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热泵循环海水淡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源  田晓亮 《能源技术(上海)》2007,28(2):115-116,119
对现有的热法海水淡化方法进行了节能评述,并提出一种综合了低温多效蒸馏与压汽蒸馏两种海水淡化方法技术优势的新系统,通过对此系统的设计计算,得出结论:本文提出的利用热泵循环的节能海水淡化系统能耗低,在热法海水淡化系统中最为节能。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在0℃环境下,利用气流与海水溶液界面间湿度差驱动溶液自身蒸发冻结来实现海水淡化的方法,搭建了湿度差蒸发冷冻海水淡化实验装置,给出了该蒸发冷冻海水淡化产水的计算方法,对影响产水的主要因素气液界面间湿度差、气流流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液界面间的湿度差是决定蒸发冷冻海水淡化产水的关键因素,湿度差越大产水量越高;气流流量也显著影响着溶液的结冰,较大的气流流量有利于溶液的冻结,从而获得更多的产水量。  相似文献   

3.
4.
介绍太阳能光热产蒸汽系统和海水淡化系统,将高温蒸汽和海水淡化装置在集成系统中加以融合,实现一种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系统,并以风力发电作为辅助系统。文章以全国第一个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示范项目为例,对该系统进行详细的性能和效果应用分析,在该项目成功产水之后展望太阳能海水淡化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系统产水性能并降低内部结垢,提出一种由非跟踪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加热导热油至100 ℃以上作为供能热源,采用喷雾辅助闪蒸的海水淡化系统。实验研究实际天气中,不同太阳辐照度下进水口温度、进水流量对系统产淡水性能的影响。采用密封压力桶可将进水口温度升至沸点以上,最高可达123 ℃。太阳辐照度波动较大时,进水口温度保持稳定,系统可稳定运行。进水口温度对产水速率影响显著,平均进水口温度从100 ℃升至120 ℃时,产水速率提高47.61%。当进水流量为50 kg/h,压力维持在0.045 MPa时,系统产水速率最大,日累计淡水产量可达11.14 kg/(d·m2),小时效率为81.45%,单级生产率为9.15%。  相似文献   

6.
吸收式热泵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热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两级吸收式热泵多效蒸发海水淡化工艺流程,并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溴化锂溶液浓度和加热蒸汽温度对系统的造水比、生产单位淡水所需传热面积和吸收式热泵的热力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造水比和吸收式热泵的热力系数随加热蒸汽温度和LiBr浓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生产单位质量淡水所需传热面积随加热蒸汽温度的降低而急剧增加;通过调整溴化锂溶液的浓度,能够实现对不同品质热源的利用;该系统不仅能够保证淡水不被溴化锂污染,而且其造水比明显优于喷射泵多效蒸发系统和多效蒸发系统。  相似文献   

7.
一种连续式冷冻法海水淡化方法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一种基于界面渐进原理的连续式冷冻法海水淡化新方法,该方法具有易于大规模连续生产、淡化水中的含盐量易于控制、制取淡化水的能源消耗低等特点。在对其工作过程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计算分析了该方法的主要特性指标吨水能耗比,并对下一步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核能将在能源领域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不断研究更安全可靠的新堆型和开拓核能的应用范围是一项必要的工作。高温气冷堆(HTGR)是一种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核动力反应堆。它经历了将近三十多年的研究发展,在技术和工程上都已成熟,并降进入商用化阶段。高温气冷堆能够提供750—950℃的高参数工艺蒸汽,这使得它在化工、石油热采和煤气化、液化等领域有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9.
波浪能海水淡化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十五"期间在广东省汕尾市研建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为了验证波浪能海水淡化装置运行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在国内外波浪能海水淡化研究的基础上,对汕尾波浪能海水淡化装置进行了不同操作压力情况下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压海水压力的升高,产出淡水量会明显增加,淡水质量提高,装置产出淡水的能耗较低.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趋严重,海水淡化将成为我国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我国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海水资源,用海水淡化技术提纯淡水,以满足电厂用  相似文献   

