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用密度法,DSC、X射线衍射研究了PET纤维的纺速对结晶度和其他结构参数的影响,发现结晶度和某些结构参数在纺速3300m/min下出现不连续变化,预示该中速纺的纤维容易诱发结晶。通过分析该中速纺纤维在低于T_g的不同温度下于定长(受约束)和不定长(可自由松弛)下热处理后各结构参数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其结晶机制,说明其容易诱发结晶的原因是中介态含量接近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于沸水收缩率、自然拉伸比以及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结晶度,表观晶粒尺寸和晶区取向因子等指标来描述熔融纺丝时不同纺速下PET初生丝的超分子结构。纺丝速度在1500~4800m/min范围内变化。测得的数据表明在较低的纺速下卷取的PET初生丝是不结晶的,而在较高纺速下纺制的PET初生丝结晶度要高得多。在实验的纺速范围内,PET初生丝的结晶度在纺速增加的过程中有突变现象,这主要是分子取向诱导所致,也即存在一个诱导结晶的临界取向度。最后,就不同纺速下PET初生丝的力学性能特征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取向涤纶结晶时的自动伸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次热处理的形式,通过定长及自由热定型,找到了直接测试取向涤纶在结晶过程中产生自动伸长的方法。并得出:产生结晶伸长的纺速约为1800—3200m/min,能产生最大伸长的纺速为2500m/min左右。经X光、DSC及密度等方法,测定了在伸长前后的纤维结晶度、晶区和非晶区取向以及晶体尺寸的变化。据此提出了纤维在伸长过程中内部分子结构的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涤纶熔融纺丝过程中进行纺程加热来研究纤维于纺程上结构的变化。即在不同纺速、不同加热温度等工艺条件下,测其结晶度、取向度、密度、双折射值等。研究结果表明:①纺程加热可促使PET分子在纺程上结晶,在实验的加热条件下纺速为3000米/分时是促发PET分子在纺程上开始结晶的转变速度。3200米/分以上的纺速,结晶度随纺速变化较小。纺速约为4200米/分时,纤维中达到较高的结晶度;③纺程加热不一定引起纺程结晶,只有在一定纺速下才能促使结晶的发生;③纺程加热得到的纤维以高晶区取向度,且晶区取向不随纺速变化为特征。△n值随纺速提高可增加到接近拉伸丝水平;④纺程加热得到纤维的结构有其特殊性,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用声速法、密度和双折射法研究了PET的POY和LOY丝在存放和热处理中的变化。结果表明,用声速法可以跟踪卷绕所得初生纤维在早期结构重排产生的变化。取决于PET初生纤维在热处理前的双折射、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可以观察到分子取向的弛豫或结晶,初生纤维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用密度法、双折射法和应力测量等方法研究了紧张或松弛状态对取向非晶态PET卷绕丝和膜的结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其结晶速率取决于试样原始的双折射,试样两端固定与否,对结晶速率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规律。高取向PET,两端固定态的结晶速率较快;双折射较低的取向非晶态PET松弛状态时结晶速率较快。结合PET试样在热处理中双折射和应力的变化数据探讨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用密度法、DSC,偏光显微镜(PLM)和测定收缩率研究了1,2-二氯乙烷对不同纺速PET纤维聚集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纺速不同,溶剂诱导结晶(SINC)及其动力学过程不同。高速纺纤维系取向晶态结构,对溶剂扩散有抑制作用。低、中速纺纤维基本为非晶态结构,SINC过程易于进行,但中速纺纤维取向非晶态含量高,溶胀度和收缩率较小。从而印证了关于不同纺速PET纤维结构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用 DSC、TGA 方法分析比较了阳离子可染涤纶(ECDP)切片的结晶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能.用密度梯度法、声速法、S—S曲线、DSC、DDV 等方法对高速卷绕条件下的 ECDP 纤维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纺速对 ECDP 卷绕丝的影响规律,并对卷绕丝和 DT 丝的结构性质作了比较.本文还将 ECDP 与 PET 高速纺作了比较,从理论上解释了两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正> 一 概 要 将PET商品纤维在100~258℃范围松弛和定长紧张热定型5分钟,可以制得具有各种结构和形态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长丝。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测定在两种条件下进行,即被测样品在DSC池中自由放置任其收缩或将其固定不让收缩。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晶区取向、结晶尺  相似文献   

10.
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对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采用二维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高强涤纶工业丝分别经过25,75,125,175,225℃温度热处理后其结晶度和晶区取向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较低的热处理温度区域(25~75℃),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高强涤纶工业丝的非晶区分子链段开始活动,晶区结构变得松散,结晶度下降,进一步升高热处理温度至125℃时,纤维晶区发生重结晶现象,结晶度略微增长,而热处理温度升高至175~225℃时,纤维逐渐熔融,结晶度显著下降;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高强涤纶工业丝(010)晶面和(100)晶面的晶区取向度降低,(-110)晶面的晶区取向度增加,但纤维的晶区总取向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主要是由(-110)晶面的晶区取向度增加导致。  相似文献   

