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常规物性、岩石及铸体薄片、重矿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多项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储层特征及油藏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该储集层砂岩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岩屑长石砂岩次之,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区内油藏类型可分为构造-岩性油藏和岩性-地层油藏,东西向展布的鼻隆构造与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洼地泥岩遮挡是主要的油藏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层序格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深入了解层序和沉积之间的关系,综合运用地震、岩心、测井等资料及井-震结合对比分析,将塔中地区志留系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提出了层序格架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志留系存在4类油气成藏模式.海侵构造型,受层序与构造双重控制,SQ1海侵域下沥青砂岩段发育砂坪和潮汐水道优质储层,与上覆灰色泥岩形成优质储盖组合,油气经断裂向上运移,在构造高部位可成藏;高位岩性型,受沉积与断裂控制,SQ1高位域上沥青砂岩段和SQ2高位域上砂岩段多为混合坪沉积,易形成岩性圈闭,油气由断裂及连通砂体运移至其中可成藏;地层型,受控于层序地层展布,SQ1底部下沥青砂岩存在地层超覆,受上覆泥岩遮挡可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型或岩性上倾尖灭型油气藏;在井区北部地层埋藏较深未遭受剥蚀区域发育有古油藏残余型.  相似文献   

3.
塔中志留系的油气及沥青砂岩主要分布于下砂岩段.自塔中西北段向东南段志留系的油气藏可分为构造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地层-岩性油气藏3类.塔中主垒带志留系的油气以中上奥陶统来源为主,局部存在中下寒武统的贡献;围斜区的油气来自中上奥陶统.塔中志留系有两套较好的储盖组合,红色泥岩段和下砂岩段的中亚段泥岩为两套有效盖层.志留...  相似文献   

4.
八面河地区孔店组具有特殊的油气成藏特征,且油气资源丰富。在剖析了该地区的成藏基本条件、油藏发育类型以及成藏控制因素的基础上,认为,该地区主要发育地层超覆不整合油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及构造油气藏;油气成藏主要受断裂活动和油气疏导体系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东营组作为断陷末期沉积的重要地层,已成为济阳坳陷"十三五"期间重要增储地层,但相对于上下层系,其勘探程度明显偏低。圈闭样式及形成机制不清、成藏规律不明是制约东营组勘探的主要问题。基于东营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构造背景分析,通过东营组成藏静态要素的统计分析及典型油藏的解剖,分析了不同构造岩相带东营组成藏条件,并建立济阳坳陷东营组跨凹陷的油藏分布序列,即盆缘凸起带发育的由不整合控制的地层油藏系列;中部浅凹-斜坡带油源断层、泥岩盖层、复式圈闭控制的构造类油藏系列;北部深凹带由烃源岩及超压体系控制的岩性类油藏系列。东营组油藏的分布序列突破了凹陷的分隔性,形成的是一种跨凹陷的分布序列,对该油藏分布序列的认识对于指导东营组不同类型的油藏勘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通常认为长2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和优质储层控制,构造、裂缝等其他地质因素作用较弱.对陕北斜坡东部蟠龙油田长2油层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的研究表明,蟠龙油田长2油藏的形成和富集受沉积相带和优质储层、鼻状隆起背景、区域盖层与局部盖层、运移通道等多种因素控制,其中,鼻状隆起与局部盖层对长2油藏意义更为突出,鼻状隆起的围斜部位油藏最为富集,而局部盖层拓展了油层纵向分布范围.长2油藏类型复杂多样,除岩性油藏以外,以构造-岩性为主的复合油藏是该区长2油藏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7.
根据沉积岩内孢粉藻类的沉积特征可以还原地层沉积时期的古环境。以LD17-1-1Z井为例,通过分析孔店组41块岩屑样品的孢粉、藻类分布信息和岩性特征,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辽东凹陷南部地区孔店组的古沉积环境进行恢复。岩屑样品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灰绿色泥岩和少量红色泥岩,其中发育大量孢粉化石。以孢粉、藻类对气候条件和沉积环境的指示为基础,结合岩性组合特征对研究区孔店组的气候和沉积环境进行探讨,认为研究区孔店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形成半干旱-半湿润气候背景下的浅湖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
三叠盆地是阿尔及利亚的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优越,主要烃源岩为下志留统页岩.主要储层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和三叠系砂岩,区域良好盖层是巨厚的泥灰岩、白云岩、硬石膏和岩盐.生储盖组合类型包括古生新储、新生古储和自生自储三种.三叠盆地具有形成构造油气藏、构造-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针对潜山表层风化壳油藏研究较多,潜山内幕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较少状况.从油源条件、构造活动对储层发育、输导方式和封堵盖层的配置等角度研究了桩西潜山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孤北洼陷和桩东凹陷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油源,储层、盖层、圈闭的发育主要受控于褶皱和断裂构造,由此形成以裂缝为主的复杂圈闭组合.油气沿油源断层和褶皱-断裂-裂缝进入潜山内幕溶蚀带成藏.油气分布主要受控于裂缝发育程度,正断层尤其是油源断层对下古生界储层改造是油气运移指向区,逆断层下盘地层挠曲形成缝洞发育带可形成富集高产油藏.  相似文献   

