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4 0 3 0 2 ,在美国德州Dallas市召开的SPE钻井技术会议上,美国Total公司发表宣读了一篇关于海上深水钻井的“水中井口”论文(SPE/IADC8710 8)。近年来,海洋钻井作业水深不断增加。传统的深水钻井是建筑“水下井口”装置,即贴在海底泥面建造的井口。但这种井口对于水深超过2 0 0 0m的深水钻井来说,显得不太合适。比如使用水下井口作业要用昂贵第5代钻机,每天的作业费达到$2 0万美元。且钻井过程中要耗费过多的摩擦阻力,井口安装和维护要使用专门的深水ROV(水下机器人) ,再有深水钻井时海底泥线附近存在较强烈的热交换,海水温度…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1978年以来胜利油田海上钻井油气保留井井口装置的保护情况,对所存不足及尚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意见,供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优富 《海洋石油》1999,(2):《海洋石油》-1999年2期,69.45-80-80,69.45页-《海洋石油》-1999年2期,69.45-80-80,69.45页
深水,一般指海上作业水深超过初D米。工业上常用深水和极端水来区别。极端水深指大于1500米的水深。1全球深水钻井状况至1998年3月9日,世界范围1050米水深的井共209口。其中125口(60%)是用钻井船钻的,另84口井是用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现在,世界上深水钻井最活跃的地区是:墨西哥湾、西非、巴西。另外,Tnddad、Ihdia。FalkandIslands和FaeroeIslands在叨年代末开始深水钻井,并可能成为新的钻井活跃区。2深水作业对钻井装置的要求深水作业要求增加一些叨年代早期制造的钻井装置不具备的特征,要求防喷器、隔水管。钻杆、套管柱强…  相似文献   

4.
5.
讨论了油田井口装置承本体在进行有限元计算时,在保证有限元解的正确性和精度要求下,实际结构件模型化的处理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并以实测应力值与计算应力值做了比较,它们的数值和分布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6.
完井作业窗口是进行完井作业的各种极限环境条件,对于指导深水海底井口完井作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完井作业模式可分为下钻刮管窗口、完井管串下放窗口和极限连接窗口等。完井作业时,隔水管强度、井口与导管强度、井口倾斜角度、完井工具的通过性以及挠性接头的转角等都是限制完井作业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张紧器–隔水管柱–井口及导管和土壤的耦合模型,研究并量化影响深水海底井口完井作业最重要的限制条件隔水管上、下挠性接头转角,并结合其他限制条件形成海底井口完井作业的作业窗口确定方法。对南海某探井进行了实例计算,明确了该井完井作业各种模式所允许的极限环境条件,为深水油气田开发的完井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深水钻井作业的实际工况,建立了水下井口力学模型和ANSYS三维实体模型,对深水钻井水下井口横向承载力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应用APDL语言并且结合VB.NET程序,建立了更便捷的操作模式,更好地应用到工程计算中。算例分析表明,水下井口顶部所受的横向载荷对井口的横向承载力影响较大,而竖向承载力对其的影响不明显;井口出泥高度对水下井口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一定深度以下,套管的应力和位移值均很小。  相似文献   

8.
A.  PX  熊金华 《国外油田工程》2000,16(7):51-51
本文论述了两种主要类型 (即三通型和四通型 )井口装置的优缺点。提出了井口装置的新型设计 ,该设计方案既保留了上述两种类型井口装置的原有优点 ,又克服了其缺点  相似文献   

9.
表层导管是深水钻井水下井口的主要持力结构,水下井口失稳、下沉等复杂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表层导管承载力不足造成的,因此经济高效地提高表层导管承载力是深水钻井工程研究并关注的重点。采用膨胀式导管方法来提高表层导管的承载力,能够实现不改变常规深水喷射法安装表层导管的工艺。表层导管喷射安装到海底设计深度后,膨胀材料发生膨胀实现增加表层导管与海底土接触的表面积,进而提高表层导管侧向摩擦力和水下井口承载力。基于深水钻井水下井口主要结构组成,通过建立深水钻井水下井口承载力计算模型,分析了表层导管尺寸与井口承载力相互关系,揭示了膨胀式表层导管外表面积与水下井口承载力呈线性变化规律,得出了膨胀材料厚度与水下井口承载力之间的计算模型;提出了膨胀材料采用分段式结构可以提高膨胀导管承载力,分析了膨胀材料分段数量、覆盖面积、膨胀厚度对表层导管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得出了在相同覆盖面积条件下随着分段数量增加表层导管承载力呈线性增加,随着膨胀厚度增加承载力呈线性增加。通过中国南海现场3口深水井的应用试验,建立的钻井水下井口承载力计算模型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的误差约为5%。  相似文献   

