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抽油井的流压可间接地由动液面折算,但是,由于泡沫段的影响,使得动液面资料误差大而不能准确地计算出抽油井的真实流压值。本文把泵以上混气油柱折算成不含气的纯油柱,即去掉拟泡沫段的拟真液面,使动液面资料真实、可靠,能够较正确地反映抽油井的生产状况和流动压力,为油井采取措施提供可靠依据。该项技术在桥口油田现场应用中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吐哈油田开发初期,生产气油体积比往往在200以上,机采井生产稳定后,环空流体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故存在一段泡沫段。动液面测试过程中,声波遇到泡沫段上界面时即开始反射,测试的液面为"假液面",这类油井的动液面测试误差达到500 m以上。为此,研究了一种新方法来解释油井的真实液面。应用这种新的解释方法解释油井液面深度,不但能确定液面的真实深度,并且能确定泡沫段的长度,解释精度大于95%。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因油稠掺稀生产,电泵井停掺稀测液面存在电流升高、过载及躺井风险,加大了生产成本,同时因掺稀生产油套环空存在泡沫段及负压,导致电泵井动液面数据极其缺乏,制约了油田的开发生产。电泵井憋压法计算动液面以电泵井的频率与扬程及总动压头之间的关系作为理论依据,推导出动液面的计算式,并在现场进行了大量对比实验,证明计算结果合理、可靠,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4.
在塔河缝洞型稠油油藏开采过程中,通常采用掺稀降黏的技术进行生产,掺稀降黏开采井井筒条件复杂,井底压力测试难度较大,主要通过测试环空液面数据折算井底压力进行分析。目前,已有的井底压力折算方法对于掺入稀油的影响考虑不足,并且常规试井解释无法处理关井前注稀油防堵塞措施的影响。考虑掺入稀油的影响,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掺稀开采井的液面数据井底压力折算方法,同时针对不同测试曲线特征,分别建立了多级流量处理及变井筒储集效应处理的分析方法,综合形成了一套改进的掺稀开采井的液面数据试井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进行现场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可靠性较好,为缝洞型稠油油藏掺稀降黏开采井的液面数据分析从数据处理到试井解释提供了一整套实用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功图计算动液面的方法初步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井动液面是进行机采井设计的重要依据,目前所采用的动液面测试仪器由于受油井套管环空内死油环、井下狗腿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测试分析结果与实际液面情况不符,因为液面对于功图形状及载荷影响明显,因此试图通过功图数据确定一个相对准确的动液面数据,并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油藏综合治理和制定单井措施提供重要依据,冀东油田不断改进抽油井试井工艺,完善解释方法.目前主要通过起泵测压、环空测压、液面监测和随泵测压等方法进行抽油井试井.起泵测压主要用于测静压;环空测压受井深、井斜的影响不能大面积推广;液面监测简便易行,但折算井底压力的精度受到泡沫段和油、液界面位移的影响;随泵测压可准确地反映井底压力的波动变化,能够指导抽油井措施的实施.对井底压力的折算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要分别确立适合各区块的液面折算井底压力的经验公式和计算方法,同时用环空实测压力与液面恢复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现场实践证明,准确的试井资料在油藏动态分析和油井措施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抽油井流压低于原油饱和压力时,环空中由于气体从油中分离出来而产生泡沫段,从而失去明显的油气界面,无法采用回声仪测试油井的真实液面。根据物质平衡方法设计的拟液面测试仪,可通过测试油井环空排气量来确定油井的真实液面。现场测试表明,该方法比回声仪测试法减少误差10%以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油田区块实际测试资料得到有关环空液柱流体的PVT经验规律,然后应用该规律确定相应参数,折算出抽油井井底压力;同时计算出液面续流量,最后通过续流量的卷积积分实现液面井底压力的试井分析,求出有关地层参数.与直接下环空压力计测试相比,本方法的优点不仅是测试成本低,而且能够提前得到径向流直线段,可以解决一些恢复时间长的早期资料的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抽油井用液面计算压力的两种方法后指出:混和法采用一段流体计算井底静压,即用大庆地区的松Ⅰ法推算地层压力,而用三段流体计算流压,这是逻辑上的矛盾。在计算流压时,未区分泡沫液面,因而计算值偏高,甚至高于地层压力。地层压力计算值误差太大的原因,主要不在于松Ⅰ法,而是建立的一段流体状态数学模型不符合油井情况,及取用的流体相对密度不合理等造成。“液面在井口不计算压力”不合理。应该推广系统法计算压力。  相似文献   

10.
