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了金刚石磨粒的微切削刃以及氧化铝陶瓷试件的磨削时的表面、已磨削表面,对电镀金刚石砂轮磨氧化铝陶瓷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指出氧化铝陶瓷已磨削表面的缺陷以及脆性袭纹为主,磨削温度对材料去除过程影响很大,有可能存在非裂纹扩展的陶瓷材料去除方式。  相似文献   

2.
《工具技术》2017,(10):40-43
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氧化铝陶瓷加工中工艺参数对磨削效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试验因素对磨削效率的影响以及砂带结构参数对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确定合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砂带线速度增加,磨削效率增加,砂带线速度过大,磨削效率下降;磨削效率随磨削压力的增加而提高,磨削压力增大到一定值以后,磨削效率明显下降;工件进给速度增加,磨削效率增加,进给速度增加到2.2mm/s以后,磨削效率下降较快。正交试验表明:工艺参数对磨削效率的影响大小为:磨削压力工件进给速度砂带线速度;磨削表面粗糙度随着砂带粒度号和植砂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砂轮的磨削性能,将有序排布理论引入到电镀砂轮磨粒排布中。分别探讨了叶序、错位、无序排布砂轮在不同磨削参数下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同时建立叶序、错位、无序排布电镀砂轮磨削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在砂轮缓进给磨削过程中,叶序排布砂轮所获得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值低于其他排布方式的砂轮。且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值随着磨削速度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磨削厚度的增大而增大。这为实际磨削工件表面粗糙度分析提供了很好的辅助和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4.
磨削参数对陶瓷加工表面粗糙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用正交实验法分析磨削反应烧结Si3N4陶瓷时,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磨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对砂轮粒度、砂轮速度、磨削深度、进给速度等四因素及各因素之间交互三水平实验的数据分析,找出了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一些规律,确定了降低表面粗糙度的磨削参数优化组合。该研究结果完善了单因素分析形成的影响规律,对生产领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氮化硅陶瓷镶块低粗糙度磨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军  徐燕申  谢艳  林彬  韩建华 《中国机械工程》2003,14(7):616-618,629
提出氧化铝砂轮磨削陶瓷表面的加工过程是砂轮磨粒与工件表面凸峰的碰撞-碰撞与摩擦共同作用-摩擦抛光。对砂轮速度,工件转速、砂轮横向进给量、光磨次数,陶瓷材料硬度以及切削液等因素对表明粗糙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表明氧化铝砂轮通过挤压和磨削抛光作用使陶瓷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得到显著改善,实现了在普通磨床上对陶瓷材料的高质量加工。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叶片磨削加工中砂带使用寿命不足的问题,采用新型氧化铝空心球开展钛合金试样砂带磨削的相关工艺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氧化铝空心球砂带加工钛合金板材中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和磨削比的影响,确定空心球砂带磨削钛合金参数的合理范围,进而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磨削压力、磨削线速度、进给速度以及磨粒粒度等因素对表面粗糙度和磨削比的影响程度,确定空心球砂带磨削钛合金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7.
根据多孔金属结合剂砂轮的优点,以人造金刚石、铁粉、镍铬合金钎料和造孔剂为原料,采用真空高温松装烧结工艺,制备一种多孔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磨削时砂轮受力、比磨削能和磨削后陶瓷表面粗糙度在小切深快进给和大切深缓进给两种磨削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为多孔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的使用提供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牟仲德  陈云 《工具技术》2005,39(11):82-83
缓进给磨削与普通磨削相比,磨削深度可达1~30mm,约为普通磨削的100~1000倍,工件进给速度缓慢,约为5~300mm/min,磨削工件经一次或数次行程即可磨到所要求的尺寸和形状精度。缓进给磨削适于磨削高硬度高韧性材料(如硬质合金、耐热合金钢、不锈钢、高速钢等)的形面和沟槽。其加工精度可达2~5μm,表面粗糙度可达Ra0.63~0.16μm,加工效率比普通磨削高1~5倍。  相似文献   

9.
骆明涛  方殷  方勤 《工具技术》2006,40(11):52-53
德国ELB磨床公司首创的缓进给磨削工艺的特点在于降低进给速度、大幅度增加磨削深度,因此在高韧性、高硬度材料的沟槽及表面磨削加工中具有优势.目前,缓进给磨削工艺已得到广泛地应用,尤其在平面磨削和成型磨削中占有主导地位.缓进给磨削本身具有巨大的潜力,但缓磨机理中也存在着一些有别于普通磨削的根本性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加工表面的热损伤.由于这种热损伤常常是在看似正常的磨削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使加工表面产生磨削裂纹,影响了缓进给磨削潜力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磨削液对陶瓷结合剂CBN砂轮磨削性能的影响,使用3种磨削液在精密外圆磨床M1420E上进行了磨削加工实验,用加工表面微观形貌、表面粗糙度R。值、工件表面残余应力以及砂轮径向磨损量对磨削液效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轻质润滑油不仅能提高工件表面质量,降低表面粗糙度值,而且砂轮磨损量明显降低,乳化液和化学合成液对磨削性能的影响各有利弊,润滑油是陶瓷结合剂CBN砂轮磨削的优选磨削液。  相似文献   

