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溪1井溢流压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清溪1井钻井基本情况、溢流发生过程和压井施工情况,分析了压井施工过程与压井失败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对喷、漏关系没有正确的认识、采取的措施不恰当是压井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对压井后期套压突然升高缺乏正确认识、控制不当是造成压井失败的直接原因.提出了正确认识套压曲线"尖峰"、合理控制井口套压、"压井与堵漏并重"等建议,为以后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龙16井试油卡钻井下复杂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龙16井是四川九龙山构造,上二叠统底界主高点西南翼的一口区域探井,完钻井深5988m,是一口高压高温含硫气井。2009年1月9日对茅口组进行射孔酸化测试联作施工,获日产天然气252×104m3,H2S含量11.6g/m3,地层压力128MPa,无阻流量1001×104m3/d,但在压井、解封、堵漏后起出酸化测试联作管柱时,发现射孔枪和部分73mm气密封3SB扣油管掉入井内卡死,同时起出的部分油管出现严重弯曲变形,井下情况非常复杂。通过对卡钻、井下复杂原因分析,从井下管柱结构及受力状况、射孔枪射后膨胀性、井下套管变形等方面进行探讨,找到发生卡钻、井下复杂情况的原因,为类似龙16高压高温含硫深气井的安全作业提供现场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3.
万永  顾凤睿 《钻采工艺》2005,28(6):115-116
东得1井是青海柴达木盆地西部一口罕见的特殊复杂井。该井井深4350m,试油井段第Ⅰ层组位于3579.70~3583.80m,采用Φ244.5技套悬挂Φ177.8尾管及Φ149.2后期裸眼完井,人工井底桥塞面为4049.11m。在试油过程中出现上部Φ177.8尾管悬挂器处井深2493.78m出水出砂现象,同时经验证在底部桥塞4049.11m下面裸眼地层出水的井下复杂情况。原APR测射联作设计无法正常执行,改用MFE RTTS封隔器 电子压力计进行测试三次,但均未获得真实试油资料。第四次采用无固相盐水压井液和MFE 剪销封隔器 RTTS封隔器跨隔测试综合技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真实有效的测试数据。为该构造的勘探部署工作提供了准确的地层参数。  相似文献   

4.
5.
对切11井Ⅱ层试油、切602井Ⅱ层组试油、测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为今后试油、测试工作中防止类似问题发生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乌东3井地理状况、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简述了乌东3井钻井试油情况,对试油工艺进行了分析,说明了钻井试油过程中的得失,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施工建议,认为液氮排液应在压裂后直接进行,不应在排液后期进行,排液过程中多做水样分析,确定地层产水,就可停止排液。  相似文献   