高油气比油井由于泡沫段的影响,使得录取的资料数据误差大而不能准确地计算出油井的真实液面,为此对井中油套环空流体流动状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理论计算泡沫液面的计算公式,即去掉拟泡沫段的拟真液面,使动液面资料真实、可靠,为油井采取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确预测积液水平井井筒压力与液位是优选排液工艺、制定排液参数的技术关键。基于U型管原理,结合流体静力学与动力学方程,建立了积液水平井油管与油套环空压力平衡模型。模型中油管压降来源于液位以上流动气体与液位以下的两相流动,其两相流持液率基于漂移模型得到;油套环空压降则来源于液位以上的静气柱压力和液位以下的静液柱压力;油管与油套环空压力在井下连通点处相等;模型计算采用了先借助地面回声仪获得油套环空中的液位,再利用模型求解油管液位及压力的方法。川西气田什邡6-1HF水平井的模型预测压力与实际测压数据的误差为3.75%,表明该方法能够正确预测川西气田积液水平井的井筒压力与积液液位,且预测时效优于传统的测压方法。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油管液位通常高于环空液位,油套压差的减少能够间接反映油管积液量的减少,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高凝低能油井测液面恢复间开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能低产油井由于地层能量差、产量低、泵效低,在连续生产的情况下带来电量消耗大,油管杆磨损严重等问题,使得电费高、作业费用高,投入产出比低,影响了开发效益。文章针对河南东庄杨坡油田油井高凝低能的特点,采用测液面恢复实现间开技术,能够较好地确定油井的供液能力,从而根据井下供液能力确定油井的开抽、停抽时段,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技术也适合其他能量差、液量低的油井。在低产低能井的应用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有杆抽油泵举升过程中,根据供液能力的差别,分别确定了泵吸入口压力和活塞受力的计算方法;在静态模型建立的基础上,以抽油杆受力波动方程为指导,对井筒举升过程抽油杆运动阻尼系数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建立了有杆抽油泵举升动态模型。以地面实测示功图为约束,计算不同供液工况下井筒纵向空间的压力、抽油杆柱受力等数值分布,对泵吸入口压力、动液面、地层流压等参数进行模拟计算,建立了不同供液状况下有杆抽油泵举升过程参数连续模拟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供液不足工况下油井动液面计算的精度要求,为井筒举升分析、工作制度优化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抽油机井检泵作业过程中井液喷出污染环境的问题,满足生产时不动管柱过环空测试的需求,开展了可环空测试井筒防喷技术研究。通过研制Y445封隔器、阀芯式井下开关等核心工具,与抽油泵、捅杆形成防喷工艺管柱。生产时,阀芯式井下开关开启,最小内通径?36 mm,为测试仪器起下提供了中心通道;检泵作业时,下放泵抽管柱时关闭阀芯式井下开关以实现井筒防喷。利用有限元模拟分析了0~25 MPa不同套压下工艺管柱的密封性能和锚定性能,最高防喷压力28.4 MPa,防上顶力不小于422 kN。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工艺管柱在25 MPa套压下安全可靠。该技术在大庆油田现场试验了5口井,二次检泵作业2口井,施工全程井口无溢流,过环空产出剖面测试仪器通过顺畅、无卡阻,实现了抽油机井不压井检泵作业和不动管柱过环空测试。  相似文献   

15.
随泵测试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继红 《油气井测试》2007,16(1):56-56,59
随泵测试技术为动态了解非自喷井油藏的储层特性(地层有效渗透率),井的完善程度、地层亏空情况,调整注水开发方案进行下一步增产措施(特别是新区块的新井)提供了直接依据。彻底解决了以往非自喷井只靠液面监测来获取单一地层压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恶劣的井下环境使高含硫气井油套环空往往存在多漏点泄漏,不仅会使环空压力上升,同时还会引起环空液面下降,严重威胁该类气井的井筒完整性和安全生产。基于完井管柱泄漏点组合的可能性,总结了上漏点+下漏点丝扣泄漏、上漏点+下漏点本体泄漏和上漏点+封隔器泄漏3种多漏点泄漏模式,并对每种泄漏模式对应的环空压力上升规律和环空液面下降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下漏点为过气不过液的丝扣泄漏时,其对于多漏点泄漏只起一个加速泄漏的作用;当下漏点为过气也过液的本体泄漏时,泄漏过程中会出现“环空上泄气下漏液同存”状态;当下漏点为封隔器泄漏时,环空压力上升过程中会多次出现明显的上升→突降模式,环空液面也会呈现阶梯式下降。结合高含硫气井的实际情况以及多漏点泄漏规律,提出3种操作简单、现场易实施、成本较低的控制措施,包括井下节流技术、碳酸钙堵漏技术和高黏低密度环空保护液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可在类似高含硫气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变频器在地面驱动螺杆泵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地面驱动螺杆泵抽油杆断、脱频繁及单井提液调整参数难以控制等问题,开发了螺杆泵井的变频调速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准确、实时地监控螺杆泵井的扭矩、转速等工况参数,并对螺杆泵井实施变频调速和自动控制。该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螺杆泵井的管理水平,有效地减缓了抽油杆的频繁断、脱问题,延长了螺杆泵井的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18.
龚伟安 《石油机械》1998,26(4):42-47
通过抽油机在补偿泵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消耗问题和补偿泵增产与IPR曲线的关系的讨论,再次证明了:1.在补偿泵的工作过程中,抽油机要输出能量,这部分能量转化为由井底将液体提升到动液面的能量,因而节省了油层的弹性能。2.根据渗流力学理论,在动液面相同的情况下,普通泵采油指数的下降速度大于补偿泵,因而后者的总产出量比前者要大;在定产量的工况下,补偿泵的稳产周期比普通泵长,因而也达到了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碳酸盐岩地层的薄水泥环套管井情形,计算了声波合成波形,着重讨论了一界面和二界面流体环隙宽度变化的声波波形特征。合成波形及其频谱分析表明,套管波幅度、地层波幅度和波列后续波的持续时间均与流体环隙宽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