11.
纺丝速度和第三单体含量对CDP纤维超分子结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由 X射线衍射法、DSC法测定的结晶度和沸水收缩率、自然拉伸比、声速取向因子等指标 ,描述了纺丝速度在 1~ 5 km/ min内变化的阳离子染料可染型共聚酯 (CDP)卷绕丝的超分子结构 ;同时对不同第三单体含量的 CDP纤维热处理后部分超分子结构参数、收缩性能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实验范围内 ,CDP卷绕丝的结晶、取向程度均随着纺丝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第三单体含量增多 ,纤维结晶、取向程度减小、干热收缩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正> 曾有人用多种物理手段对PET树脂、薄膜、纤维的固态结晶行为作过研究。例如,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冷结晶峰的变化,以揭示固态结晶的行为;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研究不同加工和热处理后的PET材料的结晶形态、取向度、结晶度以及反式和旁式构象含量的变化对固态结晶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由于聚丙烯缺乏染色席次,熔体着色成为工业化生产聚丙烯纤维普遍采用的办法。本文通过本色(纯PP)及着色聚丙烯高速卷绕丝的对比研究,揭示了聚丙烯着色熔体高速纺时纤维结构形成的基本规律。色母粒的加入改变了熔体冷却固化过程。使纺丝张力大大提高。在较低纺速下,着色卷绕丝结晶度增强主要归因于次晶的快速生长;在较高纺速下,结晶度增加主要归因于α晶的快速生长。同时,颜料颗粒的存在,不仅减弱了无定形区的大分子缠结和分子间力,而且使结晶区的折叠链结构更趋松散并使缚结分子易从晶片中滑脱。因此,相同纺速下制取的聚丙烯卷绕丝总是具有较低的强度、较低的屈服应力和较大的延伸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X射线衍射、DSC、双折射、密度梯度等方法探讨了在3km/min高纺速下,纺丝温度对丙纶POY的超分子结构与后加工性能的影响,对冷却条件的影响也进行了讨论。指出在280℃以下范围提高纺丝温度可以降低聚丙烯高速纺程上的流变张力,使卷绕丝的结晶度降低,结晶成分中次晶含量增加,非晶区取向度提高。采用缓慢冷却有和于提高POY的非晶区预取向。采用MI=35的聚丙烯树脂,在纺丝温度270℃和缓冷条件下可得具有优良后加工性能的丙纶POY,在414m/min速度下经加弹所得DTY的强度为41.1cN/t(?)x,伸长为34.1%,卷曲率为20%,卷曲稳定性为92%。  相似文献   

15.
氮化硅晶界玻璃相结晶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种经过不同温度下热处理的热压氮化硅样品(含5wt%Y_2O_3和2wt%Al_2O_3添加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微量分析和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处理后晶界区产生相变化。晶界玻璃相由于热处理而结晶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X射线大角衍射(WAXD)法测定不同拉伸工艺的双轴取向PET薄膜的结晶和取向。测定结果表明,PET薄膜的结晶度和取向度主要决定于薄膜的拉伸温度、热定型温度和拉伸速度,PET薄膜的结晶和取向直接影响到薄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应用X射线衍射考察了涤纶纤维的取向和晶体结构问题。表明高速纺纤维(新会涤纶厂提供,纺丝速度为4500米/分,经180℃热空气处理30秒钟)在热水中的处理是体系中非晶取向分子链的应力松弛过程,在定长的条件下,热水处理使得分子的运动受到应力的作用而使得晶体和非晶分子更有利于在应力方向的排列,因而晶区取向度和非晶取向度均有所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晶区在纤维方向的规整化。在未定长条件下,热水处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小角激光散射仪和偏光显微镜观察了PBT的球晶形态。由于结晶条件不同而产生寻常球晶和非寻常球晶。与PET比较可知,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少许差异,而使球晶形态受到很大影响,PBT和PET纤维的双折射率都随纺速的提高而增大,但在同一纺速条件下PBT纤维的双折射率要高得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动态力学性能(DMA)测试研究了130℃高温拉伸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C/PET)合金的非晶相分子取向与黏弹性的关系。从微观结构决定宏观性能的观点出发,验证了聚合物制品取向态与储能模量、损耗模量之间的关系。根据DMA温度扫描模式下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曲线的物理意义,分别提取共混试样玻璃态时储能模量平台区的末端和高弹态时损耗模量峰值作为与取向比较的参考值。获得的动态黏弹性的取向依赖关系与纯PC试样进行了比较,均近似符合e指数规律。储能模量随非晶区域分子取向的增加而提高,且随着PET用量的增加,储能模量增速降低。损耗模量与取向也显示出相似的递增关系,却并未明显受到PET用量的影响。由此结果讨论了富含PC的共混试样中非晶区域分子取向对黏弹性能影响的机理,以及不同PET用量对分子取向行为的影响。实验通过对不同取向态的对比,近似获得了取向结构发展中结构性能的动态联系。为研究和控制PC/PET合金性能,进一步了解PC分子取向的机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 根据Wakelin等人的原理,自制标样,用积分指数法对一系列不同热处理的PET切片、初生丝、拉伸丝以及高速纺POY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数据处理简单可靠,有较高准确度,绝对误差约2%。结晶指数值同密度值有线性趋势。回归直线方程外推的非取向和取向PET无定形密度值分别为1.338g/cm~3和1.353g/cm~3,同公认的文献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