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包括合成纤维与纤维素纤维在内,1986年世界化纤产量以1609.8万吨的数字再创历史最高记录,比前一年增长3%。1984~1986三年相比,年增长率逐年递减1%。1986年合纤产量以4%的增长率达1311.3万吨,其中锦纶占合纤总量的26%、涤纶占50%、腈纶占18%、其他合纤品种占6%;纤  相似文献   

2.
一、国外合纤生产概况: 近年来直到1973年,国外化学纤维工业生产一直是直线上升的。1974年至1975年,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化纤生产第一次大幅度下降,到1976年才逐渐恢复,产量又超过1973年的最高水平,为1230万吨,其中合纤为880万吨,约占化纤产量的四分之三,美国合纤产量为300万吨,约占世界合纤产量的35%;日本合纤产量为145万吨,约占世界合纤产量的15%。据估计1980年世界化纤产量将达1480万吨,其中合纤占  相似文献   

3.
1996GlobalFibreOutput据日本化纤协会报道,1996年的全球纤维产量约为4200万吨,比上年减少1.4%。全球纤维产量中,合纤1900万吨,增加2.9%,主要是亚洲合纤产量增加。1995年产量有所增加的纤维素纤维(不包括醋酯短纤),1996年产量降至240万吨,下降了53%,这与欧洲、美国和中国的产量减少有关。全球包括合纤和纤维素纤维在内的化学纤维,1996年产量为2140万吨,比上年增加1.9%。化纤占纤维总产量的51%。天然纤维中,棉花1995年产量增加,而1996年保持1900万吨的水平,比1995年下降了4.6%,这是因为虽然美国棉花产量增加,而…  相似文献   

4.
1986年联邦德国化纤总产量为94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1%,相当于3万吨。在化学纤维中,合纤产量比上年减少2.8%;达77.9万吨,占化纤总产量的83%。在合成纤维中,涤纶比上年减少3.1%,达31.1万吨,占合纤产量的40%;腈纶比上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1989年我国化纤生产总产量为147万吨,其中合成纤维126.7万吨,占86%,而聚酯纤维为94.5万吨,占合纤75%,占化纤64.6%。在聚酯纤维中,涤纶短纤维为58万吨,占聚酯纤维总产量61%。因此,发展涤纶纤维,尤其是  相似文献   

6.
《纺织导报》1997,(6):6-7
ChemicalFibreWorldProductionin1996据AKZONobel纤维公司资料,1996年世界化纤产量增长了100万吨,较1995年增长4%,达2410万吨,其中合纤增长110万吨,较1995年增长5%,达2130万吨;纤维素纤维较上年下降5%,产量为280万吨;纤维素纤维较上年下降5%,产量为280万吨(包括香烟过滤嘴用醋酯纤维丝束),较1995年减少了12.5万吨。化纤生产能力增加了7%,因此,1996年世界化纤生产能力依旧过剩。目前世界化纤产量达2410万吨,使其在世界纺织纤维电括羊毛和棉花)市场中的份额达到54%(见表1)。表1按品种划分世界化纤产量历吨)聚…  相似文献   

7.
一、化纤产量初步统计完成146.5万吨,达到年度计划的104.6%,比1988年增长12.6%,提前一年完成“七·五” 计划化纤产量指标 1.分品种产量完成情况 粘胶纤维完成19.6万吨,合成纤维完成126.9万吨,分别比1988年增长11%和12.8%。其中增长最快的是腈纶,增长率36.4%,其次是涤纶长丝,增长率15.1%,维纶和涤纶短纤维因市场价格因素,未能完成年度计划。 2.纺织用纤维进口情况 1989年进口化学纤维合计64.7万吨,比1988年减少5%,其中合成纤维进口52万吨,比去年减少9.3%。 二、化纤品种有了进一步发展,差别化纤维产量达到15.5万吨,比1988年增长35.7%,占化纤总产量的10.8% 1.化纤大类品种有了增加 1)300吨氨纶装置,在烟台建成投产,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2)涤纶工业用丝形成2500吨生产能力(无锡合纤总厂,上海十四纤),丙纶烟用丝束通过国家鉴定 2.差别化纤维的发展情况 1989年差别化纤维的种类达到27类,档次和水平有了提高,增长最快的是缝纫线  相似文献   

8.
1961~1972年世界化纤产量平均每年增长9.6%,1972年的产量超过1,000万吨,其中纺织纤维的消费约占总量的40%,尤以合成纤维的增长更为迅速,同期内合纤年平均增长20%以上,而天然纤维的增长率为2%,人造纤维的增长率为2.6%。预计到1980年,世界化纤总产量将超过1,500万吨,其中纺织原料在总构成中占52~55%。据推测,至2000年时,世界化纤产量将达3,800~4,000万吨。  相似文献   

9.
涤纶、锦纶、腈纶和丙纶是目前世界主要四大合成纤维,它们占世界所有合纤生产与消费的98%。1993年全球合纤生产1955.2万吨,占纺织纤维总量的36.2%。四种产品以外的其它合纤产量为45.5万吨,其中聚氯乙稀纤维(氯纶)、聚偏氯乙稀纤维(萨纶)、聚乙稀醇纤维(维纶)及改性腈纶合计24.9万吨,芳纶3万吨,弹性纤维7.3万吨,聚乙稀系纤维7.8万吨。正在开发的少量其它品种如碳氟树脂纤维、蜜胺、聚丙稀酸酯、聚酰亚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的合纤工业在诸发达国家中是按自己的特点发展的,其主要特点是①其它国家的产品都是涤纶、锦纶、腈纶这样一个顺序,而意大利却恰恰相反,腈纶的产量最高,为28万吨,占40%。②聚丙烯系纤维产量较大,85年产量为8万多吨,是欧洲第一位,远远超过了日本。③向中国大量出口,85年为8万吨,其合纤出口总量为42万吨,约占20%。  相似文献   

