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与法国、我国台湾地区的类似制度的比较研究,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试图为改革中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制度提供合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研究,有必要观察和研究其他国家刑事诉讼制度一些有益的经验。从再审制度的建立理念、基本规定、启动方式和原审法院地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比较了中法再审制度各自的特点。两国再审制度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再审制度重构时,立法者应端正诉讼理念,消除再审制度中的一些非理性规定,包括取消法院自行启动再审程序的权力,终止检察机关再审抗诉的特殊地位,正确定位原审法院在再审程序中的特殊角色等。  相似文献   

3.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国家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一种司法保护措施,它体现了国家抚慰被害人的人性化治国理念。本文在分析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法、日二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介绍,提出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美元贬值的内外因,并从原因及结果看其对我国外贸以及我国现行汇率体制的影响,在“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的基础上,浅谈入世后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由“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政策的历史成因的分析出发,通过近期发生的两个典型案例来探讨“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得与失,分析了这一政策与现行法律某些原则的矛盾,认为刑事政策作为重要的社会关系调节器,应当避免简单理解并应修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一刑事政策。最后针对取消“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政策后,存在的困惑和面临的困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传统犯罪学侧重于犯罪人的人权保障。随着被害人学的兴起,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被广泛重视。我国现行法律将被害人规定为当事人并享有多项诉讼权利。但是,无论是在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的保护都显现出不足。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与国外相关立法,指出了我国现行法律的缺漏。重新构建了我国刑事被害人保护的理论根基,探求犯罪人人权保障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平衡,并从立法、社会和个体三个层面,阐述了完善被害人保护的制度设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深入,控辩双方的对抗性日益增强,证据 正成我为控辩双方的必争之“地”,证据开示已成为刑事诉讼研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对刑事证据开示的概念、实践要求,理论基础,制度设计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刑事和解制度虽然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但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运用和解方法处理刑事案件的做法却早已存在,而且刑事和解制度还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因此,应当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刑事和解制度,对现实中已存在的和解现象进行规制,以便更好地维护案件当事人的利益,增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刑事立法看,对毒品犯罪的刑罚适用经历了一个从严趋缓再转严的发展过程。然而,随着我国刑事政策由“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向“宽严相济”的转变,对毒品犯罪的刑罚适用也应充分体现刑事政策的这种变化。我国现行《刑法》对毒品犯罪适用刑罚的规定,应当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论的要求,作出必要的完善:可以通过提高死刑标准来限制死刑的适用,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中的贩卖、运输毒品行为,可以从宽处理,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而对于制造和走私毒品犯罪则可以从严处理;扩大财产刑的适用范围;正确把握毒品数量这一适用刑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价值追求。作为司法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刑事侦查制度,同样,面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问题,作为刑事执法理念必然会在多方面发生变革。本文提出刑事执法的价值观要从专政工具论转向多元平衡论、正义观从偏重实体正义转向实体与程序并重、侦查观从查明事实转向法律真实、证据观从依赖人证转向强调可采信的社会证据和司法观从侦查为中心转向以公正审判为核心的理念,从我国刑事侦查制度改革角度出发,力求为我国刑事执法制度改革提供理论资源和观念平台。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这既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规范,也不利于内、外资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同时,加入WTO,也迫使我国有关税收法律必须与国际接轨,改革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容。本在分析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存在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合并“两法”的若干建议,以期加快我国企业所得税制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再审程序是审判工作的一项重大补救制度,本通过对民事再审程序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法律无亲亲相隐制度之规定,而中国古代以及域外一般对该制度都明确予以法律规定。运用亲亲相隐制度有利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符合期待可能性理论,有助于社会资源和刑事司法资源的节省。在我国,有必要在刑事法律中明确规定亲亲相隐制度。在刑法总则中明确规定亲亲相隐是公民的权利,同时对亲亲相隐制度中的亲属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对行为人的行为方式予以限制。在刑事诉讼法中确认亲属的沉默权、拒证权,同时明确规定司法机关对亲亲相隐的告知义务。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和解制度的运行过程中,检察官客观义务在观念层面、制度层面以及实践层面都极易受到淡化或弱化,因此必须在刑事和解中坚守检察官客观义务。检察官客观义务在刑事和解中淡化弱化的原因主要在于观念层面的“和稀泥”观念浓厚以及制度层面的约束机制薄弱。可以通过观念肃清、立法完善、司法践行等途径确保检察官客观义务在刑事和解中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15.
虽然在西方刑事和解理论中存在恢复正义理论、平衡理论、叙说理论3种学说,但是我国的刑事和解与西方的刑事和解存在诸多区别,不能简单地将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嵌套在西方的法学理论体系之下。立足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司法实践,和谐司法、利益兼得、契约理论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我国今后构建刑事和解程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刑法第一百条的规定一般被学界称为“前科报告制度”。学者们对该法条在刑法中的设定有着不同的认识。在学者对前科制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民法、行政法及社会效果方面采用实证方法对该法条进行了分析。据此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该法条的一些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严打”是我国重要的刑事政策,是特殊时期社会综合治理的特殊手段,在社会治安恶化的情况下,“严打”收到了一定的功效。公正作为刑事政策的价值和目的,规范了“严打”的具体实施。笔者试图从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二维角度对“严打”进行价值和实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虽然在西方刑事和解理论中存在恢复正义理论、平衡理论、叙说理论3种学说,但是我国的刑事和解与西方的刑事和解存在诸多区别,不能简单地将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嵌套在西方的法学理论体系之下.立足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司法实践,和谐司法、利益兼得、契约理论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我国今后构建刑事和解程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在民法上规定了法定先买权制度的国家,都规定了先买权的适用条件,我国现行立法对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条件规定很不完善,特别是对“同等条件”的规定及“行使期限”的规定存在很大的缺陷,对此应在制订物权法时,借鉴国外立法例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规定存在二大禁区:一是不适用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物质损害的案件;二是不适用精神的损害赔偿案件。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不符合设立附带民事诉制度的初衷,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