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企业富士施乐公司14日宣布研发木质生物系列塑料成功,并取得了日本生物塑料协会的认定。木质生物塑料以木质资源的纤维素为基础,植物成分占材料总重量约40%,不易燃型相当于UL规格的V-2,属于世界领先材料技术。该材料通过纤维素和石油系列材料的混合,不仅具有易成形的柔软性和流动性,还具有超过石油系列材料ABS树脂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塑料科技》2012,(10):54
<正>日本企业富士施乐公司研发木质生物系列塑料成功,并获得了日本生物塑料协会的认定。木质生物塑料以木质资源的纤维素为基础,植物成份占材料总重量约40%,阻燃等级相当于UL规格的V-2,属于世界领先材料技术。该材料通过纤维素和石油系列材料的混和,不仅具有易成形的柔软性和流动性,还  相似文献   

3.
<正>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日前宣布,成功开发出木质非食用性生物塑料及采用了这种材料的零部件,并取得了日本生物塑料协会的生物塑料认证,这在数码多功能机和打印机行业尚属首次。据介绍,该材料以木质纤维素为基础,植物成分占材料总量的约40%,节省石油资源  相似文献   

4.
《塑料科技》2012,(5):80
<正>近日,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宣布,该公司成功开发了木质非食用性生物塑料及采用这种材料的零部件,并取得日本生物塑料协会的生物塑料(BP)认证标志。这在数码多功能机和打印机行业尚属首次。据悉,该材料以木质纤维素为基础,植物成分占材料总量的约40%,节省石油资源40%,并达到了美国电子电器协会的V-2阻燃标准。该木质非食用性生物塑料材料及采用了这种材料的零部件的成功开发,在世界范围内属于  相似文献   

5.
<正>在2014中国国际橡塑展现场,索尔维宣布推出Ocalio纤维素醋酸酯生物塑料。这种新型非晶态工程生物塑料是一种无毒材料。目前,包括生物增塑剂在内,Ocalio化合物的生物基成分占到了50%。与许多生物塑料不同的是,Ocalio纤维素醋酸酯生物塑料仅使用木浆。这些木浆是完全可再生的资源,不争用粮食资源。此外,Ocalio纤维素醋酸酯化合物的技术性能要高于通过石油产品生产的塑料,可以取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丙烯腈丁  相似文献   

6.
木质纤维材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储量丰富,生物可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制备纳米/亚微米级材料的非常有效的、特殊的方法。将静电纺丝技术应用到制备纳米级木质纤维材料具有深远的意义。木质纤维素静电纺丝技术具体包括纤维素的静电纺丝技术、纤维素衍生物的静电纺丝技术以及木质纤维素的混纺技术等;木质纤维素静电纺丝在载体材料、膜材料和感应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文章概述了木质纤维材料的静电纺丝技术在近年的研究进展,重点归纳了它的溶剂系统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传统石油基高分子薄膜不可降解等问题,纤维素、淀粉、壳聚糖等生物质薄膜材料因其具有绿色可降解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生物质薄膜往往存在强度低、耐水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及功能化应用。本文综述了以木质纤维素作为添加剂增强生物质薄膜的力学强度、防水性、紫外屏蔽等性能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不同结构性质的木质素和不同尺度的微纳米木质纤维素对生物质薄膜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综述了木质纤维素复合生物质薄膜材料在包装材料、电极材料以及催化材料领域中的功能化应用研究进展。分析并展望了木质纤维素复合生物质薄膜在制备及功能化方面的优势、不足以及发展方向,以期为采用木质纤维素改良生物质薄膜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 《国外塑料》2012,(11):19-19
本刊讯日本企业富士施乐公司宣布研发木质生物系列塑料成功,并取得了日本生物塑料协会的认定。  相似文献   

9.
《中国胶粘剂》2012,(12):36
<正>近日,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研究团队以衣康酸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种生物基环氧树脂。该树脂室温黏度低、环氧值高于0.62、合成过程简单、价格低廉且固化物的各项性能达到或优于现有结构相似的石油基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生物基塑料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淀粉塑料、纤维素基材料、聚乳酸(PLA)、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  相似文献   

