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验证装配式强化梁柱节点与传统梁柱节点在受力和抗震性能方面的区别,借助ABAQUS的非线性分析功能分别建立了传统梁柱节点和装配式强化梁柱节点有限元模型,选择了合理的参数,分析了二者的破坏形态和滞回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荷载作用下,传统梁柱节点模型中的部分钢筋已发生破坏,强化梁柱节点中的钢筋未破坏,只部分钢筋进入塑性变形阶段,且通过滞回曲线对比显示:强化梁柱节点曲线的包络面积明显大于传统梁柱节点,说明了装配式强化梁柱节点的耗能能力更好。装配式强化梁柱节点设计的刚度、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均优于传统梁柱节点。 相似文献
2.
目前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设计仍存在着构造上的不合理,大多数设计常常是简单地套用规范或教科书。本文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简化设计方法,并给出算例。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主要对发生脆性破坏的低强度混凝土梁柱接头构件和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增加柱截面面积加固后构件进行研究,分析梁柱接头的剪切应力衰减情况和延性,表明用增大柱截面法加固后,利用增加接头的有效抗剪面积,使接头剪切强度有效提升,使构件发生延性破坏。 相似文献
4.
5.
钢筋混凝土抗震框架梁柱节点传力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抗震框架梁柱节点的受力特点及各国规范,对现有节点传力理论进行了研究,得出斜压杆机构加桁架机构理论、压杆-拉杆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节点的受力现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以梁柱组合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由于梁纵筋屈服应变向节点区扩展而引起的节点附加应变,计算了节点区混凝土的主拉应变,并依据主拉应变确定了节点区混凝土抗压强度折减系数。在此基础上,采用斜压杆-桁架模型,建立了考虑节点变形的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7.
OPENSEES(Open System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imulation)中的节点"宏模型"是一种模拟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较为理想的高效单元模式,但目前该模型中确定节点核心区剪切应力应变关系的两种常用方法:修正斜压场理论(MCFT)和斜压杆模型,均存在不足;本文提出了能全面反映节点三种传力机理的拉-压杆模型方法来确定剪切应力-应变关系,并推导了该模型的变形协调条件、平衡方程。通过分析比较,拉-压杆模型方法的计算结果与相应的梁柱节点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在节点配箍率变化较大的范围,更好地反映核心区的剪切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8.
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力复杂,修正斜压场理论和斜压杆模型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前人对斜压杆机制和软化桁架机制的研究,提出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新计算模型,即斜压杆机制和软化桁架机制承担的水平剪力按一定比例组合的计算模型。该模型既可以计算节点核心区的受剪承载力,还可以验算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水平配箍率。将国内外82个试件的节点最大剪应力试验值与该方法所得的节点最大剪应力计算值比较得出:均值为1.154,变异系数为0.131。较试验值与软化拉-压杆模型计算值之比结果相比,离散性较小,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在中震或大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的开裂和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刚性节点的假定在弹塑性阶段已不能成立,对钢筋混凝土非刚性节点进行初步理论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因此,文章对框架结构抗侧力体系中框架柱柱顶位移的组成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框架梁的变形、柱的变形、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对柱顶侧移的影响,其结果可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变形的简化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精确地建立梁柱单元模型是钢筋混凝土杆系工程结构非线性分析的关键。依据虚位移原理,耦合钢筋混凝土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推导出任意形状截面钢筋混凝土梁柱单元模型。单元积分采用沿横截面二维高斯积分和沿梁柱单元长度一维高斯积分的双重高斯积分算法,使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梁柱单元积分更加简单和精确。应用所提出的梁柱单元模型和单元双重高斯积分方法编制了相应的结构有限元分析程序(STA-D),对13个异形(L形、T形、十字形)截面柱、3榀异形柱框架结构进行非弹性分析,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对比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区梁端加固前后及采用不同加固方法加固后的性能,共进行了6个梁柱中节点模型试件的试验研究,对加固前后以及不同加固方法加固的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到框架节点区加固的有益结论,可为实际工程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研究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损伤演化特性。将变形与累积能量耗散指标相结合,建立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损伤的计算模型,分析影响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损伤的因素。