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在伸顶通气排水系统中特殊气象条件下,运用瞬间流排水方式,在超高层等比例试验塔上进行了中区2层楼排水试验;并在一般气象条件下,采用风机模拟特殊气象条件,在试验塔高、中、低三个区分别进行2层及3层楼坐便器排水试验。比较采用风机模拟特殊气象条件与真实特殊气象下的试验数据,总结风对超高层建筑排水系统内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建筑排水系统各种通气方式的通气过程后,认为其方式可划分为内、外通气两种,其中内通气又可分为自然式和诱导式,并提出宜以诱导式内通气方式为特征来简化排水系统.  相似文献   

3.
通气量是影响建筑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通过对完全敞开通气方式、伸顶通气方式和不通气方式条件下的排水模拟试验比较,得出了通气量对于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的重要性,指出当通气不足时对排水系统带来的危害,并探求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伸顶通气自循环排水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不伸顶通气的自循环排水系统进行了试验性研究,试验楼高33.6 m,共12层.结果表明,设置公称外径dn75的PVC-U通气立管,其底部与排水立管连接或直接与外界连通时,仅12、11层2个坐便器排水就可使立管内的最大负压波动达到-65 mmH2O.当通气管公称外径为dn110时,采用H管每层与排水立管连接,在底部排出横管上距离排水立管底部3 m处设置1个(φ)315 mm的塑料检查井,并将通气立管下部与检查井连接;或不设置检查井,直接在该处采用三通将通气立管与排出横管连接,以±40 mmH2O作为排水系统的破坏标准时,其通水能力约为11 L/s,并且H管每层连接的方式比隔层连接明显有利于排水系统的运行.  相似文献   

5.
研究高层建筑双立管排水系统在不同排水负荷下的气压波动情况,考察H管连接方式、专用通气管管径、排出横管设置和长排水等因素对系统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立管排水系统中设置公称外径dn75专用通气立管,隔层采用dn75的H管与排水立管连接,底部采用2个45°弯头连接dn110的排出横管,排水负荷为7.8 L/s时,排水立管内最大的负压波动约为-38 mmH2O,底部正压约12 mmH2O;H管连接方式改为每层连接或设置dn110的专用通气立管均会减小排水立管内的气压波动.排出横管在较短距离内打2个90°弯排出和系统中存在长排水时,排水立管内的负压波动几乎不受影响,但底部正压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6.
将不同类型气水分离器安装在模拟室内排水系统的排水立管上,通过试验测得其与空白对照的排水系统的临界流量和立管内压力波动情况,确定气水分离旋流器的最佳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安装新型气水分离旋流器可以将排水系统的最大流量提高21.6%,大大增加了排水立管的通气能力,减小了排水立管的压力波动,在造价仅为普通螺旋管的1/3~1/4条件下,达到了螺旋管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33层dn160PVC-U的透明伸顶通气单立管排水系统中,采用定流量和瞬间流两种不同的排水方式对不同卫生器具进行抗压力波动试验。比较了不同卫生器具的水封损失并分析其水封构造与水封损失的关系。同时对两种排水方式造成的器具水封损失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由于排水持续时间的不同,导致相同负压下,定流量排水对水封造成的损失比瞬间流的大,从而确定了定流量排水方式对立管通水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  相似文献   

