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羧基丁腈胶粉改性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羧基丁腈胶粉(XNBR)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的相态结构、拉伸性能及动态流变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明,羧基丁腈胶粉用量不超过5%(质量分数)时能在TPEE基体中分散成纳米尺寸,含量高时则出现团聚现象。少量羧基丁腈胶粉可以实现对TPEE的增强增韧,强度可提高13.6%。动态流变性能测试表明,加有羧基丁腈胶粉的共混体系复数黏度都比纯TPEE有大幅提高;低含量羧基丁腈胶粉的共混体系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同纯TPEE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2.
聚乳酸/聚己内酯型聚氨酯弹性体共混物形态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性能优良的聚己内酯型聚氨酯弹性体(TPU)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以增韧PLA。考察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动态流变性能和相形态。结果表明:TPU显著改善了PLA的韧性,质量分数为30%的TPU可使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提高到602.5%,常温冲击测试无法将缺口冲击样条冲断;共混物的Cole-Cole曲线显示,随着TPU用量的增加,TPU在PLA中的分布均匀性降低,储能模量-频率曲线偏离典型末端行为;TPU在PLA基体中呈小球状分散,当其质量分数为30%时,TPU液滴间出现以"丝"状物相连接现象,揭示了共混物韧性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羧基丁腈胶粉/聚氯乙烯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羧基丁腈胶粉(CNBRP)与聚氯乙烯(PVC)高温机械共混,制备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与聚氯乙烯共混时,羧基丁腈胶粉的羧基基团之间发生反应。选择PVC100,CNBRP40及其助剂,可以制备具有良好力学性能,耐油性、耐溶剂性的热塑性弹性体。扫描电镜显示CNBRP/PVC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聚氯乙烯/丁腈胶粉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聚氯乙烯与废丁腈胶粉经高温机械共混,制备了动态交联的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讨论了共混比,硫化体系及其用量,废胶粉品种(丁腈胶粉,轮胎胶粉)等因素对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同时将聚氯乙烯/丁腈胶粉与聚氯乙烯/轮胎胶粉制备的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聚氯乙烯100份(质量份,下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0份,丁腈胶粉80份,丁腈橡胶20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5份,氧化锌5份及适量其他助剂可制得综合性能较好的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该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马来酸酐接枝胶粉对胶粉/HDPE共混材料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了胶粉(GRT)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时胶粉的粒径、相容剂以及马来酸酐接枝胶粉(GRT-g-MAH)的用量对GRT/HDPE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用热分析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混材料的热行为以及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备GRT/HDPE复合材料时,胶粉的粒径越小,所得材料的拉伸性能越好,添加相容剂可进一步改善共混材料的性能.在体系中添加(;RT-g-MAH时,共混物的力学强度也能得到提高,且GRT-g-MAH的加入量为17%时,共混物的力学强度达到最高,表明GRT-g-MAH可用作胶粉/HDPE共混的相容剂.  相似文献   

6.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甲醛(POM)/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的流动性能、力学性能及熔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两种TPU对POM均有明显的增韧效果,TPU1的增韧效果更好,当POM/TPU1的比例为100/18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提高了115%。  相似文献   

7.
陆波  亢萍 《塑料工业》2005,33(1):14-15,18
分别采用醚型和酯型热塑性聚氨酯(TPU)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增韧改性,并对共混物的性能、形态结构及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醚型TPU对PBT有较好的增韧效果,共混物有明显的两相,PBT为连续相,TPU为分散相,当m(PBT)/m(TPU)=100/75时,拉伸屈服强度可达41.7MPa,缺口冲击强度326 J/m,是纯PBT的两倍,断裂伸长率330%;醚型TPU对PBT共混物的表观粘度有较大的影响,当m(PBT)/m(TPU)=100/50时.共混物表观粘度只有纯PBT的20%。  相似文献   

8.
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热塑性聚氨酯(TPU)/羟基化碳纳米管(HCNTs)三元共混物,对共混物熔体流变行为、结晶行为、拉伸性能和电性能进行了表征。流变测试结果表明:TPU的引入对PLA复数黏度的影响较小,而含HCNTs的三元共混物的流变逾渗阈值在1%~2%之间,含量超过2%以后,低频区复数黏度出现明显变化;DSC结果表明:TPU的引入有利于PLA结晶,而HCNTs含量的变化对PLA结晶的影响较小,HCNTs成核效应不明显;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当HCNTs含量为1%时,PLA/TPU/HCNTs三元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最佳,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为96.9%,屈服强度为27.4 MPa;电性能测试表明,共混物电逾渗阈值在2%~4%之间,与纯PLA相比,共混物的电导率变化约7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
SAN/高胶粉/有机硅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高胶粉/有机硅共混物,研究了高胶粉和有机硅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胶粉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提高,流动性能下降,当高胶粉/SAN=30/70时,共混物综合性能最佳;当有机硅用量为0.2%时,共混物的刚性和流动性能变化不大,但冲击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热塑性聚氨酯(TPU)及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交联剂,采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具有交联结构的TPU/LDPE形状记忆共混物,并对共混物的凝胶含量、力学性能、形状记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CP的加入使共混物的凝胶含量增大、力学性能提高,并在DCP的质量分数为0.3%时,TPU/LDPE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形状记忆性能研究表明,DCP的加入使TPU/LDPE共混物的形状回复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DCP的质量分数为0.5%时形状回复率达到最大。TPU/LDPE共混物形状固定率的变化趋势与形状回复率基本相反。相比于纯TPU,DCP的加入使TPU/LDPE共混物的形状回复率和形状固定率均有所上升。而且,TPU/LDPE共混物的拉伸应变越低,形状回复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