10.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利用生物物质生产制造的具有优良的特异性能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它可用石油衍生物及农作物衍生的各种天然物质为原料,应用生物化学法合成技术生产,也可使用植物淀粉、纤维素等生物高分子进行制造,这种材料在使用后能够自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资源制备塑料替代品成为当前最具吸引力的研究课题之一。纤维素是生物质中广泛存在的聚合物,因其具有可降解性、可持续性和良好力学性能等特点而被作为高价值材料的前体。然而,纤维素中丰富的羟基结构增强了亲水性,导致纤维素基材料吸水后变软,严重地影响了其力学性能。在保留纤维素环境友好特性的前提下,改善纤维素基材料的耐水性能以提高其在高湿环境下的水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从而拓宽纤维素基材料的实际应用范围,使其成为石油基或煤基塑料的优良替代品。先通过对纤维素结构与性质的分析,引出纤维素基材料所面临的耐水性能差的问题,再介绍了纤维素基材料的耐水性能指标和行业要求,重点阐述了改善纤维素基材料耐水性能的三种优化方法,即涂覆疏水涂层、制备复合材料和施加添加剂。最后对纤维素基材料的耐水性能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提出了其在实际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阻碍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正>芬兰研究人员利用木质纤维和蜘蛛丝成分研发出一种新型生物基材料,未来有望用作塑料的替代品。材料的强度和延展性通常此消彼长不可兼得。将木质纤维与人造蜘蛛丝中的丝蛋白黏合在一起,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生物基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刚度及高柔韧性等特点。研究人员表示,未来这种合成材料可以替代塑料,用于医疗用品的生产以及纺织业和包装业等。与塑料不同,  相似文献   

13.
生物塑料是生物基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的统称。与传统塑料使用石油碳不同,生物基聚合物使用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的碳,例如:糖、淀粉、植物油、纤维素等。其中,玉米、土豆、甘蔗、谷物、木材是使用最普遍的原料。据了解,目前  相似文献   

14.
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结构中,木质素是生物质中纤维素与半纤维素进行生物降解的天然抗性屏障,预处理是打破木质纤维素抗性结构这一阻碍生物转化与利用瓶颈的最主要途径。本文分别概述了木质纤维素蒸汽爆破预处理技术与生物预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蒸汽爆破-生物联合预处理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蒸汽爆破预处理过程中抑制物产生的机理和主要抑制物的种类,并提出了具有脱毒效果的蒸汽爆破-生物联合预处理技术,以及木质纤维素高效预处理技术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木质基生物油的制备工艺及其液化机理,进而介绍了木质基生物沥青的制备方法及其改性机理,并总结了国内外木质基生物沥青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方向。与传统道路石油沥青相比,木质基生物沥青有较好的使用性能、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可以作为传统道路石油沥青的一种良好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6.
木质系列新原料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质系列原料生产的产品具有可生物降解性,不仅可以缓解石油紧缺,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以天然系列原料为资源,生产纤维、乙醇、燃料是一项生物工程,将为人类提供新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木质系列材料的开发利用方法有蒸煮粉碎处理法、有机溶剂蒸解法、酶解法和酸解法等。  相似文献   

17.
电解质作为电池以及电容器等电子设备的组成部件之一,为电子设备充放电过程提供了稳定的离子通道,然而,传统液体电解质材料存在易泄漏及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问题,限制了电解质进一步的应用与发展。凝胶电解质是一种具有突出机械性能和优异离子电导率的电解质材料,其中木质纤维素基凝胶电解质具有高柔韧性、机械强度良好和电荷传输快速等物理化学性能,为凝胶电解质的研究带来了新机遇。综述了近年来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及木质纤维素在凝胶电解质领域的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总结并展望了木质纤维素基凝胶在制备及功能化应用方面的优势、不足及发展方向,以期为木质纤维素基凝胶电解质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的发展动向在液体方面是液体燃料(主要指生物柴油),在化学品方面是替代石油基产品,主要为生物塑料(或称生物高分子)。生物柴油发展到后来,大家把眼光投向了纤维素;生物塑料发展的后来,大家也把目光投向纤维素。现在的纤维集"可再生""绿色"及"不与人抢粮"等各种美誉于一身,大家指望纤维素能够为生物化工的  相似文献   

19.
《杭州化工》2014,(3):26-26
<正>日本NEC公司日前宣布,已开发出一种二段法多相合成方法,可用于从非食用的植物纤维素制造高功能性生物塑料。它具有优异的热塑性、耐热性和耐水性,适宜制造电子设备等耐用产品。该公司已计划2016年大规模生产这种生物塑料。这种生物塑料是将溶胀凝胶状的纤维素材料在温度为100℃或更低的情况下,首先与改性腰  相似文献   

20.
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阐述了由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制备生物燃料乙醇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综述了国内外对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预处理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预处理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技术.最后对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预处理技术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