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钢管混凝土结构由于具有结构刚度大、承载力高、韧性好、施工效率高等优点,为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所广泛采用,但同时也带来了施工和检测上的难度。通过对钢管混凝土不同施工方法的分析和对比,给出了不同情况下钢管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路线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多张法预应力网架结构施工基本原理和多次预应力的施加方法,并且在预应力网架结构杆件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预应力网架结构施工进行张拉全过程分析,给出了在已有施工内力的预应力杆上分级分批施加施工控制应力的理论计算方法。这样在施工的过程中无须进行预应力调整,达到方便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复杂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引起的围岩及结构变形进行控制是决定施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北京铁路枢纽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ZJX-2标施工过程中,通过对盖挖法和CRD法各阶段施工引起的围岩及结构变形进行监测,系统分析地层与结构变位及两种施工方法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两种施工方法引起的围岩及结构变形规律,对指导施工、控制围岩及结构变形起到很好的作用,使施工始终处于可知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4.
魏震 《建筑施工》2015,(3):325-327
型钢混凝土结构在目前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被广泛采用,针对该结构施工中遇到的型钢与钢筋碰撞处置的难题,归纳和梳理了一整套的处置方法和措施,包括穿孔法、焊接法、绕转避让法、钢筋替代法、等效加强法等,并分别阐述了这些方法在具体碰撞处置中的应用,对确保型钢混凝土施工达到设计要求和确保施工质量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培秋  彭衍军  王小平 《山西建筑》2009,35(23):148-149
针对整个滑模装置空间变位的可能性较大,易导致结构施工精度达不到要求的问题,结合滑模工艺施工的具体工序,从施工前采取预防措施和施工中的纠正手段两方面阐述了滑模工艺施工垂直度的控制方法,从而保证结构垂直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合理选择相应的加固设计与施工技术,全面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文章分析了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的重要性,列举了房屋建筑施工中结构加固设计方法,探究了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7.
从施工测量方面阐述了高层建筑结构的轴线竖向传递方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钟乘波 《浙江建筑》2007,24(10):38-40,43
分析了逆筑法施工对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分析上部结构及施工荷载对下部结构的影响;地面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土方开挖对结构的影响和施工方法对结构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的结构分析方法和控制措施,可供今后的逆筑法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9.
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从几何形态、材料性质、结构体系刚度和稳定性方面不断发生变化,从不完整结构逐渐转变为完整结构.常规结构设计是一种近似的计算方法.计算虽然方便快捷,但计算结果均存在误差,施工方法不同,计算误差的大小也不同.在考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材料性质变化、施工找平调整、施工顺序等因素的基础上,对环球中心的主体施工过程进行数值跟踪分析和结果比较,同时就不同施工方案对超高层建筑竖向变形差异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永红 《四川建筑》2010,30(4):204-205
在公路桥梁施工建设中,桥梁结构多采用结构简支桥面连续,因而上部梁体在预制场集中预制,架桥机架设。下部结构采用简单的刚架结构,即桥梁的下部基础为两根或多根桩基础,墩身为两根圆柱墩,桩间系梁联结(或不设系梁),墩顶盖梁联结。由于施工环境的制约,墩柱式盖梁需悬空施工。应用钢棒支撑法施工墩柱式盖梁,将结构简化,验算结构的应力和变形,为安全快速施工提供技术保障。实践证明这种施工技术在现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的需求愈加强烈。现象学作为一种建筑思维和知觉的方式,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建筑学概念,"场所精神"亦逐渐成为建筑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泰安蒿里山地段步行文化商业街建筑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挖掘场所文化内涵与历史氛围,并以建筑的语言诠释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12.