结果表明:核心区钢纤维体积率、配箍率和轴压比是影响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损伤性能的主要因素;在相同的加载次数下,随钢纤维体积率、配箍率和轴压比的增大,梁柱节点损伤有所减小;其他影响因素相同的条件下,钢纤维体积率为1.0%和1.5%梁柱节点损伤曲线在破坏时的斜率较钢纤维体积率为0.5%的梁柱节点分别减小了21.6%和34.7%;配箍率为0.6%和1.2%的梁柱节点损伤曲线在破坏时的斜率较配箍率为0的梁柱节点分别减小了36.9%和59.4%;轴压比为0.3和0.4的梁柱节点损伤曲线在破坏时的斜率较轴压比为0.2的梁柱节点分别减小了12.5%和17.1%;所建立的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损伤计算模型,能够较好反映梁柱节点损伤演化的特点,可用于描述此类节点的损伤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针对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受剪性能与承载力计算方法,采用混凝土八面体强度模型,并以国内外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相关试验数据为基础,对其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梁柱节点破坏时核心区混凝土正应力与剪应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影响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随柱端轴压比、混凝土强度、节点核心区配箍率以及钢纤维含量特征参数的增加而增大;梁柱截面高度比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较小。基于相关的试验数据,通过趋势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计算方法能够综合反映柱端轴压比、混凝土强度、节点核心区箍筋以及钢纤维含量特征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进行了自密实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采用双面加固的形式,以考察轴压比和自密实混凝土强度对自密实混凝土加固后柱的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内置扩大正、斜向十字形截面型钢混凝土柱-工字钢型钢混凝土(SRC)梁节点的构造方式。通过对4个内置扩大正十字形和斜向十字形截面的型钢混凝土柱-SRC梁节点试件和1个内置普通十字形截面型钢混凝土柱-SRC梁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剪切变形和钢材应变,分析了配钢形式、加载角度和构造措施(直接焊接、竖向隔板连接)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进行了计算。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新型截面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均发生节点区剪切破坏,达到极限状态时,节点区箍筋及型钢腹板应力均达到屈服强度,试件型钢及翼缘框内混凝土仍能承担较大荷载,并趋于稳定;新型SRC梁柱节点核心区剪力-剪切角滞回曲线饱满,无捏缩现象,其受剪承载力比相同破坏模式的普通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大;柱内采用斜向布置十字型钢以及梁柱正交时,节点试件的剪切承载力更大,所提出的两种构造措施对节点承载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通常柱混凝土强度高于梁的混凝土强度,当节点与梁用较低强度混凝土同时浇筑时,便形成钢筋混凝土框架夹心节点。通过11个钢筋混凝土框架夹心节点(包括平面中节点2个,平面端节点2个,改进型平面节点4个,空间中节点、空间端节点、空间角节点各1个)及3个用于对比分析的传统空间节点(空间中节点、空间端节点、空间角节点各1个)的拟静力试验,结合之前完成的7个平面夹心节点试验及6组平面夹心节点与传统节点的抗震性能对比,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夹心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包括开裂损伤过程、失效模式、位移延性、变形性能、受压承载力、受剪承载力、滞回耗能、梁筋粘结锚固性能等。研究表明:虽然核心区混凝土强度降低对试件抗震性能有一定不利影响,但通常不会改变框架节点的破坏模式,满足剪压比、轴压比、梁柱混凝土强度比、核心区配筋量条件下的夹心节点,其抗震性能大多可以满足结构设计的需求,或采取加插短筋、增设斜筋等加强措施后可以满足。 相似文献
17.
通过7个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柱节点和1个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柱节点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受力机理及破坏模式,分析钢纤维体积率、节点核心区配箍率以及柱端轴压比对节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破坏主要有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和梁端弯曲破坏两种模式;随着钢纤维体积率和节点核心区配箍率的增加,节点受剪承载力显著提高。结合对国内外相关试验数据的综合分析,分别提出了考虑轴压比、钢纤维体积率以及节点核心区配箍率影响的适用于钢筋钢纤维普通和高强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及考虑钢纤维影响的节点梁端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破坏特征及受剪机理的基础上,将裂缝处乱向分布钢纤维的作用等效为钢纤维有效拉应力。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MCFT),建立了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剪性能的计算模型,分析了钢纤维体积率和节点核心区水平配箍率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钢纤维体积率和水平配箍率的增加,节点受剪承载力均有提高,但钢纤维体积率的影响较水平配箍率小。最后,提出了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相衔接的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柱中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受剪承载力,完成了8个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柱中节点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钢筋强度、节点核心区配箍率、贯通节点的腰筋及柱内非角部钢筋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柱中节点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受剪承载力、滞回特性、耗能、承载力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梁柱纵筋采用HRB600高强钢筋延缓了刚度退化速率,提高了试件的耗能能力;核心区箍筋配筋率的增大能够改善破坏阶段试件的承载力退化特性和耗能能力,节点核心区横向钢筋面积率为0~0.98%时,节点的受剪承载力和延性随横向钢筋面积率的增大而增大;贯通节点的梁内腰筋和柱内非角部钢筋均能够有效提高节点受剪承载力、延缓构件承载力的退化、提高其耗能能力。采用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受剪承载力公式,对于低配箍率节点承载力计算偏于保守,当面积配箍率大于0.98%时偏于不安全;ACI 352-02中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更接近,约有9%~46%的安全裕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