物胶,分为骨胶、皮胶、明胶,合称“三胶”。是以动物骨、皮为原料制得的产品。它的用途很广,据统计,有卅多个行业,一千多种产品都离不开胶,特别是在感光材料、医药、纺织、造纸、食品、火柴、木材加工等工业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材料。三胶又是一项换汇率较高的出口产品,年出口量近万吨,换汇上千万美元。三胶生产直接为农、轻、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服务,对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都有重大意义。我国制胶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孙子兵法》中就有“胶漆造箭”的记载。二十年代初期,德、日资本家在天津、青岛、济南、和辽宁的金县  相似文献   

5.
<正> 三胶工业要实现现代化,靠什么?除坚持党的领导,遵循社会主义道路以外,关键是靠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改造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产品质量的使产品有竞争能力,能打进国际市场,并跃进世界先进行列。现在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革命正以惊人的规模和速度发展,现代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成果。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蒸气机、电气技术、电子技术和空间技术上的重大发明,使现代生产领域一再发生革命性变化,促进生产的  相似文献   

6.
甲一 《粘接》2003,24(6):30-30
水性胶不含有机溶剂 ,无污染 ,是环保型胶粘剂产品。去年 ,我国生产水性胶 6 8.1万吨 ,年均增长率为 18.4 % ,是增长最快的胶种之一。在产量增长的同时 ,产品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品种增多 ,一些技术含量高 ,性能较好的胶粘剂不断出现。如抗寒耐水性好的乳胶 ,耐擦洗、耐污染和耐水性好的有机改性丙烯酸建筑用乳液等。目前 ,除常用的丙烯酸、聚醋酸乙烯和VAE乳液外 ,聚氨酯乳液的研究开发也取得了进展 ,并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热熔胶和热熔压敏胶发展迅速。热熔胶无污染 ,固化迅速、粘接面广 ,适合于连续化生产 ,便于贮存和运输。该产品近年…  相似文献   

7.
我国研制PAN基炭纤维已有30多年历史,至今未能工业化。原因很多,但PAN原丝质量没有真正过关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适应我国飞跃发展的明胶生产技术,促进明胶质量趋向高档化发展,进一步开拓出新的明胶设备,我们于87年10月1日正式成立生产明胶设备的专业厂,并聘请九三学社上海市长宁区老工程师为顾问开发新设备。在这之前我们已有十六年的生产历史,经过长期探索和不断改进,总结制造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全套不锈钢明胶生产设备,适用于年产量在600吨以下的中、小型明胶厂。通过江  相似文献   

9.
周一兵 《中国涂料》2000,(3):5-7,33
1999年国内汽车产量为183万辆 ,预计 2 0 0 0年将突破2 0 0万辆。介绍国内汽车工业的产销情况和国内外汽车涂料的应用情况 ,经预测 ,2 0 0 0年 ,2 0 0 5年 ,2 0 10年我国汽车工业对涂料的总需求分别为 7 4万吨 ,11 8万吨 ,16 5万吨。  相似文献   

10.
水泥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到目前为止,人类尚未找到更好的建筑材料来代替水泥产品。我国水泥工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范仁德 《中国橡胶》2005,21(10):3-7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循环经济,是推进我国橡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橡胶材料为主,根据循环经济的要点,从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推进我国橡胶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一、我国橡胶工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消费国,但又是一个橡胶资源匮乏的国家(1)我国主要橡胶产品产量都居世界首位。美、日、中轮胎产量比较见表1,美、日、中轮胎出口比较见表2。世界摩托车胎和自行车胎年产量约为6.78亿条,中国2003年自行车胎产量3.86亿条,摩托车胎产量0.92亿条,合计产量4.78亿条,占世界总产量的70%,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2.
对发展我国钾肥工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耀庭 《化肥工业》1994,21(5):13-15,46
本文从我国钾矿资源短缺,钾肥生产不足,产需矛盾突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积极探索周边邻国,投资开发钾产资源等一系列对策和思考,是缓解我国农业缺钾状况,稳定钾肥原料基地,促进钾肥工业发展的重要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郭玉贞 《山西化工》1992,(2):9-9,64
活性炭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多孔性吸附剂,广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医药和环保等各个部门。解放前我国只有一些小厂和小作坊生产,数量很少。解放后活性炭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51年青岛用木屑生产粉状炭;1954年太原用煤生产粒状炭;1957年上海、杭州也用木屑生产粉状炭;1966年东北铁力用木炭生产活性炭,1970年北京光华  相似文献   

14.
分析我国钛白工业的现状,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利用我国钛资源;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用氯化法和硫酸法两种方法生产钛白;不宜新建3万t/a以下装置;千吨级老厂的技术改造以及走资产重组、强强联合之路,实现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15.
对发展我国合成橡胶工业的建议中国石化总公司宋克成近年来,我国合成橡胶的生产有了相当的发展,主要生产乳液丁苯胶、高顺式顺丁胶、丁腈胶、SBS等橡胶以及丁苯胶乳等。1992年我国合成橡胶生产能力为38万吨,居世界第7位。1994年生产能力增至48.2万吨...  相似文献   

16.
《化工矿物与加工》2007,36(10):41-42
近来我国钾肥产量从1990年的3.6万t发展到2006年的209万t(以K2O计),年均增长率达到28.9%,自给率从1990年的2%增加到了2006年的32%.技术上,通过开发特色工艺,生产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 纯碱是基本化工原料之一,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我国纯碱工业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解放初期只有8.8万吨/年产量。在1966年以前发展较快,产量达120多万吨/年,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可出口部分。自1966年以后,产量一直徘徊在120万吨左右。近三年来产量虽在连续增长,但离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对纯碱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不得不进口大量纯碱,1979年计划进口纯碱达40万吨。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状况呢?主要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严重干扰和破坏所形成的,但和对纯碱工业发展不重视,以及在决定技术路线方针上摇摆不定,过份强调氨碱法的废液渣问题,亦使纯碱工业十几年来停滞不前。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纪念中国第一种染料(硫化元)诞生80周年,缅怀老一代染料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对我国染料工业的贡献,文中对我国的染料发展史进行了回顾.文中叙述了早期上海染料工业的状况,上海是我国染料工业的摇篮,活性染料是上海最早发明与生产的染料,分散染料是上海生产品种最多、最早的染料,迁移性、分散生两种新型染料是上海最早生产的染料.文中对我国染料工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我国荧光增白剂的发展概况。介绍了我国荧光增白剂在品种、商品剂型、合成工艺、生产装备、产品标准化方面的创新。总结出我国荧光增白剂工业的发展仍然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我国DSD酸工业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DSD酸工业走新型工业化和循环经济道路还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对已取得实验室成果的后续研究工作并结合相关工程技术问题的研究;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DSD酸生产过程中传统的方法和装置;改造目前生产DSD酸过程中有悖于发展循环经济所要求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的薄弱环节。强调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是重中之重。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技术创新人才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