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电焊机》2008,38(1):32-32
钨极氩弧焊时,一般不采取接触短路引弧法引燃焊接电弧,因为接触短路引弧一方面由于圈套的短路电流使钨极烧损严重;另一方面钨会进入焊缝中引起来件钨,这是一种类似于夹渣的缺陷。高频高压引弧法是将钨极接近焊件,但不直接接触,留有2-5mm的间隙,扳动焊枪上的引弧开关后,立即在钨极与焊件之间加上2000-3000V的空载电压,  相似文献   

2.
《电焊机》2008,38(10)
(1)接触短路引弧法。不能直接在焊件上将钨极与焊件直接接触进行短路引弧,因为钨极端部的钨会污染熔池,形成夹钨。通常可利用引弧板或在焊口附近设置铜皮、碳块、在这些引弧板上用接触短路法引弧,然后将电弧移至焊接部位。这种引弧法的缺点时引弧时钨极损耗大,钨极端部形状容易被破坏,所以仅当焊机没有高频引弧装置时才使用。(2)高频高压引弧法。利用装在焊机控制箱内的高频振荡器所产生的高频高压击穿钨极与焊件之间的间隙(2-5mm)引燃电弧。(3)高压脉冲引弧法。在钨极和焊件之间加-高压脉冲,使两极间气体介质电离而引弧。  相似文献   

3.
张军 《焊接技术》2002,31(6):59-59
在电站高温高压管道、阀门的维修和更换工作中,经常要用到手工钨极氩弧焊(TIG)进行焊接。由于条件限制,常采用没有引弧装置的简易氩弧焊设备。优点在于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快速,操作技术易掌握,焊接质量好。其引弧方法通常采用接触式引弧。所谓接触式引弧即钨极端头与焊件短路,提起钨极的瞬间而引燃电弧。但在多年焊接实践中发现,采用接触式引弧方法引燃电弧时易出现钨极端头瞬间烧损、粘钨极、夹钨问题;而粘钨极、夹钨对焊接质量、生产成本及生产效率的影响很大。1问题分析1.1引弧过程中出现的钨极端头瞬间烧损、粘钨极、…  相似文献   

4.
《电焊机》2008,38(12)
钨极氩弧焊有三种引弧方法: (1)接触短路引弧法。不能直接在焊件上将钨极与焊件直接接触进行短路引弧,因为钨极端部的钨会污染熔池,形成夹钨。通常可利用引弧板或在焊口附近设置铜皮、碳块,在这些引弧板上用接触短路法引弧,然后将电弧移至焊接部位。  相似文献   

5.
《电焊机》2009,39(3)
钨极氩弧焊有三种引弧方法: (1)接触短路引孤法。不能直接在焊件上将钨极与焊件直接接触进行短路引弧,因为钨极端部的钨会污染熔池,形成夹钨。通常可利用引弧板或在焊口附近设置铜皮、碳块,在这些引弧板上用接触短路法引弧,然后将电弧移至焊接部位。  相似文献   

6.
针对钨极氩弧焊因工件表面高低不平、钨极烧损以及焊接变形等导致电弧弧长波动的问题,基于单片机和步进电机细分驱动技术,以电弧电压作为弧长表征量,设计了滤波电路解决焊前高频引弧及焊时稳弧干扰问题,设计与制作了弧长自动控制系统,编写带死区变积分PID控制算法和控制程序。焊接试验表明:高频高压干扰能完全被滤除,系统稳定性好;变积分PID控制算法应用于TIG焊接弧长自动控制可显著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用于氩弧焊的引弧方法。该方法在不使用高频引弧设备的情况下,解决了接触式引弧法引弧时烧损钨极的问题,提高了焊接质量与焊接速度。实践证明,此方法简单易学、操作方便,在实际施工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优质高效低耗的新型非熔化极高频复合双钨极氩弧焊方法,并研制出新型高频复合双钨极氩弧焊电源,能同时输出两路电流波形:一路为高频方波脉冲电流,脉冲频率0~80 kHz,脉冲基值0~300 A,峰值0~400 A,占空比0~100%,电流变化率大于50A/μs;另外一路为变极性方波脉冲电流,频率0~100 Hz,电流幅值0~500 A,占空比0~100%,电流变化率300 A/ms。采用并联结构的主电路拓扑及DSP+SG3525A的模数混合控制系统,通过软件编程实现焊接电流给定信号与PWM信号的同步输出,可实现高频方波脉冲电流和变极性方波脉冲电流的同时输出。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高频复合双钨极氩弧焊电源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9.
《电焊机》2010,(2)
<正>最高频电磁辐射是指在高频振荡引弧或电子束焊接时,由于高频电磁场的存在而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人若长期工作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将可能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神  相似文献   

