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Internet最为广泛的应用就是由Web服务器提供的WWW服务,如果能将Web服务器构造为一个能够容纳Agent的平台,将会极大地推动移动Agent在Internet上的应用。在保留现有Web服务器的情况下,如何来支持和应用移动Agent,这就涉及到移动Agent与Web服务器的集成问题。本文从应用的角度给出了一个基于中间件的集成框架,较好地解决了移动Agent与Web服务器的集成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种有效的Web负载均衡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Web应用技术大量地应用到各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中,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提供良好性能价格比的Web服务器负载均衡系统。一方面由于Round Robin DNS技术的局限性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硬件负载均衡器的昂贵费用使中小企业无法承受。该研究采用J2EE平台的Servlet技术提供的Filter功能,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Web服务器负载均衡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常用的Web网站框架,实现了一个应用多种Python自动化运维技术在阿里云主机中搭建Web服务器,监视服务器运行状态的自动化运维方案,实现了阿里云服务器自动配置运行环境、Web服务一键部署、服务器异常状态告警等功能。将此方案在某钢材贸易公司相关管理系统中进行了实践和探索,阐述了该方案应用wxpy、Subprocess、Paramiko、Ansible等Python自动化运维技术的方式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4.
论文利用近似计算模型和WHC实时调度策略,设计了一个Web服务器能够提供区分服务和服务质量保证PIK机制。同时,通过修改ApacheWeb服务器软件,实现了对PIK机制的仿真研究。通过仿真实验表明,PIK机制是一个可行的和有效的Web服务器区分服务质量机制,它为Web服务器区分服务质量研究提供了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5.
服务质量(Qos)描述了-个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如何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区分服务正在引起研究领域的关注.通过改进Web服务器应用软件来提供WebQoS支持是一种非常直观的Web QoS控制思路,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着通用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局限.以此思路为出发点,将QoS控制部分功能提取出来,在一个前置服务器中去实现,该服务器置于客户端与Web服务器中间,主要负责完成Web请求的截取、QoS控制及请求转发.实验证明以引入前置服务器的方式实现Web请求的QoS控制,能够保证高级别用户请求的较高完成率以及较低响应延时,以低优先级请求的尽早拒绝防止了服务器过载,有效地实现web服务区分.  相似文献   

6.
动态发布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Internet技术的成熟与飞速发展,为网上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Web站点不但在数量上迅速增长,而且在提供信息的种类方面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最初Web信息服务只用于网上学术交流,之后又用于企业宣传、产品广告以及一些网上公告等类似于电子出版的服务。采用图1所示的以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组成的双层系统结构的发布模式就能够实现这些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略阐述了基于Web服务器取证技术的特点,介绍了Web服务器取证的分类情况,并从Web服务器取证框架、Web服务器取证流程以及Web平台智能取证系统建设几方面着手对基于Web服务器取证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人员更加顺利地实现取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徐辉 《福建电脑》2005,(10):46-47
Web服务是一个提供某种功能的程序代码,用来实现不同Web服务器的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本文针对XML-RPC协议和PHP5脚本语言,研究其Web服务的原理和实现技术。这对于利用PHP5开发Web服务应用,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分布异构环境下的数据集成和交换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基于XML和Web Services的分布异构环境下的数据集成和交换方法及实现框架,详细介绍了该框架提供的服务功能及应用。最后提出了依据这一框架建设的无锡广电数据集成交换平台的解决方案,从而消除企业信息孤岛。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数字资源 Web 服务器是访问数字资源的门户,是用户使用后台数字资源的前提条件。在研究了HTTP和HTTPS协议的基础上,利用HttpClient客户端编程工具包和Ajax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数字资源Web应用服务器的失效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准确快速的发现无法提供服务的数字资源 Web 服务器,并提供服务器出错的信息,使得网络管理员能够很快做出响应。  相似文献   

11.
