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多分辨率语音增强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多分辨率语音增强算法,它在尺度上和尺度间同时对受噪声污染的语音信号作自适应滤波处理,从而使得听觉影响最严重的频段上的噪声被有效地滤除掉,滤波后的语音信噪比和主观听觉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多分辨率语音增强算法,它在尺度上和尺度间同时对受噪声污染的语音信号作自适应滤波处理,从而使得对听觉影响最严重的频段上的噪声被有效地滤除掉,滤波后的语音信噪比和主观听觉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董明  方元 《电声技术》2008,32(3):44-48
传声器阵列通过对拾取的多路语音信号进行分析与处理,能取得改进语音质量、消除背景噪声和提高语音可懂度等明显效果,现已成为语音信号增强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介绍了基于传声器阵列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采用GSC结构基于TF-GSC的最优后置滤波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自适应波束形成器对干扰有很好的消除作用,对阵元的增益误差、位置误差不敏感,可以取得较好的语音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4.
樊伟  刘庆华 《电声技术》2009,33(10):61-65
结合宽带LCMV语音增强和噪声自适应对消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传声器阵列的多级自适应语音增强方法。在真实声学环境下构建实验模型并对语音信号进行采集,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算法。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复杂度低,对语音信号损伤小,信号SNR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5.
邹领  曾庆宁 《电声技术》2007,31(12):47-50
介绍了几种传声器阵列语音增强算法,包括固定波束形成、自适应波束形成、传声器阵后维纳滤波,并对各算法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近几年基于传声器阵的语音增强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周文  侯阿临 《电声技术》2006,(10):41-43
针对语音信号在小信噪比条件下检测其基音周期。考虑自适应滤波和小波变换的优点对小信噪比条件下的语音信号进行基音周期检测,实验证明此方法能有效检测-20dB下的基音周期。  相似文献   

7.
孙静  陶智  顾济华  赵鹤鸣 《通信技术》2007,40(12):394-396
文中针对带噪的耳语音提出了一种LMS自适应滤波的耳语音增强算法。首先采用谱减法得到一个增强耳语音信号,取得较好的谱包络后对增强信号进行LMS自适应滤波,消除由谱减法产生的音乐噪声。结果表明,采集到的耳语音信号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即使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信噪比也能提高20dB左右。  相似文献   

8.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感知频域滤波的语音特征参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提高语音识别系统对环境噪声的鲁棒性,本文通过对几种特征参数的噪声鲁棒性的研究,在感知倒谱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多分辨率小波分析技术,利用小波变换的时频局域性并结合感知频域上的滤波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语音特征参数,该特征参数对于环境噪声具有很强的耐噪性。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的语音增强算法的DSP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晓琳  吴平  张素莉  丁铁夫   《电子器件》2005,28(3):637-640
针对某大型车辆专用车内通话系统设计中的语音增强问题,对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的语音增强算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介绍了该算法的基本原理,及以TMS320VC5402为核心的语音增强模块的硬件设计,详细讨论了该算法的软件实现过程,并给出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该算法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现有的基于自动波束形成的传声器阵列语音信号增强算法提出了改进,将各传声器采集到的信号利用ABF(自适应波束形成)进行延时补偿并求和,消除信号中弱相干和不相干噪声;再利用特征空间逼近的方法进一步去除残留的噪声。将一种定阶方法应用到基于特征空间分解的语音信号增强中,利用其“最大稳定”原理,使得有效信号模型的阶数尽可能不受原始信号信噪比的影响,消除了传统定阶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把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和特征空间逼近的方法结合起来,能够取得良好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冬霞  殷福亮 《信号处理》2007,23(2):314-318
针对语音源位于阵列近场而干扰噪声源位于阵列远场的声学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近场双自适应波束形成的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方法。该方法利用近场声波波前的特点,主通道采用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准则的近场优化波束形成器,辅助通道采用双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从而有效地抑制了混响和噪声对语音信号的影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房间混响条件下,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噪声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阵列抗串扰自适应噪声抵消的语音增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阵列交叉串扰信号的自适应噪声抵消方法,并将其用于麦克风阵语音增强.该方法仅使用两级滤波系统,计算量小,稳定性好,且对麦克风阵的几何结构及噪声类型均没有严格限制.试验表明,该方法消噪量大,对语音损伤小,语音增强效果显著,适用于多种噪声环境并易于实时实现.  相似文献   

13.
基于子带TF-GSC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基于传递函数广义旁瓣相消器的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系统的收敛速度,将其自适应模块的输入信号分解到子带以进行处理,并将多通道维纳滤波器引入传递函数广义旁瓣相消器的非自适应支路,以便更有效地抑制非相干噪声.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基于全带广义旁瓣相消器的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系统,采用该子带传递函数广义旁瓣相消器结构的语音增强系统具有更高的输出信噪比.  相似文献   

14.
赵力 《电子器件》2015,38(3):606-610
针对噪声和混响环境下的助听器用户聆听上的困难,基于麦克风阵列的数字助听器设计能够很好的提高助听器在这种环境下的语音信噪比。本文研究了应用麦克风阵列进行数字助听器语音增强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改进粒子滤波算法,它将语音增强问题转换为从带噪语音中对纯净语音的估计过程,引入粒子群优化的方法来产生建议分布,使降噪结果更接近纯净语音,从而得到更好的语音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强噪音环境中小体积应用场合下的语音增强,设计了一种基于锥型麦克风阵列结构的语音增强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锥形结构中锥底麦克风阵列对锥顶麦克风的良好噪声抵消性能,结合端点检测器和两级自适应滤波器设计的多通道抗串扰噪声抵消算法,实现了强噪音环境中的语音增强。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了锥形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多路抗串扰噪声抵消算法应用于此锥形结构的麦克风阵列中可提高语音信号的信噪比,对语音的损伤小,在强噪音环境中语音增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扇珍  宋辉  刘加 《电声技术》2010,34(8):53-56
由于语音通信设备的广泛应用和小型化要求,消除其中的噪声干扰成为重点研究内容。采用了一种双通道的语音增强算法。该方法基于一阶差分传声器阵列,并利用频域的最小均方误差自适应算法实现噪声消除。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相对于时域自适应过程,加快了收敛速度,减小了计算量,并改善了噪声消除的效果,可更好地用于实际。  相似文献   

17.
李楠 《电声技术》2007,31(5):46-48
语音信号与随机噪声在不同尺度上进行小波变换时,其小波变换系数和尺度大小的特性关系存在着不同的特征表现,而且,浊音和清音也各有其特性。给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维纳滤波语音增强方法;采用维纳滤波对浊音和清音信号的小波变换系数进行不同的处理,既抑制了噪声,又减少了语音段信息的损失,提高了信噪比。仿真结果说明,这是一种有效的语音增强方法。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在频域实现的基于传声器阵列超增益波束形成的语音增强方法。该方法利用小孔径线列阵端射方向具有超增益的特性,针对均匀噪声场,设计出相应的超增益权,形成超增益波束。基于超增益波束形成的输出相对常规处理,可大幅度提高信噪比。仿真了间距为0.05m的5元均匀线性传声器阵列接收到的端射方向带噪线性调频信号和语音信号,并进行超增益处理,获得12dB左右的阵增益,从而表明超增益传声器阵列具有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