10.
为等离子弧焊和氩弧焊研制的引弧振荡器的振荡频率是20~60千赫,比现时应用的引弧振荡器的150~260千赫(甚至高达300千赫)振荡频率低得多。引弧振荡器频率太高(150~300千赫)存在的问题是: 1.引弧时钍钨极烧损、氧化严重,给引弧带来麻烦; 2.引弧振荡频率愈高,产生的高频磁场愈强,高频磁场对人体有“致热作用”,影响人体健康。另外,高频磁场还影响设备中各电器元件的性能,或使元件表面发热,或使仪表指针转动不灵,甚至还会造成可控硅误触发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制的交流钨极氩弧焊弧压自动控制装置,经生产实践表明,当电弧经过焊缝接头处的余高时,仍能保持弧长稳定,弧长自动调节的切换也较方便,可以有效地实现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的弧长自动控制。所设计的波形选择器可抗脉冲引弧电压的干扰,有利于提高交流弧长的自调精度。  相似文献   

12.
汪涛 《电焊机》2003,33(10):39-40
“内加丝”手工钨极氩弧焊工艺是在结合手工钨极氩弧焊及摇摆滚动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特性上提出的,具有焊缝成形美观、焊接质量可靠等优点,特别是对克服常规焊接方法中的未焊透、未熔合等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传统高频高压引弧技术和非高频引弧技术的原理,论述非高频引弧的过程和硬件电路的实现。结果表明,采用非高频引弧技术的等离子切割机具有一次引弧成功率高、电磁干扰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介绍钨极氩弧焊高压脉冲引弧电路的原理、特点、元件参数值的选取计算方法。采用倍压整流增压,去掉了升压变压器,致使脉冲引弧装置体积小,成本低。文中还对引弧脉冲电压的高低同发生火花放电的弧隙长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试验研究,为设计本电路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一、对引弧频率的要求等离子弧焊和氩弧焊引弧的难易,直接影响到这种工艺方法的应用和推广。目前,国内等离子弧焊和氩弧焊的引弧,大部分都采用高频振荡器,因为它具有结构简单,性  相似文献   

16.
朱连生  吴毅雄 《焊接》1994,(9):12-15
针对5A以下小电流钨极氩弧焊焊接超薄件存在的问题,采用双反馈晶体管电源,并对铈钨电极焊前进行“激活”处理,有效地解决了非接触引弧,提高了电弧的稳定性,成功地焊接φ3mmm的铠装热电偶保护管。  相似文献   

17.
高频复合双钨极氩弧焊是一种高效优质的新型焊接方法,为研究该焊接过程中的复合电弧行为规律,设计了电弧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试验,电弧静态特性试验中分别引入0~80kHz的高频脉冲电流并采用高速摄像技术拍摄电弧形态。结果表明,复合电弧形态明显异于不加高频的双钨极电弧形态,整体呈对称三角形,电弧外轮廓更趋直线化,电弧直径更小。脉冲频率低于50kHz时,随着脉冲频率的提高,复合电弧收缩效果越明显,电弧能量密度和电弧挺度越高。采用电弧上台阶的方法研究复合电弧的动态迁移行为,发现复合电弧稳定性强,电弧刚度高,具有尖端效应、非跳弧效应和高频自定位效应,深入分析其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18.
针对管状多层多道5A06铝合金,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以不同预防措施进行管对接试验。焊后达到了焊缝成形美观、内部质量优的效果,焊缝合格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60%;在引弧和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都产生了热裂纹和气孔,通过优化预防措施、工艺参数、焊接方法等,有效防止了未熔合、气孔和焊缝塌陷等焊接缺陷。  相似文献   

19.
不锈钢高频复合双钨极氩弧焊接工艺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统立  王克鸿  孔见  高琼 《焊接学报》2018,39(10):20-24
针对双钨极TIG焊存在的电弧压力小、焊缝熔深浅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焊接工艺方法——高频复合双钨极TIG焊(high frequency hybrid twin-electrode TIG welding, HFHT-TIG焊),在双钨极氩弧焊的一个钨极上通以高频脉冲电流,达到提高电弧压力和挺度、搅拌熔池、细化晶粒、改善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目的. 采用HFHT-TIG焊进行了6 mm厚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试验,并与双钨极TIG焊接头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HFHT-TIG焊能够显著提高电弧挺度和电弧压力,焊缝表面成形更佳,横截面对称性更好,焊缝区的树枝晶组织更加细小,断口韧窝更加均匀和细密,接头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提高了12.1%和30.2%.  相似文献   

20.
在厚壁管、压力容器及电站锅炉的窄间隙全位置焊接中,钨极运动轨迹是动态的。根据窄间隙全位置焊接工艺要求,从钨极运动轨迹角度,提出了钨极运动轨迹综合控制方案,通过对钨极柔性接触引弧轨迹上的各参数作用机理研究,提出钨极柔性接触引弧控制方法;根据钨极摆动轨迹分析,提出基值电压控制弧长和基、峰值电压值分别控制弧长两种方案;为避免在窄间隙U形坡口两侧壁出现“爬弧现象”,设计了焊缝横向运动轨迹计算机控制自动跟踪系统;根据全位置焊接重力对钨极纵向运动轨迹影响特点,设计了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弧压传感可变增益PID弧长控制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