11.
空气回热闭式热泵干燥系统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垲  徐锡斌 《太阳能学报》1998,19(4):429-432
空气闭式热泵干燥装置和加装空气回热器的空气闭式热泵干燥装置的对比试验表明,后者比前者除湿能耗比SPC在某些工况下降低达20%。对两者的循环作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相变储热预热式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集储热、预热与放热于一体的相变储热预热式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工作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储、放热过程中相变材料、制冷介质的温度变化及压缩机的功耗情况进行了分析,该储热式热泵热水器系统采用分段加热,利用储能材料对水的预热作用,减小水与系统工作介质之间的换热温差,降低压缩机的功率消耗,使系统COP提高,若储热阶段结合谷电的应用,系统节能效果将更加显著,该试验研究为此类热泵热水器的理论模拟及性能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建筑冷热电联供系统发电设备效率低和余热利用方式不当造成能耗偏高的现状,提出了一种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为发电设备的热泵型BCCHP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运行原理及结构配置特点,通过对系统组件的建模、模拟与集成,以一个80kW电力需求的用户为例进行实例研究,实例表明:在设计工况下,热泵型SOFC-BCCHP系统冬季的发电效率、供热效率分别为46.3%、51.9%,夏季系统的发电效率、供冷效率分别为46.3%、32.5%,系统的综合效率均较传统系统有明显提高,是高效的能源转换方式与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的综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热泵供热水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赵军  马一太 《太阳能学报》1993,14(4):306-310
一套太阳能热泵供热水系统实验装置,四季能提供50℃热水,致热系数COP约达3,通过优化设计,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供暖或空调功能,会使其更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一种回收蒸发潜热太阳能蒸馏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太阳能学报》1998,19(2):195-197
对一种回收蒸发潜热的太阳能蒸馏装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辐照度、冷凝器冷却海水流量和蒸发器入口海水温度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当冷凝器冷却海水流量为45l/h,蒸发器入口海水温度为75℃时,系统具有较大的淡水产量和合适的系统GOR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太阳能-土壤源热泵复合系统在水箱直接供暖模式下运行,存在热泵机组频繁启停以及供暖负荷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动态供暖策略。以沈阳某建筑为对象,设计太阳能-土壤源热泵复合系统,通过TRNSYS和Matlab软件进行仿真。通过与常规水箱直接供暖策略对比,该策略能在典型供暖日中将机组的启停次数从9次减少为2次,机组COP从3.90提高至4.02。在供暖负荷较大的供暖季中期,平均每天提高机组COP 2.37%。  相似文献   

17.
采集凝固热热泵技术凝固及换热性能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剑峰  孙德兴  张承虎 《太阳能学报》2007,28(11):1200-1205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采集凝固热热泵技术,建立了凝固热采集装置中层流流动水在常壁温条件下的管内凝固问题的数学模型。采用准稳态近似方法进行了凝固特性的分析,使用当量平均表面换热系数和潜热显热比两个参数讨论了冰层对换热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与所得结论对凝固热采集装置的设计和热泵系统性能的改善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风力机系统的神经网络模型辨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采用多层感知器的模型结构,利用自适应学习速率的BP学习算法,辨识出风力机系统的功能模型,并把辨识模型的仿真结果与系统实验测量数据相对比,开展了与经典系统辨识方法的比较研究,以检验神经网络模型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的风力机系统建模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涡旋压缩机闪发器热泵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涡旋压缩机闪发器热泵系统,并在结构特点方面与对应的过冷器系统作了比较。对研制的闪发器热泵系统原型机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随蒸发温度的降低,原型机的制热量有所减少,但减少的速度明显低于普通热泵系统,压缩机耗功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大;闪发器系统在低温工况下比过冷器系统可以更有效提高空气源热泵的低温制热性能,是寒冷地区用小型空气源热泵比较适宜采用的系统。  相似文献   

20.
热泵-废热回收在空间站热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系统角度出发,对热泵排热系统与尿液处理系统、空气再生系统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较为合理的热管理集成模式。在此基础上,对该热泵--废热回收集成模式用于空间站CO2去除系统和废水再生系统给整个空间站质量和功耗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热泵--废热回收集成模式不仅可强化空间辐射器的排热能力,而且还具有回收废热、降低系统质量和功耗的作用,表明其在未来航天热管理技术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