11.
一般机械厂没有高精度磨床,要磨削出粗糙度值在 Ra0.02~ 0.03的表面,精度 h6是非常困难的。本文介绍将 M131W普通外圆磨床检修后及砂轮修整后,利用砂轮的大量等高磨粒微刃从工件表面切除微薄的余量,从而获得很高加工精度和很低的粗糙度值。 [1]砂轮的修整   先用锋利的金刚石,以小而匀的进给量精密地修整砂轮,即可得到大量的等高微刃。然后,采用下述两种方法,进行精、细两次修整砂轮,即可磨削出粗糙值 Ra0.02~ 0.03的表面和 h6的精度。 (1)金刚石笔精修,精制砂轮棒细修 先用金刚石笔进行精修,再用磨削长度和工件近似的芯…  相似文献   

12.
Grinding     
  相似文献   

13.
磨削加工时磨削液的流体动压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分析了平面砂轮磨削液的流体动压效应,并考虑砂轮渗透度的影响,推得了有限宽线接触条件下磨削液三维流动的Reynolds方程,用数值分析方法,得出了砂轮磨削区内磨削液动压力的分布曲线和液膜举起力。然后进一步分析讨论了砂轮渗透度、砂轮与工件间的相对速度及相对间隙对液膜举起力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Grinding     
《Manufacturing Engineer》1993,72(5):242-243
  相似文献   

15.
切入磨削与纵向磨削的磨削力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同时包含切入磨削和纵向磨削的复杂外圆磨削过程。根据纵向磨削过程的特点,将砂轮等效成若干个小砂轮,在传统阶梯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砂轮磨损的抛物线模型。推导了基于两种模型的纵向磨削切向分力和切入磨削切向分力的比较公式,两切向分力的比值反映了切入磨削和纵向磨削转换时切向分力的变化情况,它主要与磨削系数、砂轮宽度和纵向进给速度有关。采用砂轮主轴功率信号分析磨削切向分力,通过实验验证了抛物线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研究结果为采用磨削力信号和功率信号研究复杂磨削过程的监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机械传动》2013,(7):149-151
在齿轮磨削过程中,为提高磨削效率,降低磨齿烧伤的概率,在已知机床性能的前提下,改变不同砂轮种类进行齿轮磨削试验。通过对三种砂轮的磨削结果比较,总结出影响磨削效率的砂轮方面因素,找出适合不同材料齿轮磨削的最佳磨削砂轮种类,并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使用。有效解决了磨削效率和磨削烧伤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张万进  马云霞 《轴承》2001,(12):20-20
根据以磨代研加工钢球的新技术对切削液系统洁净度的要求 ,介绍一种通过过滤网、无纺布、磁性和滤筒等四级过滤 ,以达到切削液预期洁净度的工艺要求 ,并提供了主要的设计技术参数。附图 1幅。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金刚石纤维切削装置,用其对白刚玉砂轮进行断续飞切来加工出断续微沟槽,从而实现砂轮的表面形貌重构。采用原始砂轮及形貌重构砂轮分别进行GCr15淬硬轴承钢的常温干式、浇注式磨削的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了形貌重构砂轮的磨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砂轮,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形貌重构砂轮在磨削时其磨削力和磨削温度均可以显著降低。通过常温干式、浇注式润滑条件下的磨削对比试验验证了形貌重构砂轮可以更有效地将磨削液带入磨削区进行润滑冷却。  相似文献   

19.
CBN磨轮成型磨削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元哲 《机械制造》2002,40(11):38-39
针对采煤机大模数齿轮的磨削开裂和烧伤缺陷,探讨了改革传统磨削工艺的方法。采用了CBN磨轮成型磨削新技术来提高采煤机大模数齿轮的磨削质量。  相似文献   

20.
蒋勇  王志民 《机械制造》2001,39(12):56-57
在磨床维修中,磨头维修量大且制造精度高(其中静压磨头轴瓦内孔技术要求见图1),因而在维修中需要大量使用基本尺寸相同而公差不同的研磨棒,以适应研磨轴瓦内孔的需要(一般轴瓦内径变化量为0~0.15mm)。为了降低维修成本,缩短维修周期,设计了图2所示的研磨棒,经多次使用,效果良好。工作原理研磨棒由6部分组成(图2)。同时向同一方向分别旋转螺母1和6,则两内锥铸铁套2和4同时在外锥芯轴5上移动。如图3所示由于两内锥铸铁套的外圆上开了5个3mm的浅槽和一个通槽,两内锥套因自身发生微量弹性变形面外径同时等量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