10.
以江汉盆地潜北凹陷周返断裂带古近系潜江组为例,对潜江凹陷层序进行地层学研究,建立了潜江组层序地层格架,确定了各层序及体系域的砂体展布规律。该区受区域构造应力的影响,区内发育了一系列近北东向断层,这些断层与近北西-南东走向的砂体相交,形成断层切割长条形砂体的断层岩性圈闭。整体解剖发现这些断层都具有同生性和继承性,表现为周矶断裂带构造坡折发育,在低位区,极易形成上倾尖灭的岩性油藏,周返地区东北向断层与西北向砂岩尖灭线斜交,是断层-岩性油藏发育区。  相似文献   

11.
基山砂体是惠民凹陷勘探的主力砂体,前景广阔.通过对基山砂体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及岩石结构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基山砂体为一套混合成因的三角洲-沟道-浊积扇沉积体系,纵向上分为4期.基山砂体粒度较细,以细、粉砂岩为主,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总体上具有中孔低渗、非均质性强、次生孔隙发育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山砂体的成藏要素,结果表明,丰富的油源、良好的储层、有利的运移条件、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多种圈闭类型的成藏条件,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指出基山槽西侧盘河背斜带的构造-岩性圈闭和孟寺低隆起附近的岩性圈闭为下一步重点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录井的角度对凹陷内烃源岩、储集层、生储配置、油气显示分布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主要含油层段储集条件不佳、生储搭配不理想,限制了该区成藏规模;针对其特点,提出了对沔阳凹陷勘探的建议:勘探目的层仍应以新下段和白垩系为主;在凹陷东北面寻找受断层控制的圈闭或凹陷斜坡带上有利岩性圈闭部位开展钻探。  相似文献   

13.
将坡折带理论应用到岩性圈闭的研究中,并将坡折带划分为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根据坡折带的划分,对阿拉尔—跃进地区的坡折带类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讨论了坡折带背景下岩性圈闭的发育特征.根据研究区两个坡折带中沉积、储层、油源及运移等成藏条件,结合坡折带上的岩性圈闭的类型和层位,对其岩性圈闭进行了预测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其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成藏模式.最终,确定跃进Ⅱ—Ⅳ号坡折带是研究区最有利岩性圈闭发育的区块,其次为尕斯坡折带.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成藏特征,并探讨了烃源岩、沉积、储层、构造等成藏主控因素,为寻找该区油气勘探有利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类型为岩性圈闭和构造圈闭,岩性圈闭油藏主要受沉积因素控制,构造圈闭油藏主要受断层圈闭和构造因素控制;延安组烃源岩主要为炭质泥岩及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侏罗系成藏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侏罗系延9、延8及延7沉积期间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是重要的储集层,河流边滩微相砂体及河道心滩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侏罗系延安组储层物性越好,含油性越好;侏罗系延安组构造复杂多样,断层和穹窿及小型鼻状隆起等微构造十分发育。综合分析认为,主砂体与有利构造叠合部位形成的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侏罗系石油勘探重点应在穹窿、鼻隆等构造高点部位与主河道叠合区。  相似文献   

