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肋烟中一些重要碱性成分和羰基化合物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3个地区白肋烟中的一些重要碱性成分和羰基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的前处理方法和配备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及气质联用仪对重要的碱性香味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共鉴定出41种碱性化合物;并采用内标法对白肋烟中的吡啶、2-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2-乙酰基吡啶等17种重要的碱性香味成分进行了定量测定。采用甲醇超声波振荡提取的前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仪及气质联用仪对醛酮类致香物进行了分析鉴定,共鉴定出46种醛酮类致香物;定量测定了2-戊酮、2,3-戊二酮、6-甲基-5-庚烯-2-酮、6-甲基-3,5-庚二烯-2-酮、糠醛等27种香味物质。研究结果表明:从碱性香味成分总量来看,巴西白肋烟样品 > 四川白肋烟样品 > 湖北白肋烟样品;从羰基类致香成分总量来看,湖北白肋烟样品 > 四川白肋烟样品 >巴西白肋烟样品。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滤嘴通风对卷烟主流烟气主要含氮杂环类碱性香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规律及合理调节烟气平衡,采用GC-MS法分析了不同滤嘴通风度卷烟烟气氮杂环类碱性香味成分(简称碱性香味成分)的释放量。结果表明:①卷烟烟气碱性香味成分主要为吡啶类和吲哚类,两者约占烟气总释放量的90%,其中吡啶类主要为2,3'-联吡啶、吡啶、3-乙烯基吡啶和3-甲基吡啶,吲哚类主要为2-甲基吲哚;②随卷烟滤嘴通风度的增加,烟气中16种主要碱性香味成分释放量及碱性香味成分释放总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降低程度差异较大;③随卷烟滤嘴通风度的增加,16种主要碱性香味成分的释放量对烟气碱性香味成分释放总量的贡献差异较大,2,3'-联吡啶、3-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2-乙基吡啶和2,6-二甲基吡嗪等成分占烟气碱性香味成分释放总量的比例呈升高趋势(正贡献),吡啶、3-乙烯基吡啶、2-甲基吡啶、喹啉和异喹啉等成分是负贡献,2-乙酰基吡咯、2-甲基吲哚和2,4-二甲基吡啶等组分几乎无变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GC/MS和内标法,对CO2膨胀前后福建上部、中部和下部烤烟的酸性、中性和碱性香味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对比分析.测定出丙酸、2-甲基戊酸、苯甲酸和月桂酸等15种酸性成分;糠醛、芳樟醇、β-紫罗兰酮等17种中性香味成分;吡嗪、噻唑、吡咯等16种碱性香味成分.结果表明,烟丝经膨胀后,酸性香味成分中的异戊酸、戊酸、β-甲基戊酸、己酸、辛酸、壬酸、月桂酸、油酸和肉豆寇酸含量均下降,而丁酸、苯甲酸的含量明显增加;中性香味成分中,异佛尔酮和香茅醇的变化不明显,中部和下部烟丝中的大马酮含量显著增加,其余14种成分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碱性成分中,噻唑、吡咯、吡嗪、2-乙基-3-甲基吡嗪的含量变化与烟叶部位相关,其余成分的含量均减少.  相似文献   

4.
白肋烟重要香味物质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9,他引:3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和气质谱联用法对国产 (湖北鹤峰、重庆奉节 )和进口 (巴西、津巴布韦和马拉维 )白肋烟中的酸性、碱性和中性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 ,共鉴定出 2 0 0种香味物质。文献检索表明 ,其中有 30种成分为烟草中尚未报道的化合物。采用内标法对白肋烟中重要的 2 6种碱性、39种中性和 15种酸性香味物质的含量 ,以及酸性、碱性和中性香味物质的总量进行了定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在所分析的白肋烟样品中 ,(1)国内外白肋烟均含有相同种类数的香味物质 ,其不同点在于 :①国产白肋烟烟叶的酸性成分总量低于津巴布韦和马拉维白肋烟 ,而高于巴西白肋烟 ;②国产白肋烟的中性香味成分总量 (不计新植二烯 )高于津巴布韦和巴西白肋烟 ,略低于马拉维白肋烟 ;③国产白肋烟中的新植二烯含量明显高于国外白肋烟 ;④湖北白肋烟的碱性香味成分总量与巴西和津巴布韦白肋烟的接近 ,略高于马拉维白肋烟 ;⑤国产白肋烟中的杂环化合物 (吡啶、吡嗪和吡咯类 )和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低于巴西和津巴布韦白肋烟 ;(2 )国内 2个主产区白肋烟香味物质的含量在酸、碱、中 3个集分中的差异比较突出 ,即除了湖北上部白肋烟酸性成分的总量低于重庆上部白肋烟的以外 ,湖北上部、中部和下部白肋烟中性和碱性香味成分 ,以及中  相似文献   