10.
深水钻井水下井口力学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深水钻井时水下井口承受的复杂作用力可能导致其稳定性存在问题。根据深水钻井水下井口系统整体受力分析,建立了井口力学稳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海洋环境载荷、钻井船或平台漂移、隔水管力学性能、套管柱与地层之间的非线性响应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实现井口力学性能分析。算例分析表明,水下井口的横向偏移及弯矩随张力比和海流流速的增加而大幅增大,顶张力过大会引起井口稳定性变差;随着钻井船或平台漂移量的增加,井口的横向偏移和弯矩近似线性增加,控制好钻井船或平台的漂移非常重要;由于井口承受弯矩的能力有限,较大海流流速情况下可能造成井口失稳;提高导管抗弯强度、控制泥线处管柱冲刷、获取浅部地层的取样数据等措施可以增强井口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深水水上防喷器钻井系统水下井口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上防喷器(SBOP)系统进行深水钻井可以大大降低作业成本,但在SBOP系统的应用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建立了深水水上防喷器钻井系统水下井口稳定性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水上防喷器系统,导管下入深度可以比常规隔水管系统浅,且导管直径越大水下井口的稳定性越好;大尺寸隔水管会导致水下井口产生较大的横向偏移和弯矩;随着水深的增加,水下井口的横向偏移和弯矩值逐渐增大;水下井口的横向偏移和弯矩值随着钻井平台漂移量的增大而线性增加,并且随着隔水管顶张力的提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
13.
为解决使用水下井口施工带来的问题,挪威开发出了人工浮筒海底(ABS)。介绍了ABS的构造和主要技术参数,预测了ABS的应用前景及使用ABS在深水作业时的风险。使用ABS在深水作业时最大的风险是:如果ABS与连接管柱之间出现脱落,ABS快速上浮冲撞平台会导致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由于应用ABS可以延伸和扩张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能力,有效利用现有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达到提高深水油田开发效益的目的,因此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国内几种新型井口及相关装置的结构、技术参数以及其工作原理等,目的在于通过对其设计思路的总结、展示,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5.
从结构受力分析、结构用钢量、建造及安装等方面对四柱平台,三柱平台和Tarpon系方案在技术和经济上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6.
20 0 4年3月2日在美国德州Dallas市召开的SPE钻井技术会议上,美国Total公司宣读了一篇关于海上深水钻井的“水中井口”的论文(SPE/IADC 871 0 8)。近年来,海洋钻井的作业水深不断增加。传统的深水钻井是建造“水下井口”装置,即贴在海底泥面建造的井口。但这种井口对于水深超过2 0 0 0m的深水钻井来说,显得不太合适。比如使用水下井口作业要用昂贵的第5代钻机,每天的作业费达到2 0×1 0 4 美元,且钻井过程中要耗费过多的摩擦阻力,井口的安装和维护要使用专门的深水ROV(水下机器人) ,再有深水钻井时海底泥线附近存在较强烈的热交换,海…  相似文献   

17.
海上深水钻井的新概念——“水中井口”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峰 《石油机械》2004,32(7):36-36
在美国德州Dallas市召开的2 0 0 4年SPE钻井技术会议上,美国Total公司发布了关于海上深水钻井的“水中井口”的论文(SPE/IADC 8710 8)。近年来,海洋钻井的作业水深不断增加。传统的深水钻井是建造“水下井口”装置,即贴在海底泥面建造的井口。但这种井口对于水深超过2 0 0 0m的深水钻井来说,显得不太合适。比如使用水下井口作业要用昂贵第5代钻机,每天的作业费达到2 0万美元。且钻井过程中要克服过多的摩擦阻力,井口的安装和维护要使用专门的深水ROV (水下机器人) ,再有深水钻井时海底泥线附近存在较强烈的热交换,海水温度很低但压力…  相似文献   

18.
海洋水下井口回接装置是海洋水下井口进行回接作业的关键设备,该装置用于隔离海水,为生产平台和海洋水下井口建立油气通道。介绍了回接作业程序,简述了回接装置的技术现状,并针对3种国外海洋水下井口回接装置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回接装置将向高压、安全可靠、标准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平湖油气田井口回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口回接的最终目的是节约海洋石油开发成本,尤其对于远离陆地的小储量油气田更是非常是必要的。本文介绍了井口回接作业的程序、机理、作业施工情况,并指出了需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