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园绿地规划建设对城市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日本东京都城市绿地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分布,通过与我国上海的比较,探讨了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在绿地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日本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参考意叉.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阶段人们对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建设的认识误区,分析了城市绿地防灾避难功能的重要性。结合我国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部分公园规划建设现状,总结归纳出我国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建设和现阶段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和参考灾害多发地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地区城市绿地防灾理论和实践的先进经验,从构建新型"SOFT"防灾城市的角度探讨如何对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加强我国城市防灾绿地功能、完善城市防灾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防灾绿地之比较与我国城市避灾绿地的规划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地震唤起全国各地的相关部门及行业对城市灾害问题的重视,也再次引起了园林工作者对城市绿地在避灾方面的规划建设等开展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防灾规划理论和实践发展,分析我国的城市绿地避灾规划研究和建设管理现状,提出当前我国城市避灾绿地规划和建设遭遇规划、研究、立法、建设和资金筹措等9个方面的问题和努力方向,为城市绿地规划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7,(9)
包容性发展是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各类城市问题的核心理念。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公共服务产品,要合理调节其空间、利益和诉求的冲突,急需包容性发展理念的引导。文章通过剖析城市绿地规划中的排斥性问题,从绿地分布平衡式发展、绿地规划指标多样性发展、绿地服务对象共享式发展和绿地规划程序民主式发展四个维度提出了包容性城市绿地的规划逻辑,并从前提条件的包容、规划过程的包容和规划结果的包容三个层面对城市绿地规划模式进行转换,以形成权利公平、机会均等、规则透明、分配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范式,推动包容性城市建设乃至公平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布局对于构建城市绿色生态体系和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上看,莫斯科对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影响较大.从现状来看,莫斯科城市森林式的绿地布局对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因此,在介绍莫斯科绿地系统规划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其城市总体规划中“自然综合体”的规划内容,提出莫斯科绿地系统规划的启示,以期对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日本都道府县广域绿地规划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芸 《中国园林》2007,23(5):42-46
城市大环境绿化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形成合理城市结构形态、满足城市居民现代生活需求、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区域的角度来探讨城市绿地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必然。日本建设省在1994年对原有的《都市绿地保全法》进行了部分修正之后,将编制“都道府县广域绿地规划”的工作形成制度,并掀起了新一轮绿地系统规划的高潮。试图通过对日本广域绿地系统规划的背景、概要与内容的介绍,分析其主要特征,探究其在广域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目前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英国城市绿地系统分层规划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英国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规划层次做了介绍和分析,总结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英国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思想的演变,及其现行的规划工作内容。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与城市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日益密切。英国从宏观到微观的绿地规划层次,促成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绿地系统工作的开展,其工作内容对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和层次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园林》2019,(4)
城市绿地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理念及方向对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著名宜居城市墨尔本、多伦多、温哥华和奥克兰等城市为研究对象,对此类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城市森林建设规划等相关理念及内容进行解析,总结可借鉴经验。同时对我国绿地规划及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绿地规划改进的方向,以期提高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水平,促进人居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9.
刘骏  唐芝玉 《中国园林》2022,38(8):99-10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是城市绿地规划及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历时性的文本解读可以梳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脉络,厘清规划思想、规划内容、规划方法等变迁与发展特征,了解政策法规、城市发展等因素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影响,并为未来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提供可借鉴的方向与思路。利用文本分析法,结合ROSTCM6软件,对重庆70余年的13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进行定性及定量解读,从规划范围与层次、绿地分类、绿地布局、绿地指标4个方面梳理重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变迁脉络;总结出重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公园绿地始终为规划核心内容,系统化思维逐渐形成,生态保护理念日趋凸显及山城特色不断被塑造”的发展特征;探讨了政策标准、法律法规、制度改革与技术进步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提出响应城市发展定位、协同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张富文 《四川建筑》2016,(4):4-7,12
随着城市发展需求的变化,人们对于城市绿地系统的认识及规划的方法和内容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本文希望通过回顾城市不同发展阶段中,对绿地功能的认识以及相应的建设特点和理论研究重点,并基于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问题及需求,探讨今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1.
陶桂全 《山西建筑》2010,36(5):37-38
通过胡庄镇全镇村庄规划编制现状的分析,对村庄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机遇作了一些探讨,并根据已经完成的试点村庄规划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域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5  
长期以来,混凝土的收缩性质受人关注,但除了大坝以外,通常只测定混凝土的干缩值,并以其评定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然而,随着对水泥与混凝土工程技术的不断研究发现,温度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引起开裂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加速,弹性模量、徐变松弛等参数随之变化,造成开裂趋势明显加大。因此,更新评价和预测混凝土收缩与开裂的方法,寻求改善现今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方法已经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4.
高志 《山西建筑》2002,28(8):11-12
通过方案设计实践,对建筑设计构思、环境设计要点、建筑空间组织形式和使用功能等方案设计要素作了阐述,并探讨了中学科教体文建筑组群空间组织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文章分析了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景观的形式与内涵的深刻变化 ,研究景观规划设计在观念、方法等方面的相应拓展策略 ,并针对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困境与机遇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天沟、檐沟溢水与漏水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沟、檐沟、水落头时有溢水、积水、漏水等弊病,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分析产生的原因有:设计原因、施工不规范、使用管理维护不当等,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区与旅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嘉乐 《中国园林》2000,16(2):29-31
本文论述了旅行与游览的不同概念,列出了风景名胜区的功能,保护与开放的辩证关系。强调风景名胜区不是产业没有理由成为企业,不能利用人民自己的财产从人民身上谋利。明确了风景名胜区管理与旅游服务是两种不同的专业领域,就深入了解各自的本质,掌握不同的运行规律,严格分工,紧密衔接,才能使风景名胜区得以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防灾减灾的问题日益突出。从我国大部分城市防灾规划所考虑的主要灾种出发,文章选择了地震、火灾和洪水这3类灾种来探讨城市防灾减灾问题。同时,结合已发生的典型灾害和潜在的灾害,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出发,分析了各灾种对城市的危害,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凯 《中国建材科技》2017,26(6):124-12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发展也取得重大突破,加之各类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多,机电设备的应用愈加普遍。机电设备是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当中重要的设备,其质量同人们关系密切,因而人们对于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不断总结实际工作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加以妥善解决,最终促进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文章重点围绕机电设备安装中的常见问题展开论述,并就其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Issues around the materiality of housing and inequality ar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day. Yet, housing researchers have not settled on conceptual tools to account for and study the role of both social and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 and their housing. Outlining a new research agenda, I use the idea of social and material vulnerabilities to stress the need to always account for how material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relate in myriad ways that render some people and certain material environments more vulnerable than others. I suggest typologies and comparisons as useful tools researchers might use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s – that can be malleable yet are often institutionalized – between social and material vulnerabilities, and caution against some assumptions that may skew our understandings of housing. I argue that attending to the social and material vulnerabilities of housing reveals ways in which the materiality of other built environments might also be import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