7.
孔雀1井是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区块投入的首口试油井,目的是求取各层液性、产能、压力及有关地层评价参数,为进一步开展该区地震资料解释和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提供依据。通过这口井的试油为这一区块摸索出一套工艺方法。即优质无固相压井液与负压射孔相结合,并在管柱结构上充分考虑深井测试管串减震及安全因素,以三开两关射测联作配合深穿透、大孔径方式射孔,达到快速科学试油,从而提高试油测试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页岩油藏渗透率极低、自然产量极低、地层压力不易取得的问题,进行摸索创新。借鉴常规试油测试技术,对安深1井陆相页岩油展开了试油测试实践,增产效果明显,为继续探索页岩油藏试油测试及试井评价技术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9.
页岩气井水平段长、压裂井段多、入井砂液量大,钢丝作业过程中工具串遇阻事件时有发生.在优选入井工具串的基础上,优化工作制度,建立了相应的防治体系,包括合理的下入深度,注入乙二醇、热水与蒸汽等手段,形成了一套钢丝作业在页岩气井中遇阻原因判别方法与解堵措施.经对13口井井口遇阻及18口井井筒遇阻现象分析,准确判断出遇阻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文138井产能试油及探边测试资料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了解油藏产能、物性、边界等特征,为该井下步开采方式及区块进一步的勘探部署和整体开发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ZK-3井为一口区域预探井,射孔后油气显示活跃。为了解油藏产能、流体性质、边界特征及区域动态储量,现场实施了改进的等时试井进行试油。对试井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计算了井的无阻流量和采油指数,绘制了产能指示曲线及IPR曲线,确定了油藏形状、异常边界性质及单井控制储量,为该区块开发方案研究提供了准确的地质参数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徐礼柏  李朝阳 《钻采工艺》2014,37(3):109-112
川渝地区气藏属于碳酸岩裂缝性气藏,所钻井大多数处在高陡构造上,纵、横向上地层压力差异性大,难以实现地层压力的准确预测。实际钻探过程中发生溢流的机率较大,一旦发生溢流,井口控制、重建井内压力平衡的处置措施不当,将会加大井控风险和难度,甚至会导致灾难性事故的发生。文章从川东钻探公司2006年~2010年5年间发生的溢流处置案例中,经过统计分析,总结出9种常见的处置错误。对每种处置错误发生的原因及将会造成的后果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起出正确的处置方法。用以指导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提高二次井控处置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准噶尔盆地超高压井LT1井试油测试过程中存在的测试工具超压、管柱受力复杂及井控风险高等技术难题,开展了试油测试技术研究。通过管柱优化和工艺安全性评价,形成了适用于准噶尔盆地超高压井的试油测试技术。在盆地南缘LT1井应用“两阀一封”射孔测试联作技术,消减了超高压井试油测试工具超压、管柱安全系数低等风险,实测地层压力为155.42 MPa,创中石油集团地层测试最高地层压力纪录,该研究为超高压油气藏的试油测试配套工艺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代试油作业需要,以及特殊螺纹油管和小钻杆的局限,汲取钻杆螺纹和特殊油管螺纹的设计经验,创新研制了一种试油作业用高强度特种油管。有限元计算、室内试验及现场使用表明,该特种油管兼具特殊螺纹油管和小钻杆的优点,既有与小钻杆类似的强度和连接性能,可完成钻桥塞等旋转作业,不粘扣,重复使用性好,又具有特殊螺纹油管的密封性能。使用高强度特种油管可避免来回倒钻杆和油管而延长工期,加快试油和勘探进度,并降低试油成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有关处理气侵溢流的文献中,多是从井内形成气柱,经过关井求压和压井计算,然后从进行压井的角度来论述的。但在一些长裸眼段深井的钻井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均匀气侵溢流。而由于未下技术套管或技术套管下得太浅、裸眼段地层承压太低、井口防喷装置损坏等原因,造成气侵和井漏用时存在,且不能关井求压和节流压井等复杂情况。本文根据楚29井气侵溢流的实际处理过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处理该类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6.
野云2井是2004年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在山前构造部署的一口新探井,为了在该区块获得地质重大突破,根据储层高温高压特低渗特点,采用了复合射孔、水力加砂压裂、井简技术评价、多级油嘴排液等新技术对储层进行改造,且根据录取的资料,对储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大田1井是一口预探井(斜井),Φ177.8 mm尾管固井时整个裸眼段井斜度为29.5°~22°的长斜井段,井漏与溢流同存,密度大于1.65 g/cm3会井漏,密度小于1.64 g/cm3会溢流,钻井液密度为1.64~1.65 g/cm3基本达到压力平衡。由于井筒溢流、井漏同存,对钻井液密度敏感,给Φ177.8 mm尾管固井造成相当大的难度。为此,采用平衡压力固井、在钻井液中加入无渗透堵漏剂和2%左右桥堵剂材料、优化管串结构与水泥浆配方等技术措施,采用一次性正注方式,保证了Φ177.8 mm尾管固井质量,无窜、井漏发生,固井质量良好,特别是3793 m以下多次堵漏的易漏失井段和气层段优质率达94.6%,成功地解决了大田1井喷漏同存的复杂固井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华瑾 《石油钻采工艺》1990,12(5):67-72,79
稠油油井的试油生产,必须要降低原油粘度,目前较先进的技术是注蒸汽开采河南油田采用的QXS6-100-YQ蒸汽发生器小时蒸发量为6t.工作压力为9.81MPa付浅5井于1987年12月27日完钻,经钻探资料分析发现有5个含油井段;1988年7月3日至8月4日射孔完井1989年6月18日至8月27日,对该井进行蒸汽吞吐热力试油。平均注汽压力7.74MPa,注汽温度299℃。共生产48.3天,累积产油72.4t.平均日产油1.5t.平均含水93.6%,根据资料看出,含水无下降趋势,证明该井为油水同出层,无开采价值。  相似文献   

19.
稠油油井的试油生产,必须要降低原油粘度,目前较先进的技术是注蒸汽开采河南油田采用的QXS6-100-YQ蒸汽发生器小时蒸发量为6 t.工作压力为9.81MPa付浅5井于1987年12月27日完钻,经钻探资料分析发现有5个含油井段; 1988年7月3日至8月4日射孔完井1989年6月18日至8月27日,对该井进行蒸汽吞吐热力试油。平均注汽压力7.74MPa, 注汽温度299℃。共生产48.3天,累积产油72.4 t.平均日产油1.5 t.平均含水93.6%,根据资料看出,含水无下降趋势,证明该井为油水同出层,无开采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试油完井一体化工艺技术是现代完井工程的发展趋势,为了防止井筒在试油测试和二次完井乃至之
后的服役过程中不能控制或未预见到的地层流体泄漏、井喷或地下窜流,引入井筒完整性的先进理念,对试油完井
一体化作业按照井筒完整性推荐导则进行组织、设计、操作,这样更符合先进的国际理念、更加安全,大大提高了试
油完井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还有效解决了试油测试后井漏及产层损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