11.
1994年全球化纤生产状况据日本化纤协会推算,1994年全球纤维产量达3950万吨,其中合成纤维产量突破1700万吨大关,比1993年增长6%,创下近期少有的高增长率纪录1994年全球化纤、合纤产量均比前年增产100万吨(详见附表)。从地区来看,美国...  相似文献   

12.
一、世界化纤情况1985年世界化纤总产量达1,551万吨,占世界纤维总量3301万吨的47%,其中合成纤维产量为1,249万吨,纤维素纤维为302万吨,主要化学纤维生产国家和地区产量各为:美国:311.7万吨,西德300万吨,日本174.7万吨,台湾地区113.4万吨,南朝鲜82.6万吨,中国94.78万吨。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是全球化学纤维产业链最齐全、品种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化纤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2016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达到4944万吨,占全球总量的70%,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80%以上,产品广泛应用于传统纺织加工、体育休闲、交通运输、能源环保、安全防护、土工建筑、医疗卫生、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诸多不同领域。"十二五"是我国化纤行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的重要时期,消费者的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涤纶长丝发展很快,1980年涤纶长丝占世界纤维总消耗量的8%,占化学纤维的20%。据估计1998年涤纶长丝将占世界纤维总消耗量的11%,占全部化纤的23%。近年来,我国涤纶长丝也有很大的发展,从1981年0.4万吨发展到1985年5.2万吨,增长13倍。估计到1998年,还将增长10倍,即达到52万吨。随着涤纶长丝的迅速增长,化纤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穿着舒适的性能,花色品种多样化等衣着、装饰、工业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当前国外(主要是美国和日本),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采用所谓合纤的柔性生产体系(FMS)。其中:  相似文献   

15.
吕仕元 《江苏纺织》2000,(11):12-14
1998年,美国和欧洲年人均纤维消费总量已达37.2kg和21.5kg。我国虽不足6kg/人年,但1999年化纤总量已达600万吨,棉仅400万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纤维消费习惯已倾向于化纤。为此,探讨新合纤面料开发可以说是国内外共同关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1977年世界化纤产量达到1290万吨,比1976年大约增加70万吨。1977年生产合成纤维930万吨(占72%),纤维素纤维360万吨(占28%)。下面是一些国家和地区1977年的化学纤维产量和1977/1976年产量对比。  相似文献   

17.
国外简讯     
☆世界化纤产量据西德《化纤纺织工业》79年第2期报导,78年世界化纤产量如77年一样继续增长,达1360万吨( 6%),增长80万吨。其中合纤产量增加超过70万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合成纤维工业进入八十年代后,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六十年代,世界合纤工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着眼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如1960年世界合纤产量为70万吨,其中长丝42万吨,短纤维28万吨。十年后的1970年世界合纤产量为493万吨,长丝251万吨,短纤维242万吨;产量激增704%,其中  相似文献   

19.
《纺织指导》2007,(1):77-77
据2005年3月份的统计.中国化学纤维工业的开工率已降至65%-70%.出现了生产商淘汰、生产线停运、出卖设备等现象。由于不断地投资,中国化学纤维产量已达到2004年1420万吨.2005年大约又增加200多万吨,占世界化纤总产量的42.8%;化纤加工量1710万吨.占国内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65%;化纤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453.5亿美元,占纺织行业出口创汇总额的36%.化纤及下游加工产业已是纺织主要创汇的产业。  相似文献   

20.
《印染》1976,(5)
随着合纤在整个耗用纤维中的比重增长,适用于合纤的染整设备也相应地得到发展。例如日本1974年全国印染加工产量为43亿米~2,其中合纤织物要占25亿米~2,约占总量的58%,化纤织物为2亿米~2,两者合计要占到总产量的63%。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长丝织物,上述合纤织物产量25亿米~2中,长丝织物为13亿米~2,为合纤织物的一半以上。长丝织物一般为尼纶的长丝及涤纶的长丝、低弹织物;合纤混纺织物有涤/棉、涤/粘、涤/腈等。另一个动向是针织物的使用比重增长,以及为了使合纤及其混纺织物经过加工整理,能达到仿毛、仿丝等天然纤维的外观、手感,因此适合这种加工需要的染整设备就显得十分迫切需要了。 长丝、混纺织物及针织物的加工,要求无张力或低张力,因此“松”成为这类设备的特点;针织物除了圆筒针织物以外,其他加工的条件,与长丝织物等的要求相仿,所以在松式加工上,针织物与机织物的界限也日益缩短。 国外对于松式加工的设备,一般是沿用过去毛、丝织物及人丝织物的加工设备,这类设备以间歇式的居多,生产效率不高,其后又研究制出了一些连续生产的松式设备,以及对原有的松式设备进行了改进,以适应形势的要求,但松式连续设备仅限于前处理和后整理,在染色方面还是以间歇式为主.连续染色仍然沿用棉布加工的设备.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