西安某工程场地隐伏断裂及地裂缝勘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工程场地地裂缝和隐伏断裂的综合勘察方法进行了详尽论述,并就其地裂缝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地裂每逢写隐伏断裂生成特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结合某工程场地给出了场地隐伏断裂和地裂缝的勘察方法、工程评介及工程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现场观察及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对混凝土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高昌故城西南大佛寺结构病害分析与加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喜  陈平  赵冬  毛筱霏 《工业建筑》2007,37(8):86-88,106
大量调查表明,影响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土遗址安全性的最主要因素是结构稳定性问题。高昌故城西南大佛寺抢险加固工程综合采用了土工长丝(锚杆)、土工织物及改性黄泥等新型材料与技术,对缓解遗址结构安全险情、最大限度延长遗址的寿命、保护遗址本身及游客的安全等起到了有效作用。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土遗址保护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某水库坝址工程区地应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西北地区某市附近的水库坝址工程在建期间,笔者曾对该区段地应力状态做过详细的现场勘察与研究工作。文中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对地应力状态的划分方法,然后,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本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定量判别与定性划分两种方案对该水库大坝坝址工程区的地应力状态进行了系统评价与划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库坝址工程区为低地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6.
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的存在,对场地的地震反应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一维波动理论,应用水平层状场地地震反应的等效线性化有关程序,对季节性Ⅰ,Ⅱ类场地的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反应进行计算,分析冻土层的变化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季节性冻土区,冻土层使自由场地的地面峰值加速度减小,且随冻土地温降低,冻土厚度增大、地面的加速度减小。对Ⅱ类场地的冻土层影响大于Ⅰ类场地;在多年冻土区,冻土层厚度越大,Ⅱ类场地的地面加速度越小,而在Ⅰ类场地上没有此规律。多年冻土上界以上为融土时,地表面的加速度峰值比上界以上为季节性冻土时要大。  相似文献   

17.
曾建萍 《工业建筑》2007,37(10):1-4,8
以"场地气质"为设计原点,力图探求不同场地的独有特质和由场地的个性而衍生出建筑空间的个性,从而建构个性化的总体设计。同时以实践中遇到的四种典型基地类型为案例,对其"场地气质"及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剖析,阐明了工业建筑个性化总体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软弱土层对中欧场地划分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场地中存在软弱土层的多种情况,对中、欧场地划分的差异进行比较。通过对一般场地、20 m深度范围内含软弱夹层场地、20 m深度以下含软弱土层场地的剪切波速的计算,依据中国设计规范GB50011—2001、欧洲设计规范Eurocode 8分别进行场地划分。通过比较分析发现,Eurocode 8的场地分类对20 m深度范围内软弱夹层厚度的反应比GB 50011—2001更敏感,对20 m深度以下软弱土层厚度的考虑比GB 50011—2001更细致,建议中国抗震规范应进一步考虑软弱土层的影响,且将计算深度由20 m进一步向下延伸。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计算层状场地地震反应的连续波动法和离散质点振动法的优缺点.以芜湖长江大桥斜拉桥主干塔外场地为例,用两种方法研究考虑土的非线性对场地地震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场地土非线性地震响应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Observation is the beginning of reading site and inspiring design. When the site lacks obvious features, designers not only need to observe in detail but also step out of the site’s physical boundaries and expand the scope of observation. This process involves reflection on the intrinsic factors of the site, seeking landscape reference in the broader context according to the subject’s core connotations, through which design concepts can emerge from the simulation, selection, and expression of scenarios. The new Duke Garden, located in the city of Kunshan in Jiangsu Province, is situated in a typical Chinese suburban area, which bears little distinction in geographical features. The ordinary site condition forced designers to search for deep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ce through alternative methods which allow designers to examine the site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1) through the study and comparison of precedents which share a spiritual lineage; 2) through the physiographical investigation on regional ecosystem to which the site belongs; and 3) through a revisit of the preceding phases of the project and a probe into the temporal connection between adjacent sites. Observations from these three perspectives have enabled the design of Duke Garden to explore contemporary spiritual connotations of the landscape typology of “garden” and intepret it through this proj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