5.
HXD前后烟丝中烟碱及部分香味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卷烟加工过程中烟草化学成分的变化,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技术,对两种牌号烟丝在HXD前后的酸性、碱性和中性香味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内标法定量测定了烟丝中吡啶、吲哚等17种碱性香味成分;二氢大马酮、芳樟醇等18种中性香味成分;2-甲基戊酸、苯甲酸等12种酸性香味成分;采用溶剂萃取法对HXD前后烟丝样品中游离烟碱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XD工序对烟草总生物碱和游离生物碱的影响显著,总生物碱降低近16%,游离生物碱降低近30%;碱性香味成分总量和中性香味的酮类化合物呈下降趋势,而中性香味成分中的醇类化合物及酸性成分的总含量呈明显升高趋势。其中,酸性香味成分的变化最为显著,含量均大幅提高,增幅分别达18%和31%。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圆周及滤嘴通风率对卷烟主流烟气中碱性香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采用CH2Cl2浸提、GC/MS分析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圆周和滤嘴通风相互搭配的卷烟样品主流烟气中21种碱性香味成分的释放量。结果表明:(1)每克烟丝释放的各类碱性香味成分以及碱性香味成分总量,随卷烟圆周的增大均呈增加的趋势,随卷烟滤嘴通风的增大均呈降低趋势;(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吡啶类、吡嗪类和喹啉类香味成分释放量以及碱性香味成分释放总量在不同滤嘴通风率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吡嗪类、喹啉类香味成分释放量在不同圆周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3)增加相同的滤嘴通风,吡嗪类香味成分释放量降低幅度最大,其次为吡啶类和喹啉类香味成分。  相似文献   

7.
生长、采收、调制过程中白肋烟重要香味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的前处理分离方法、气相色谱和气质谱联用的分离分析鉴定技术 ,对2 0 0 0、2 0 0 1年湖北鹤峰试验基地生产的白肋烟中的半挥发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 ,共定性鉴定出 91种香味物质。对构成白肋烟香味特征的 2 0种重要香味物质和香味物质的总量进行了定量测定 ,着重研究了这 2 0种物质在生长、采收、调制过程中的变化。研究发现 ,在生长、采收、调制过程中 ,白肋烟中这 2 0种重要香味物质的含量及香味物质总量不断变化 ,并且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调制后 ,茄酮、降茄二酮、巨豆三烯酮、吲哚、氧化异佛尔酮等重要的烟草香味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吡嗪和甲基吡嗪在烟叶生长和采收过程中几乎不存在 ,直到调制阶段含量才急剧增加。新植二烯从打顶开始持续增加 ,在调制期达到最大值后 ,逐渐下降。这些香味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对探讨白肋烟质量与其内在的香味物质组成的关系 ,为提高白肋烟质量及其可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优化的同时蒸馏萃取前处理方法,以乙酸苯乙酯为内标,对烟草中的致香物质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监测(GC-MS/SIM)分析,准确测定了卷烟中的吡啶、噻唑、吡咯等24种碱性香味成分和糠醛、糠醇、β-紫罗兰酮等34种中性香味成分。结果表明:中性香味成分的回收率为73.05%~97.3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其中20种成分的回收率高于80%;碱性香味成分的回收率为71.49%~98.93%,其中22种成分的RSD小于10%,2-甲基吡嗪和四甲基吡嗪的RSD分别为14.96%和11.81%。  相似文献   