8.
机场航站楼造型各异,且对美观要求较高,给楼内的排水系统通气管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首先从通气技术理论出发,分析对比不同通气方式的优缺点。再结合建筑结构形态,对比分析不同通气方式在国内大型航站楼内的应用及具体做法,最终总结出航站楼排水系统通气方式的设计原则。针对近年来国际国内疫情的情况,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1航站楼为例,对航站楼内防疫时期的通气系统改造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关于吸气阀排水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吸气阀排水系统有自身的科学规律,应有相应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程作为工程应用的技术支撑;吸气阀与现行通气方式相结合,有利于优化排水系统的水力工况和保护水封;正压调节器的出现弥补了吸气阀的不足,将使排水系统通气方式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常流量法测试普通铸铁双立管排水系统的测试结果,研究普通铸铁双立管排水系统的通水能力和气压波动情况,利用排水系统水膜流理论分析通气立管与排水立管连接数量的不同对系统压力波动的影响,得到普通铸铁双立管通水能力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1.
横向水流作用下圆孔通气流场在船舶、化工及水中兵器等领域广泛出现,影响流场流动状态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横向水流速度、通气流量、通气孔直径、表面张力、重力、气体可压缩性和通气方向。该文基于有限体积方法,结合VOF界面捕捉方法与大涡模拟(LES)方法,采用商用工程软件(FLUENT),建立了横向水流作用下圆孔通气多相非定常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并且分析了不同的横向水流速度和通气流量时气泡参数变化规律,以及通气泡的断裂频率,分析得到拟合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器具通气管是一种标准高、通气效果好的排水通气技术,目前国内项目很少采用器具通气技术,并且相关规范及设计手册中对器具通气的规定也并不详细。借鉴上海某大型游乐园项目中排水系统器具通气管的设计理念,对器具通气管布置方式及通气管管径的确定进行了相关研究,为国内器具通气管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建筑排水系统的最大通水能力,是确保系统中卫生器具水封不被破坏前提下所通过的最大流量。气压波动是造成室内排水系统水封破坏的元凶。保护水封最大损失值不超过25mm的关键是减缓排水管中气压波动,控制最大气压值不超过±40mmH2O。根据国内外排水试验的有关资料,总结了影响气压波动的诸多因素,如排水流量、通气方式、排水管接入立管高度、入口型式、排出口状态等,提出改善气压波动的一些方法和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普通PVC-U单立管排水系统,采用定流量排水方式,在不同系统高度的通水能力及其他排水特性,通过与瞬间流排水方式在不同系统高度的特性参数进行对比,研究两种排水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建筑排水系统的最大通水能力,是确保系统中卫生器具水封不被破坏前提下所通过的最大流量.气压波动是造成室内排水系统水封破坏的元凶.保护水封最大损失值不超过25 mm的关键是减缓排水管中气压波动,控制最大气压值不超过±40 mmH2O.根据国内外排水试验的有关资料,总结了影响气压波动的诸多因素,如排水流量、通气方式、排水管接入立管高度、入口型式、排出口状态等,提出改善气压波动的一些方法和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沿街楼层较高的建筑,一般2楼以上为住宅、底层为商场。文章对室内排水系统,如通气主管、最低排水横支管与主管的连接,以及排水支管连接在排水管或排水横管干管上时做了有关设计问题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单立管排水系统通水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单立管排水系统的通水能力和气压波动情况,考察底部排出横管管径和排出横管连接弯头等因素对立管压力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公称外径dn110的排水立管底部采用2个45.弯头连接dn110的排出横管时,单立管伸项通气系统的通水能力约为4.8 L/s;放大底部排出横管管径并不能有效提高单立管系统的通水能力;设置2个45°弯头连接排出横管稍微改善了立管底部排出的水力条件;本试验测出单立管不伸顶通气系统的通水能力约为3.2 L/s.  相似文献   

18.
采用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和水气两相流Mixture模型对不同流量下前置突扩突跌掺气设施曲线阶梯连接段水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连接段边墙、底板及水流内部掺气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突扩突跌掺气设施形成的掺气空腔长度和形态与试验结果吻合,测点处掺气量的计算值大于试验值,但计算值与试验值随流量增大而增大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单宽流量大于28 m~2/s时,水流通过突扩突跌掺气设施后均能形成稳定的侧空腔和底空腔;在流经阶梯段过程中,掺气作用逐渐从四周向内部发展,最后形成均匀的掺气水流;连接段突扩突跌掺气设施和阶梯的联合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水流在底板和边墙处的掺气量;在单宽流量为54 m~2/s时,连接段末端掺气均匀水流的掺气量高达20%。通过设置前置突扩突跌掺气设施,能有效提高大单宽流量阶梯水流掺气量,降低泄洪建筑物产生空蚀破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室外真空排水系统运行工况调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保昌  梅凯 《给水排水》2007,33(2):100-103
室外真空排水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排水系统.该系统与传统的排水系统相比,在环境卫生、投资成本、施工难易程度、技术和运行管理上均有不同.根据理论分析计算,自主研制开发了一套真空排水系统的试验设备,模拟实际工程规模,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系统真空泵可靠运行的条件,并提出了污水泵运行故障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普通PVC-U双立管排水系统,采用定流量排水方式,在不同系统高度的通水能力。通过与单立管系统在不同系统高度的通水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双立管系统与单立管系统在水力特性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