15.
以改造型盆地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沉积相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剥蚀厚度恢复及改造型盆地模拟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柴窝堡凹陷沉积演化特征及烃源岩特征,预测了油气资源潜力,提出了有利勘探区带和目标。结果表明,柴窝堡凹陷北部及现今博格达山地区在晚二叠世沉积期属于深湖一半深湖亚相;凹陷主要烃源岩层为上二叠统芦草沟和红雁池组,位于凹陷北部,达到好一中等烃源岩级别;区内油源来自凹陷北部烃源岩,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最有利的勘探区带为柴杨断褶带北部和三个山冲断带,最有利勘探目标为柴窝堡构造和阿克苏构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已发现油气与有利沉积相带、局部构造、断裂及裂缝分布等关系的分析,结合试油资料与储层厚度、储层物性与录井显示关系的统计分析以及成藏要素匹配关系,开展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及其与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提出本区下古生界油气富集三元主控的地质新认识:有利相带、局部构造背景、断裂及裂缝共同控制油气富集,指出须家河组下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利用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了本溪期 (海侵)、太原期(海侵扩大)、山西期(海退)、石盒子期(海陆交互)和石千峰期(陆缘湖泊)等5个时期的古 地理环境、岩石类型、沉积相类型和平面展布特征,得出这5个时期在盆地内构成了一个海侵海退旋回,形 成了从滨浅海相到海陆过渡的三角洲相、河流湖泊相陆源沉积。控制生成了三角洲相分流河道砂砾岩、水 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以及潮坪相砂坝等有利储集岩带,潮坪相发育的煤系地层为烃源岩,上石盒子组洪泛平 原形成泥质岩盖层。生油岩和储集岩叠置或互侧式组合关系,形成本区受砂体分布控制的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造格局研究、沉积相及储集特征研究、储集层预测评价、储集层分布发育特点、油气水分布聚集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认为吉格森构造带面向生油洼槽,良好的沉积砂体、发育的构造图闭与之相匹配,使之成为额仁淖尔凹陷的主要油气聚集带。据此指导油田滚动勘探开发,寻找出数百万吨地质储量,使构造带成为千万吨级大油田。  相似文献   

19.
应用储集层岩石烃类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涠西南凹陷W12-1涠洲组油藏和W11-1N、W11-4N流一段油藏进行了重建成藏流体历史的尝试,结合构造的发育史、沉积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等,探讨W12-1涠洲组油藏、W11-1N流一段油藏和W11-4N涠洲组与一段油藏形成过程中油气的运移相态、运移路径、油气来源以及成藏时间。研究结果表明,W12-1涠洲组油藏主要发生三次的油气运移充注,其中中块的油气充注最多,北块次之,南块最少。W11-1N流一段油藏主要有二期的油气充注,早期充注的是比较低熟的油,晚期充注的流体包含大量的气体和少量油。W11-4N油藏共有三期的油气充注,前二期主要充注来自同一源岩的未熟~低成熟的油,第三期的包裹体均一温度比前两期高一个台阶,主要为油气包裹体,经分析研究认为:它应来自不同源岩的高成熟油和少量气体,其运移路径与前二期相同。  相似文献   

20.
大民屯凹陷西部斜坡带沙河街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民屯凹陷西部沙河街组已知油气藏类型和油气藏分布规律,认为该区沙四段发育有安福屯、平安堡等多个生油洼陷,其南北与荣胜堡洼陷、三台子洼陷相接,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油气藏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及构造-岩性油气藏3种。从生储盖组合特点、断层特征、圈闭形态与源储特征等方面研究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