9.
提高白肋烟质量及其可用性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国产白肋烟烟碱含量偏高、白肋烟特征香气不显著等问题 ,提高其质量及可用性 ,于1999- 2 0 0 1年对我国白肋烟的品种选育、高香味适宜烟碱栽培调制技术、质量与香味成分的关系、醇化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目前国内产区生产优质白肋烟的品种 ;明确了降低烟碱含量和生产优质白肋烟的关键技术措施 ;揭示了国内外、国内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白肋烟的香味物质组成及其异同 ,考察了生长、采收和调制过程中国产白肋烟 2 0种重要香味成分的变化 ;找到了白肋烟醇化过程中烟叶品质的变化规律及醇化的最佳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0.
云南烤烟中半挥发性碱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水蒸汽蒸馏、溶剂萃取分离的前处理方法,以及配备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技术,对云南中二烤烟中半挥发性碱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36种半挥发性碱性成分。采用内标法定量测定了吡啶、2-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2,3-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乙酰吡啶、3-乙酰吡啶、四甲基吡嗪、吲哚和2,3-二联吡啶等10种碱性香味成分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回收率较高,操作简便,是分析烤烟中半挥发性碱性成分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年份镇江香醋香气成分分析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与GC-MS联用对4种年份的镇江香醋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共得到52种成分,主要是酸、酯、醇、酮和杂环类化合物,其中乙酸、乙酸乙酯、糠醛和四甲基吡嗪的含量较高,它们都占到总香气含量的50%以上,可能对镇江香醋的香气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后熟时间的增加,镇江香醋香气成分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同时,对镇江香醋香气形成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烟叶样品长期贮藏过程中主要酮类香气成分变化规律,采用LC-GC方法测定调制后样品在6年自然贮藏过程中主要酮类香气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随贮藏时间增加,烟叶主要酮类香气成分变化均符合二次曲线模型,白肋烟酮类香气物质总量最高,贮藏期间所有阶段平均值为46.251μg/g,且在长期贮藏过程中含量增加时间长,酮类挥发性香气含量峰值出现在61个月。其次为晒烟,贮藏期间平均含量为40.053μg/g,酮类挥发性香气含量峰值出现在48个月。烤烟贮藏期间平均含量最低,为26.306μg/g,酮类挥发性香气含量峰值出现在38个月。2)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巨豆三烯酮、氧化紫罗兰酮等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呈现抛物线形式。茄酮、降茄二酮等含量逐渐下降。3)白肋烟巨豆三烯酮等含量最高;晒烟β-紫罗兰酮(0.830μg/g)等含量最高;烤烟降茄二酮等含量较高,两地区烤烟降茄二酮平均含量达到0.400μg/g。不同类型烟叶样品适宜的陈化期不同,白肋烟和晒烟比烤烟更耐贮藏,烤烟贮藏时间应控制在35个月内,白肋烟晒烟贮藏时间不超过60个月,有利于提高烟叶可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吡嗪和吡啶类物质在HTPs烟气中的生成、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吸后采用剑桥滤片和水溶液分别捕集烟气粒相物和气相物,使用GC/MS测定其中的吡嗪和吡啶类物质含量,并研究烟叶类型、加热温度对生成量的影响.[结果](1) HTPs烟气中吡啶类物质以吡啶为主,吡嗪类物质以2-甲基吡嗪和二甲基吡嗪为主,在不同品牌...  相似文献   

14.
板栗及其膨化制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生板栗粉、煮板栗和3种膨化板栗制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68种挥发性物质,初步认定吡嗪类物质中的甲基吡嗪、2,3-二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呋喃类物质中的2-戊基呋喃、γ-丁内酯、2-糠醇、2,5-二氢-3,5-二甲基-2-呋喃酮和γ-辛内酯及芳香族类物质中的苯甲醛是板栗的特征风味物质。煮制可提升板栗的香气。膨化板栗片的膨化加工方式对其香气成分影响显著,挤压膨化板栗片的香气物质组成和煮板栗比较相似,微波膨化板栗片中易产生具有枯焦气息的2,4-二叔丁基苯酚,油炸膨化板栗片的挥发性成分最复杂,醛类物质较多。  相似文献   

15.
不同烟草类型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和生物碱含量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四川省典型产区的不同类型烟叶为材料,研究了烤烟、白肋烟、香料烟、马里兰烟、晒烟5 种类型烟叶的中性致香成分和生物碱含量变异特点和组成成分。结果表明:(1)中性致香成分总量烤烟和晒烟(万源巫烟)含量较高,大部分指标间差异显著。不同中性致香成分类群中除新植二烯外,其他4 种类别的含量均以万源巫烟最高,其中类胡萝卜素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各类型烟叶中新植二烯含量所占比例均最高。(2)5 种类型烟叶生物碱含量、烟碱和降烟碱含量差异变化较大,而假木贼碱和新烟草碱变化相对较小。白肋烟降烟碱含量和烟碱转化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不利于优质烟叶内在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