王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7):2546-2549,2560
为实现跨域客户与客户之间安全的通信,并提高该过程的效率和实用性,提出一种使用普通存储设备或移动智能设备实现基于口令认证的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使用普通存储设备和随机数取代昂贵的智能卡和时钟同步系统,使得它在私钥环境下可以抵抗各种已知的攻击,达到相应的安全性要求.保留了智能卡的优点,无需保存客户的口令表或者验证表,消除智能卡在实际应用中受到的各种限制.普通存储设备和随机数的引入增强了协议的安全性、提高了协议执行的效率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以ARM处理器的摄像头硬件系统为平台,构建基于分布式服务器的视频监视系统,为客户提供一种通过浏览器实现视频监视的服务。首先,轻量级的Web服务器运行在摄像头的ARM处理器中;其次,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摄像头中的服务器,实现点对点通信;最后,摄像头通过相互之间的通信与协作构成分布式视频监视系统,具有分布式视频监视、分布式计算以及分布式存储功能。系统具有稳定性高、安全性强和可扩展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WEB服务实现智能客户端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智能客户端是微软最近提出来的概念,指一种充分利用WEB服务所提供的信息的应用程序,依靠服务器端WEB服务的支持,智能客户端实现了强大的用户界面,数据的安全访问,便捷的部署和升级,并能实现数据离线操作。本文在一个具体系统的客户端设计过程中,简要探讨了智能客户端的特点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Smart cards are used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s portable integrated devices with data storage and data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As in other fields, smart card use in health systems became popular due to their increased capacity and performance. Their efficient use with easy and fast data access facilities leads to implementation particularly widespread in security systems. In this paper, a smart card based healthcare information system is developed. The system uses smart card fo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and transfer of health data and provides data communication via a distributed protocol which is particularly developed for this study. Two smart card software modules are implemented that run on patient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smart cards,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o personal information, general health information about the patient is also loaded to patient smart card. Health care providers use their own smart cards to be authenticated on the system and to access data on patient cards. Encryption keys and digital signature keys stored on smart cards of the system are used for secure and authenticated data communication between clients and database servers over distributed object protocol. System is developed on Java platform by using object oriented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patterns.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传统MIS系统日益复杂的业务需要,采用智能客户端的架构。智能客户端是易于部署和管理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它们通过统筹使用本地资源和到分布式数据资源的智能连接,从而为现实应用提供适应的、快速响应的和丰富的交互式体验,能轻松实现MIS系统中的离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双线性对的智能卡口令认证改进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栗  王晓峰 《计算机工程》2010,36(18):150-152
通过对一种使用双线性对构造的智能卡口令认证方案的分析,发现该方案不能抵抗冒充攻击和服务器伪装攻击。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双线性对的智能卡口令认证方案,即利用服务器公钥进行加解密操作,通过引入序列号使用户与系统间进行了双向认证,不仅保持了原有方案的安全性,而且能有效地抵御冒充攻击和服务器伪装攻击,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To prevent the forged login attacks, Liu et al. recently proposed a new mutual authentication scheme using smart cards. However,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attacker without any secret information can successfully not only impersonate any user to cheat the server but also impersonate the server to cheat any user. That is, Liu et al.’s scheme fails to defend the forged login attack as the previous version. Our cryptanalysis result is important for security engineer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smart card-based user authentic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面向协同产品商务的敏捷设计支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叙述了协同产品商务(CPC)出现的背景,对CPC定义作了进一步解释,阐明CPC所具有的三个特点及其内涵.将CPC引入产品协同设计,提出产品敏捷设计的概念.构造了面向CPC的产品敏捷设计支持系统,说明了该系统的功能及体系结构,以递纸机构设计为例验证了系统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多服务器环境身份认证的安全性,降低计算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双线性映射的三因子认证协议,这些因子包括生物信息、智能卡和双线性映射密码。该协议包括系统设置、服务器注册、用户注册、登录、认证和密钥协商,以及密码更新六个阶段,其中,生物因子和智能卡作为核心因子涉及注册、登录、认证和更改阶段。Oracle形式化证明验证了该协议的安全性,攻击者无法得到标志、密码、生物特征信息等,可以实现密钥协商和双向身份认证。与其他相关协议相比,该协议在安全特征、智能卡存储成本、通信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Smith  M.T. 《Computer》1998,31(8)
The decreasing cost of embedded chips is one of many factors that have spurred growing interest in smart cards. Today, typical markets for smart cards fall into three broad areas: electronic currency, an application in which smart cards replace cash or traditional credit cards in pay phone, transit, and toll collection systems;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which permits controlled access to buildings or systems (like computers or cash registers); and data warehousing, applications that must opportunistically store and retrieve data, such as medical records, object tracking information, or process verification information. Such applications are only the beginning-future applications could make smart cards an integral and almost transparent part of our daily lives. Two factors seem to be converging to make this possible. First, as the world we live in becomes increasingly complex, smart cards offer a way to integrate that complexity into a compact and portable package. Second, the increasing functionality developers can integrate into a smart card opens new avenues for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