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布尔台矿区原42102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煤壁片帮深度大,工作面液压支架前漏矸、漏顶严重等问题,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42102工作面在综放开采和大采高综采两种开采模式下的矿压显现规律,结果表明:综放开采可以有效降低煤壁片帮,并且采高越小,煤壁片帮值越小,采高3.5 m综放开采的煤壁片帮量仅为采高5 m大采高综采的65%左右,且顶板下沉量仅为综采的20%~30%。在42102工作面改为综放开采后,经现场实测:综放工作面煤壁片帮程度较大采高综采减小了50%,未出现漏矸、漏顶和冒顶现象,工作面支架工作状态良好,控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煤》2017,(7):66-68
根据实测凤凰山煤矿XV3308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活柱下缩量、顶底板移近量及工作面煤壁片帮、采空区悬顶等情况,总结了走向长壁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通过矿压观测数据分析了液压支架的使用效果,为今后相邻综采面的高效回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陈国忠 《煤炭技术》2004,23(3):42-44
新集二矿 116 10 1工作面为“三软”煤层综采工作面 ,根据工作面煤层的赋存条件、顶板矿压规律及支架工况的特点 ,分析研究片帮冒顶发生的原因 ,采取聚氨酯煤壁加固技术 ,进行综合预防和治理 ,有效地控制了片帮冒顶现象 ,取得了较好的技术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新集二矿116102工作面为“三软”煤层综采工作面,根据工作面煤层的赋存条件、顶板矿压规律及支架工况的特点,分析研究片帮冒顶发生的原因,采取聚胺酯煤壁加固技术,进行综合预防和治理,有效地控制了片帮冒顶现象,取得了较好的技术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大同矿区多采空区下厚层坚硬顶板综采面开采的矿压显现规律,以晋华宫矿11#煤层8707综采面为研究对象,利用综采记录仪数据分析系统监测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综采支架液压值信息,同时对综采面现场片帮、冒顶情况进行详细观测。综合分析现场观测数据,得出其矿压显现规律:1周期来压步距基本处于18~26m之间,均值为21.93m;2工作面周期来压平均动载系数为1.23,来压不剧烈;3片深及冒高累积量变化趋势沿工作面倾向呈"M"型;4支架工作阻力沿工作面倾向大体呈"M"型分布,前柱液压普遍大于后柱;5综采面采用ZZ6000/17/37B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基本能满足实际生产要求。研究成果对于减少工作面冒漏顶事故,保障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宁庄井二,煤层属典型的三软煤层,一直以来,开采三软煤层时巷道支护是个难题.在分析其综采工作面支架适应性的基础上,总结了三软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同时针对其工作面片帮、端面冒顶现象,分析了片帮、冒顶的原因,提出了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提高支架初撑力等改进措施,为实现三软煤层综采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渝  李剑锋  巩利斌 《煤炭技术》2012,31(4):115-117
对新安煤矿首个深部复合极软岩综采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进行了连续观测,得知工作面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来压特征,但矿压显现不强烈。通过工作面覆岩特征分析,认为工作面矿压显现不强烈主要在于覆岩是存在主关键层的多关键层覆岩且关键层岩性较为软弱;实测支架工作阻力有较大富余量,对顶板漏冒和煤壁片帮控制较好,支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KJ345矿用液压支架压力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功能;通过系统对N2719综采工作面矿山压力进行监测,为煤矿生产中片帮冒顶事故的预防和顶板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嵩阳东升(登封)煤业有限公司15104工作面煤层平均厚5.5 m,采用大采高综采技术进行开采。通过现场实测,分析了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并对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片帮与设备倾倒、下滑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开采方法与液压支架的选型。研究表明,支架工作阻力选择合理,呈正态分布状态,能够有效控制工作面的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10.
乔文俊 《煤矿安全》2013,44(3):51-54
通过对寸草塔二矿13107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观测及对工作面所选ZY7600-12/24型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对工作面顶板支护与控制效果的分析,应用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确定方法、关键岩层控制理论、综采工作面支护强度回归公式计算等方法,对寸草塔二矿3-1煤层适宜的支架工作阻力参数进行了计算与分析,进而对该矿近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掩护式液压支架的适应性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