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THERMECMASTOR-Z试验装置及H-8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一种Cr-Mn-Mo-B钢热变形后中途改变冷却速度对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连续冷却过程中,中途改变冷却速度将发生不同于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所表示的转变特征。 相似文献
2.
采用DIL805L型淬火膨胀仪测定了78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研究了冷却速度对该钢组织转变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78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在冷却速度小于5℃·s~(-1)时,转变产物为贝氏体;当冷却速度大于5℃·s~(-1)时,转变产物中开始出现马氏体组织,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马氏体逐渐增多,贝氏体逐渐减少;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试验钢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大,在冷却速度为5℃·s~(-1)时,硬度值有明显大幅度的增加;透射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冷却速度为5℃·s~(-1)时,在贝氏体组织内,位错堆积,并在晶界处最先形成马氏体。 相似文献
3.
4.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观察了经1100℃奥氏体化的9Cr2Mo钢在不同温度的盐浴中等温淬火后贝氏体的组织形貌。结果表明:9Cr2Mo钢1100℃奥氏体化后,在410℃的硝盐浴中等温得到羽毛状的经典上贝氏体组织,在350℃的硝盐浴中等温得到针状(或片状)的下贝氏体组织;上贝氏体铁素体铁素体是在奥氏体晶界处形核并向晶内生长,碳化物在铁素体条间分布;下贝氏体是在奥氏体晶内形核,碳化物分布在铁素体片中间,碳化物大多数与片条的主轴方向交角排列,但角度不等。 相似文献
5.
6.
65Mn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65Mn钢的临界点Ar1、Ar3、Ac1和Ac3以及Ms;测定了该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65Mn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大致确定了避免网状铁素体、贝氏体以及魏氏组织铁素体的冷却速度,找出了生产65Mn钢盘条的控冷速度范围,为生产实践和新工艺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3Cr2Mo塑料模具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调节塑料模具钢3Cr2Mo的组织,以实现在线预硬化,使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3Cr2Mo钢变形及未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及相变组织.实验结果表明,3Cr2Mo钢奥氏体稳定性较高,在所研究的实验条件下,连续冷却过程中没有出现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而是发生贝氏体和马氏体相变.热变形使奥氏体发生了机械稳定化,贝氏体相变推迟到较低温度下才完成.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贝氏体的形态由常规板条状变成粒状,最终可获得粒状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0.
用扫描俄歇显微探地,X射线衍射扫描秀射电镜对Fe-Ni合金预贝氏体转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温等温时,奥氏体内出现了成分偏聚,形成了贫Ni区和富Ni区,贝氏体在贫Ni区形成。 相似文献
11.
贝氏体相变区等温停留对低合金TRIP钢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淑华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4,40(9):439-442
用膨胀法及XRD法研究了经780℃临界间加热后20Mn2SiMoV钢在贝氏体转变区域等温温度和等温时间对相组成、残余奥氏体含碳量(CA残)及其机械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等温温度的提高,残余奥氏体量(体积分数φA残,下同)增加、含碳量减小;随着等温时间的增加.残余奥氏体先增加后减少;在没有析出碳化物的前提下,残余奥氏体含碳量随着等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380℃等温50min时残余奥氏体达到最高(22%);在340℃等温9.2min时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2.
吴集迎 《制冷与空调(北京)》2002,2(4):19-21
根据热力学分析方法,分析了蒸发温度与冷负荷之间的关系,推出不同吸入条件下蒸发压力随冷负荷变化率的计算式,结合实例对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含钒钢再加热温度不同,可得出极不相同的显微结构和微合金溶解度,从而影响到钢的最终力学性能。对含0.16%钒的50Mn2V钢再加热奥氏体化温度对晶粒粗化、钒化物溶解及硬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该钢种的奥氏体粗化温度为950℃,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晶粒粗化行为的特征分为三个区域,并且硬度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定量金相法及Formastor 仪测定了Fe-C-Si,Fe-C-Mn 和Fe-C-Si-Mn 合金贝氏体转变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用Mn 在原奥氏体晶界偏聚的影响以及溶质类拖曳说来解释Fe-C-X合金转变动力学特征是恰当的。Si 的作用在于它阻碍Fe_3C 的析出和增强Mn 的偏聚。 相似文献
16.
该文基于传热学基本理论及ABAQUS数值传热分析平台,以圆柱壁的截面径向导热热阻和空腔热阻代替平壁导热热阻,分别建立了四面受火工况下具有空腔几何特征的钢索截面升温理论及数值传热模型,得到考虑空腔辐射传热效应的无防火保护钢索截面升温历程,将其与具有等效截面圆钢的升温历程比较,研究表明:截面尺寸和空腔辐射效应对钢索截面升温历程有显著影响,空腔辐射效应在火灾升温初期加快了钢索截面的升温速率;最终在钢索热传导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基础上,建议了钢索截面升温计算式,从而准确确定火灾升温历程中钢索材料性能衰减程度,正确评估预应力张拉结构中钢索的抗火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张亿增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97,33(8):26-28,47
研究了5CrW2Si钢经正火加调质预处理后,在不同淬火温度下的显微组织,测定了其σb,K1c和等力学性能。给出了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关系,确定了5CrW2Si钢最佳强韬性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8.
通过热模拟实验,考察了在不同变形温度和不同奥氏体晶粒尺寸等条件下保温对低碳钢形变后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变形得到的铁素体在保温时更稳定,随温度升高,易发生铁素体向奥氏体的逆相变。细晶奥氏体转变后的铁素体在保温时长大缓慢,所得组织稳定,并且保温后的组织也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总结了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聚合物材料部击强度随试验温度的变化规律,其可分为4种类型:随试验温度降低,(1)冲击强度逐渐下降;(2)冲击强度先逐渐下降,然后保持恒值;(3)冲击强度先逐渐下降,然后又逐渐升高;(4)冲击强度逐渐升高。同时,还分析了微观断裂机制以及宏观强度、塑料性对它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